个人资料
正文

(083)军事博物馆

(2018-04-18 07:50:24) 下一个

(083)
标题:军事博物馆
作者:张又普

196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一年我13岁,身高1米51,体重35公斤,比我姐姐低半头。对我来说文革最重要的事情是大串联,可以不花钱坐火车,周游全国。去北京见毛主席是年幼无知的我最大的愿望。然而我爸爸却根本不放心让我一人外出,经多次家庭会议讨论,决定由我的哥哥带我去北京。1966年11月至12月,我在北京渡过了永生不忘的一个月。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西安,感到北京比西安冷得多,且风沙极大。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两件事情让我难忘。

一是1966年11月26日,包括我们兄弟两人在内,110万人聚集到北京西郊机场,接受毛的检阅。下午四点多钟,只见一串子汽车从遥远的飞机跑道上风驰电掣而过,我们连个影子都没有看清楚,听说汽车里的人就是毛主席,检阅就此结束。敬请看官中的北京通告诉我,从西直门附近的北太平庄到北京西郊机场有多少公里?我至今都不清楚。13岁的孩子竟然步行走了个来回。

二是参观了北京军事博物馆。我们从居住地北太平庄出发,走到军博,参观一天后再走回去,累得我腿疼了一天。敬请看官中的北京通告诉我,从西直门附近的北太平庄到军博有多少公里?军博分成好几个馆,按时间和战争分类,最引起我兴趣的是朝鲜战争馆。不说细节只说感想吧:那是一个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的展览馆,爱憎分明,充满了对志愿军的热爱和对美国、南朝鲜的仇恨,是一个“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的课堂”。

1994年我生活在加拿大东部的蒙特利尔市(Montreal),那一年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带着家人驱车前往纽约旅行,途径西点军校停留了一天。半天时间参观了西点军校的一些设施和一场小型军事训练,半天时间则参观了西点军校军事博物馆。它也分成好几个馆,按时间和战争分类,最引起我兴趣的是朝鲜战争馆,我把它看做是中美两国军事博物馆的交集。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走进这个馆,也想看一看美国人是怎样仇恨中国人的,然而我失望了。我发现那是一个充满了美国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只说事实、不加评论、客观公允、立场中立,没有任何对中国志愿军的不礼貌不尊敬的词汇,同样对于美军也没有任何歌功颂德的词汇。那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文献的资料库和图书馆,是一个“记录历史、保存文物、科学研究的有力的课堂”。

当然,我不清楚今日的北京军事博物馆的现状,我的1966年留下的印象可能早都过时了。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也去参观一下这两所军事博物馆,亲身体会一下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然后说一下你们自己的感想,好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