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桃和欢欢是小学5年级同班同学,好朋友。米桃父母是打工族。妈妈做小时工,爸爸卖水果。欢欢父母是城市富裕中产。妈妈是高管,爸爸是设计师。米桃幼年在农村由祖父母带大。爸爸妈妈在城里稍稍能够支撑时,就想让米桃能得到城里孩子的良好教育,今年刚刚把米桃接到城里,在欢欢所在的风帆小学读书。
米桃非常聪明,智商高达140,尤其数学成绩出类拔萃,不费太多力气就总是全班第一。她特别成熟,懂事,但是初到大城市,家境贫寒,缺乏自信,沉默寡言。欢欢性格开朗,唱歌很好,会当小主持人,才艺出众,但是数学成绩较差,是班级里倒数几名。
米桃的妈妈平时每天给欢欢家做三个小时小时工,包括清洁卫生和做晚饭。最近欢欢外婆受伤卧床养伤。家里需要帮忙。米桃妈妈就辞了另一家,在欢欢家从中午一直做到晚上。欢欢爸妈就让米桃放学后,和欢欢一起回家,在欢欢家一起学习,做功课,吃晚饭。米桃学习好,可以帮帮欢欢,在欢欢家吃晚饭,也解决了米桃晚饭问题。而且米桃和欢欢也喜欢在一起,两全其美。
学习之余,欢欢让米桃看她放玩具娃娃的玻璃柜。玻璃柜里架子上好几层,摆了几十个各式各样的玩具娃娃。欢欢兴高采烈的给米桃一一解说娃娃的特点,好处。米桃随着的解说欢欢轻轻地应答,眼神里有一丝丝疏离,让人感觉到两人间经济和生活条件巨大差别。欢欢要去电视台做小主持人,特别开心,试穿演出的裙子,一件又一件,五彩缤纷,像只美丽的蝴蝶,换穿着漂亮的裙子,在米桃面前飞进飞出。米桃看着快乐的欢欢,静静的称赞,好看。欢欢让米桃也试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连衣裙穿在米桃身上,非常漂亮,欢欢给米桃拍了照片,要把裙子送给米桃。米桃没有说明理由,但就是坚辞不要。
又过了几日,放学时,米桃对来接她俩的欢欢爸爸说,她有些不舒服,要回家去休息。第二天,她又说,要去朋友家看猫,欢欢说要和她一起去,米桃找了个理由婉拒了。第三天,米桃说放学后打扫卫生把衣服弄湿了,要回家洗衣服。欢欢爸爸看到米桃的衣服上的确有一片湿渍。但是欢欢爸爸意识到米桃在刻意躲避一起回家。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米桃不愿意去自己家。
米桃和欢欢相处很好,欢欢爸爸妈妈很喜欢米桃,对待米桃和颜悦色,欢欢家比米桃家要舒适许多,欢欢家的晚饭应该也比米桃自己家的伙食更好。米桃妈妈在欢欢家打工帮忙,米桃和欢欢一起学习玩耍,结束之后米桃和妈妈一起回家。从各方面看,这个安排都十分妥帖,两家各得其所,是再好不过的双赢安排。米桃没有原因不愿意来这里。
也许是米桃渐渐受不了她和欢欢家庭条件的巨大落差。也许她感到那些美好不属于她,反而反衬得她有些低人一等,尽管没有人这么说,甚至没有人有丝毫的无意表现或暗示,但是现实的差别是如此明显,难以回避。虽然主人家非常善良和蔼,但是主人和仆人是不一样的。即便米桃只有十一二岁,她也许不明白,也许不懂得,但是她感觉得到。她与欢欢之间,她们家与欢欢一家之间,看似平等,但骨子里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她们不是一个“阶级”的。米桃和欢欢两人的性格行为都有她们各自所属阶层的烙印。她们的成长也一定会受到这种烙印的影响。这些影响都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至于在每个人身上的结果如何,恐怕就要看个人自己的造化了。
如此看来,当人们的经济水平一旦不在同一层次时,无论富人如何善良热心,穷人勤勉努力,不同层次的人,是很难长久密切相处的。无论如何,两个不同阶层的人,靠得太近,时间太久,不会舒服。也许不仅找对象成家需要门当户对,要做长久舒适的至交好友,也是门当户对的好。
都知道现在贫富差别大,但是从来不知道,城市中产和最底层的打工家庭之间的贫富差别也会如此悬殊。
贫富差别形成阶级,
同等阶级数量大了形成阶层。
不同阶层之间有差异,何时能改变?谁能改变?
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
不同阶级之间的升升降降造成阶层的流动,
不正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吗?
我经历过大家一起穷的年代,
生产力极其落后。
1980年代至2000年,很多出国留学生都选择留下,
不正是因为穷吗?
我家那位的哥哥下岗工人,做点小生意,应该是智商不怎么高的那种,穷得要死还能天天打牌,老婆也不出去做事,女儿的学费都是到处借钱。十多年前,他女儿大学生(成绩好像很好)到我家来,反反复复同情我还要上班真辛苦,言下之意我很可怜,都没男人养。她欠我几千块钱学费没还,她让我们帮买火车票,钱都给不起,结果她对我说哪里需要她妈妈出去赚钱。聊天中我随口说在北京,3千块钱哪够活哦,结果人家半天不说话。她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对我们所在的垄断行业工作和收入可以说一无所知,她以为所有工作的人都和车间工人一样的收入。我说饭菜是钟点工做的,人家认为我吹牛(因为她来的时候钟点工已经走了);我不喜欢浪费电,人家认为我用不起电。。。我再也不和她聊天了,太累了。
------------------------------------------------
Yangtsz 发表评论于 2021-05-08 14:28:53
孩子一出生就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而处在不同的阶层,这是人类最应该消灭的不平等。
"要把裙子送给米桃。米桃没有说明理由,但就是坚辞不要。"
米桃不要裙子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她很清楚自己没有任何“等值”的东西能够回送给朋友, 体现出贫富不等于贵贱的理念。 中华文明在大陆的消失令人难过。
编导描写“米桃”的角色,是有良知的表现,表达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 但因为大陆整个社会的人文文明程度不高,所以无人知晓如何表现对“米桃”们的尊重, 编导也没有意识到。
其实, 剧中“欢欢”的爸爸是高级知识分子, 因为来自小县城,也受到姥姥的歧视, 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也相对理性的多。 本应对如何保护“米桃”的自尊有能力察觉。 但由于编导自身的缺乏,所以整部剧都无人有见识。
在美国,有很多的传统做法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概括说来就是尽量平等。 所以, 不是贫富差距的问题。 相反, 是社会文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