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今年选的一门课有学杂费,老师说可以全交;也可以交一部分或不交,部分或全部由每个学生推销的优惠卡数量来分别决定。不说优惠卡上的商家我们从来都用不到,就算用得到,我们的第一选择也是全交钱,免除孩子推销的辛苦和浪费的时间。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去推销。
今天娃感谢我帮他交了这门课的学杂费,说他的好些同学课间都在谈论如何去邻居家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优惠卡,颇有些犯愁。我趁机提醒他,交钱的目的是希望他把省下的时间好好搞学习。娃认真地答道:I know (我知道)。
也许有人会认为推销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领导能力交际能力等等,老师开家长动员会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我不敢苟同。
或许我的思想老旧,但我依然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即便在AI 时代,似乎知识几乎一键可得而不再值钱,但一个人能力的增长离不开知识的储备。除此之外,能力的增长当然还需要书本学习以外的活动来加持。但如果不想培养推销员,像逐户推销这种活动让孩子们干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撇开孩子们可能遇到变态的情况,即便碰到的都是友善的正常人,大家愿意掏钱购买孩子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半也并非孩子们推销的功劳。有的看在熟门熟面的份上,有的共情(同情)孩子的辛苦,有的看着孩子稚嫩可爱于心不忍......我自己就碰到过好多回小孩子上门推销产品,推销的借口五花八门,什么救济非洲儿童,什么要去法国旅游缺少经费等等。我百分之百不需要他们兜售的东西和服务,但出口拒绝也免不了内心煎熬百般纠结,掏钱购买说高尚点是做了慈善,实际感受就像当了冤大头把钱打了水漂。很多人干脆把请勿打扰的金属牌子钉在门边,表明自己把所有上门推销拒之门外的决心。有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讨厌应对上门推销员。
话说回来,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有自己的考量,愿意让孩子小小年纪就练习推销员的技能无可厚非。但我的孩子会用其它方式方法培养学习书本知识以外的才干,门到门挨家挨户的推销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