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德国11900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2025-11-12 22:38:37) 下一个

德国11900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2025-11-10

谁能想到,曾经受全世界目光仰望的“工业明珠”德国,现在正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德国国内就有11900家企业破产,334亿欧元打了水漂,整个工业领域都在崩溃的边缘。

而曾经宣称着“去中国化”的德国企业现在正靠着中国资本侥幸活着,但讽刺的是,德国总理默茨却在公开场合高喊着:坚决不能让中美把控未来。

这句话听起来很硬气,但现实却是德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最让人意外的是,“工业帝国”的衰落竟然全都是德国人自己一手促成的!

史无前例的“环保风暴”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爆发,危害最大的除了日本国内以外,还有就是远在大洋另一端的德国。

看了日本事故的新闻以后,德国国内的“环保党”立刻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环保风暴”,他们认为所有有“危害”的工厂必须关停。

而他们的针对目标,就是核电站潜在的危险还有煤电厂的污染。所以从那一年开始,“环保党”前后一共陆续停了17座核电站,拆了六成的煤电厂。

而这场“环保风暴”持续了十几年还没有停止,就在2025年3月,曾经被他们视为“全球最清洁的煤电厂”墨尔堡电厂,也没能逃过被关停的命运。

这座耗资了三十亿欧元建成,才存在了不到十年的电厂,在3月被德国“环保党”炸毁。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不符合环保标准。这句话一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最清洁的煤电厂有一天竟然会因为不符合环保标准而关停。

而之前那些被炸掉的煤电厂原本可以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备用电源,但“环保党”却执意炸毁,为的就是彰显自己的“环保理念”。

为了弥补国内的电力缺口,德国政府也不得不把之前荒废数年的老旧且高污染的火电厂重启。

这样一来,不仅碳排放量直线上升,环保这两个字也成为了德国国内最大的笑话。

德国国内的电价也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在没有炸毁煤电厂之前,德国的工业用电才0.8元每度。

现在直接上涨到1.9元每度电,德国居民的家用电更是比中国国内的电价高了六倍多。

不仅如此,“环保党”的思想还渗透到了德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多企业都因为保护动物栖息地为由,受到发展限制。

特斯拉当时在德国建厂时就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在上海从计划到建成只需要十个月,但在德国,区区一个环评就被“环保党”拖了两年。

环保组织给出的理由就是要为动物栖息地和鸟类大迁徙的路线让路,那时候的马斯克每天都要和蜥蜴、蚯蚓“打官司”。

而德国“环保党”提出的这一系列“英明方针”,也很快就遭到了现实的吞噬。

“工业帝国”变“烫手山芋”

面对德国政府的一系列“环保措施”,除了德国民众苦叫连天以外,他们的制造业也更是惨不忍睹。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化工和冶金这种高耗能行业,德国放弃了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转身进口这昂贵的美国气。

不仅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因为本国电力不足,化工厂的电费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三倍。

有很多的工厂老板都表示:订单还是有的但就是不敢开工,因为开工成本实在太高,最后这些工厂的结局都是破产。

而现在的德国国内的困境已经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个行业,可以说全国上下都遭到了“席卷式”的风暴。

服务行业更是破产的重灾区,有将近七千家服务类企业倒闭,就连零售行业也没能逃得过。

德国官方的数据显示,仅仅在2025年的上半年,全国就有11900家企业申请破产,比去年增长了将近10%。

这个数字更是创下了过去十年以来的最高峰,而这次“倒闭潮”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数字,这意味着全国有超14万个岗位消失。

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克虏伯钢铁厂,这家从清朝时期就存在的老牌工厂,一直都是德国工业对外的“活招牌”。


 

可即便是这样也没能逃过倒闭的命运,就在10月9日,这座燃烧了两百年的高炉彻底被熄灭,随之而来的是一万多个岗位一起消失。

克虏伯钢铁厂的关停不仅仅意味着数万人没工作,更是代表着德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尊严”彻底荡然无存。


 

面对这样血淋淋的现实情况,默茨再也坐不住了。

他在10月29日正式启动了“高科技议程”,表示要把国内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上升到和国家战略相同的高度。


 

其中最重点的就是要发展AI和芯片技术,但有意思的是,报告显示他们国内的实际落实率只有一成。

默茨还在这场启动仪式上直接公开表示:“我们欧洲,坚决不能任由着中国和美国决定技术的未来!”


 

这句话乍听起来觉得很硬气,但现在德国国内的现实是:连自己的企业都保不住了。

中国资本成“救命稻草”

其实早在2025年的1月,德国政府就发布了一个计划,里面明确表示会对数字技术领域提供专项的投资。


 

就拿2025年一年来说,政府就已经为这项计划投入了将近16亿欧元的资金,在硬件方面,还专门启动了全球排名第四的超级计算机。

默茨还把这个计划称作是世界AI领域最有“历史意义”的大项目,从德国的角度看来这确实一个大手笔的项目。


 

但他们这份“雄心壮志”,面临的挑战却不小。芯片巨头黄仁勋对这一点就曾经毫不客气地表示过。

“德国的大手笔相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就是小儿科,技术上也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而就在默茨喊出“不能任由中美决定未来”这句硬气话的同时,德国工业产值的一份数据直接给了他最现实的一击。

 

数据表示:2025第三季度德国工业产值已经降幅4.3%。而曾经享誉世界的汽车行业,跌幅更是一度高达将近20%,这意味着德国现在的情况十分严峻。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组数据公布以后,德国企业对中国的态度与之前完全不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中国资本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现在的德国企业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收购,保留原有品牌继续活下去;要么继续“自主”,但最后的结果无疑就是倒闭垮掉。


 

 

美的集团收购了机器人巨头库卡,潍柴收购了凯傲,有百年历史的莱尼也被立讯精密收编。就连世界最大的混凝土制造商普茨迈斯特也被三一重工和中信联手拿下。

 

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企业,现在却对着中国企业处处献殷勤,因为这些中国企业手里握着的是他们“活”下去的最后一丝希望。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面临因能源问题导致的窘境时,中国早就交上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截止到2024年,中国国内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20%,治理了超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现在世界新增的绿化有25%都来自中国。


 

在能源领域上,世界八成以上的光伏板都是由中国制造,工业用电的单价也依然稳定在0.7元每度。

实实在在做到了环保和发展齐头并进,对比之下立竿见影,现在的德国已经把自己的“环保之路”越走越窄。

结语

有很多人都说:德国作为一个百年历史的工业强国,不是没有发展的能力,而是太追求“理想”,最后把自己玩脱了。


 

默茨喊话不能让中美决定科技的未来,但事实上,发展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真本事,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成功不会属于指责别人“决定未来”的旁观者。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