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携夫将雏回娘家

(2017-11-16 08:52:51) 下一个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我终于做了妈妈。宝宝出院那天,我把他放进安全椅固定好安全带。大概因为突如其来的陌生要求和不舒适,他嗷嗷大哭起来。我一边唱着“小兔儿乖乖,把门儿打开”安慰鼓励他,一边却不知不觉眼泪大滴落下来。陪我下楼的护士体贴地问我:“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吧!”,哪知我其实是想爸妈了。哎,自己也曾经让他们如此揪心吧。初中就开始住校学习独立生活的我,这还是第一次在异地因为思念父母流泪呢。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儿方知父母恩”!

       后来母亲告诉我小崽崽出生的那天,万里之外的父亲也在医院进行着大肠癌切除手术。我们忙于照顾新生的宝宝,母亲忙于照顾术后的父亲,大家都无暇顾及大洋彼岸的家人。几个月后和父亲通电话时,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疼痛和虚弱。知道沉默倔强的父亲一定是实在掩饰不住了,这才开始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于是计划尽快地回家看望家人。

    小崽崽13个月的时候,我们终于踏上了探亲旅程。考虑到这是小崽崽的第一次洲际旅行,航行时间长,先生特意定了头等舱的座位。实践后才发现对于只会爬的宝宝来说头等舱也许并不那么合适。如果预定经济舱最前排的座位可以配婴儿摇篮,而头等舱的座位是没有这样的空间的。虽然父母可以躺着休息,但考虑到安全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抱着宝宝。如果有婴儿摇篮的话,宝宝就可以放在摇篮里睡觉。大人有放手休息的时间,宝宝也能自己休息得更好。

       虽然小崽崽只有1岁,但他的个头在同龄宝宝中算大的,所以先生特地准备了KidflySafy™ 安全带打算需要时可以在飞机上用。谁知空姐倒没有我们这么紧张,只要求我们务必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把小崽崽抱在膝上,用座位上的安全带同时固定住母子就行了。虽然没怎么用这个安全带,但对于喜欢带孩子乘坐飞机旅行的家庭,有个这样的安全带也是不嫌多的。

     我们的联程票从亚城起飞,两次中转后到达目的地。这样带安全椅的婴儿推车就一路随机免费运输到了家。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虽然推车也需要安检,但是旅途中、候机时,宝宝可以坐着推车里或睡在安全椅里,大人轻省很多,宝宝也有自己休息和玩耍的空间。

       无论预定还是自己携带,准备充分的婴儿餐是轻松旅途愉快的重要保证之一!如果航班提供婴儿餐,一定别忘了至少在起飞24小时前预定。回国的航班上我们错过了预定的最后期限,又以为飞机上多少会备有婴儿餐也就没有怎么准备。谁知头等舱里除了香蕉什么都没有,弄得小崽崽“被迫”吃了好多香蕉!好在有母乳而且那时他胃口好又不挑食对付着就过了。看来不是每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都会备有牛奶、酸奶,水果酱这些合适幼儿的食品呢!

       能见到家人是相当的兴奋,但同时也免不了担心宝宝的健康。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告知了小崽崽儿科医生我们的中国行。医生特别安排了旅行前需要完成的疫苗(http://www.cdc.gov/也可以查到不同目的地需要考虑的疫苗。),给出了小孩常备药品的清单和用量。比如:children's Benadryl,children's ibuprofen oral suspension,infants’ fever reducer & pain reliever。在娘家的几个月里小崽崽还真的进了好几次儿童医院。要么是发烧,要么是拉肚子。大概医生看到小崽崽不是纯粹的中国小孩,基本上都采取保守治疗,不怎么开药更没有使用抗生素。我们也把自己带了什么药告诉了儿科医生,这时从美国带回去的退烧药、止咳水就派上了用场。不过国内机场安检严格的让人不知所措。回程时经过首都机场,三道检查不说,最后一道一个安检人员愣是把一瓶没用过的退烧药水打开,嗅了嗅没问提才还给我。然而这一整瓶药水也算是报废了。

       小崽崽从七八个月大就开始开始学习坐板凳吃辅食,所以我提前在淘宝上定了幼儿便携式餐椅。出门就背上,到亲戚朋友家或在餐厅里用都非常方便。小崽崽自己能专心吃饭,大人也有了享受美食,与家人朋友聊天的机会。

       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细心的老公提醒我快快买了个轮椅,带着父亲外出游玩。我和妹妹的孩子在他的身边跑来跑去,打打闹闹,总是一件让他开心的事。有一次在溪边玩耍,我时不时望望溪岸上的父亲和母亲。他们静静地看着在水里嬉戏的我们:两个女儿,两个女婿,两个孙子。大概他和我们一样希望时间能走慢一点,或者病痛能够得到控制甚至治愈,能看着孙子们渐渐长大,一家人能常有这样团聚幸福的时光……

       很感谢我所信的上帝和我的先生,让我能和家人一起在父亲的最后四个月里陪伴他,走过人生最后的日子。看着自己的小崽崽,他有着他妈妈的嘴唇和腿型,而我有着我父亲的嘴唇和腿型。等小崽崽长大一些,我会告诉他他有关于爷爷的故事。我也才开始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说那些逝者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啊,那些不经意或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成熟后的理解和后悔,慢慢地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父亲爱旅游,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和北欧各国,也很希望能到美国来看看却终未成行。每当置身于各样美景中我就难免想他。想起他作为父亲对生活对家人的涵忍和付出,还有那些很多很多我们未能来得及分享的美好时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