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2017 (130)
2018 (199)
2019 (109)
2020 (59)
2021 (95)
2022 (28)
2023 (12)
2024 (8)
分享一个书,《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最近看...
清净别来无恙?除夕快乐!
来看看喜儿。想念你。 祝一切好,新年万事如意!
清静兄,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https://youtu.be/TDy8DyuAlU0?si=qudFi3yzm5lbtjLU
虽然年纪这么大了,这两年论坛各种争论,本质上还是在...
好久没来,似有不该,心里忐忑。 想起里根的故事: ...
鸟?
兔子干的!
冬日里慵懒的周末,围着壁炉看照片。院子里的四季轮番走过,大白鸭和花母鸡在花丛中戏耍。小院儿里的春秋多姿多彩。只可惜鸡太调皮了,刨地挖花撵鸭子。还不守规矩地飞进飞出铁栅栏。被我一咬牙一跺脚送给朋友了。
有鱼有鸭有鲜花的日子真好。
在北美种花不易,冬夏气温悬殊过大,而喜妹妹的花园居然能够像英国花园那样春夏秋保持花团锦簇,里面的心血爱花人都知道。谢谢喜妹妹让我们赏花!
我见过一个牛人,真能控制自己的记忆,有一次跟我谈完话,说了一句:过十分钟我会把这个事儿忘掉。他说他从小就有这个能力,可以自主抹去某些记忆。有电脑delete的功能。他大概是朕知道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到底记在哪里了。
现在看来,人不能如电脑般自主delete,也不是好事儿。想洗掉的东西应该能自主洗掉才好。不是什么都有用。
--------
我是靠写思维的,趁机会儿写写啊。
最近也还是在反思这个生活到底咋回事儿。感觉是:
心痛的状态,如果按佛教的说法,大概是属于五蕴中的“受蕴”。体会佛教的方法就是“观”,观察这个感觉从何升起,如何消散,观多了它就平复了。不过也有歧路,我也在适应。一个歧路就是:抑制过度。其实后来发现很多心理学家都出过问题,为啥呢?就像学拆电脑,装回去时发现多了螺丝,或者学发卫星,可能头两次真的就爆炸了。或者如传染病学家,自己不小心染病了。当年佛洛依德和荣格之间就有一段时间搞得神神叨叨的。
心理学认识自己,从佛洛依德来说也是“观”,观察发现这个是意识,那个是潜意识,荣格再看到集体无意识。都是把自己的心理过程当成客观对象来观察,可能观察多了,熟悉了,就可以像开车一样收发自如了。
或者说,科学,任何真知,包括佛教,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差别只是专业人员能设计关键实验,观察方法更有效、更系统。佛教的“止观”,就是老师设计、指导下的系统性内心观察方法。
==========
我自己?其实是有点偏了(没办法,左左右右往前走吧),就是很容易不想东西,很容易睡觉,变成有点偏空了。呵呵,在佛教的说法,也不是中道。在调整。:),我需要鞭策!
比如想好了明天早上游泳,第二天从热被窝里出来就会毫不犹豫地直接跳进只有78度的水里,还是蛮凉的。比如今天要走十公里,即使是下雪也会顶风而行。
大脑思维就不好控制了。
比如睡不着觉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瞎想,可思绪仍如激流中的落叶,旋转跳跃停不下来。比如思念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忘却,可心还会抽搐着疼痛。
自由兄修炼长久,很想知道你可以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思维?
最近在反思佛教的修行包括两个方面:
1. 素质:心理素质,就是彻底操控自己身心的能力。决定做什么,就能坚持做下去,专业一点,是禅定,决定坐,就能坐的住。有些人决定坐一个小时,就能坐一个小时,说坐一天,就能坐一天。
2. 目标:有了素质能力,还要有目标。坐到那里,还要知道为了观察什么心理过程,才能彻底解开关于自我的根本迷惑。否则也不能开花结果。
==========
这两个其实就是佛家传统上说的“止观”,止,类似物理学有了高能对撞机,有了实验能力,是实验物理。观,是即使有了能力,也要知道为了观察什么物理现象、心理现象。到底想了解什么?是理论物理。
正好最近在文坛跟糯米粥有个对话,也是我的自我反思。其中一小段在此:
【这样说起来,做成事儿也只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基础(不管这事儿是实际生活问题,还是心理追求),都是因为觉得某个“可衡量的结果”很值,才会持续地付出。挣钱解决生活问题,佛的修行解决生死问题,做到了,都带来confidence)】
我觉得很多人(包括佛教天人,以及佛教修行人,在某个阶段都有一个陷阱,「把懒散当成放得下」,落入无记空。这是我自己在努力跳出的陷阱。这个事情很多经典都谈到,大概因为这是个普遍的心理误区。
原文链接在这里,或者清静兄去谈谈?
https://bbs.wenxuecity.com/culture/609203.html
抓住抱抱啃啃,清静新春快乐!
大赞,大美,春夏秋冬,永远都是风景。问好清净,兔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