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肚子的滋味是终生难忘的!
剩饭热一下一定要吃掉---粮食是十分宝贵的
饿肚子的滋味是终生难忘的!
知青们在压饸咯
粽子毕竟一年才吃一次,平时吃啥呢?
当地的主要粮食就是高粱和谷子。
谷子不说了,碾出来的就是小米---如今城里人还在吃,当保健品吃了。
高粱就不一样了,现在几乎退出大众的视野了。
山西的高粱不同于东北的高粱---不能碾米,只能磨面---叫红面--因为熟了以后呈紫红色。
当时流行高产高粱,一株多穗,据说是在海南育种,全国推广。
此种高粱生长期短,高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高产的,速成的,基本都是劣质的。
这种高粱碾不出高粱米,割下高粱穗,脱粒,然后将带皮的高粱粒一起磨碎,其中粮食与高粱壳的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高粱面味苦涩,不到饿极了,实在难以下咽。
好不容易下咽了,排泄的时候又倍加痛苦。
高粱面的主要做法就是压饸咯,通过压床把一团和好的面团挤压出细细的面条,下面的大锅里是滚开的水,煮熟了捞起来加盐加醋拌着吃。
特别要说的是,这种高粱面由于粮食含量太少,加水和面不能成团,于是人们纷纷添加榆树皮粉----榆树树皮与树干之间一层软木组织晒干磨成的细粉,很有粘性。
榆树皮粉家家必备,当地任何一个小店都可以买到。
本来就很难吃的高粱面再搀上树皮粉,味道可想而知。但,那是当地人口粮成分的七成以上。能吃饱已经谢天谢地了!
当地人,管麦子磨成的面不叫白面,叫好面!
纯粹的好面,也是很少吃到,著名的刀削面,城里常见,村里人极少吃。
全村只有几把削面的刀---其实也就是一把弯成弧状的铁片,谁家用就去借来,反正一年用不了几次。
要是烙饼,好面里大量揉进煮熟的土豆,烙出来松软香甜,一般人还真吃不出来!
插队生们偶然发现,生产队的牲口除了喂草料,还喂玉米(当地叫玉茭子)和黑豆。
于是,学生们派出代表与生产队交涉,用高粱换玉米。
一斤换一斤!
队里很快就同意了,口粮换饲料---队里不吃亏!
老乡间开始传说:这帮子北京学生咋回事?不吃口粮吃马料?
捧着黄澄澄的玉米面窝窝头,天真的插队生们问老乡,你们就不觉得玉茭子面比红面好吃?
老乡拿筷子挑起红面的饸咯,一语道破其中原委:都是人,咋会不知道?不就是因为红面比玉茭子面经饿!饿你们狗日的三天三夜,看你们还说红面不好吃!
………………………………
直到现在,我们这拨人,都有一个特点---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因为,饿肚子的滋味是终生难忘的!
我們就從來沒有什麽人看望我們!
袁军和张海洋都是将军子女,钟跃民父亲在东野时就是师长,也应该是将军。
东北的红高粱煮粥,很稠的高粱米粥,在火炕上煪了几个小时的粥,非常好吃,不用菜也好吃,或者放点酱油更好吃。
自从被上级强迫种晋杂5号,晋杂5只能磨面,特难吃。我们以前只吃高粱米,不吃高粱面。
不过由于东北的沃野千里富足,我从来没挨过饿,在青年点每顿吃一斤半以上。
都说农民多么朴实,但是,我亲眼看到的是:大冷天,孩子们的窗户纸是破的,一进门,冰锅冷灶,听到孩子们的述说,我实在不觉得他们有那么好。因为下雨不能出工,农民就不给当天口粮,还说:你们今天没干活,就别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