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华为的高薪,转头就把核心技术卖了!” 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曝光的这起案子,把不少网友气炸了 ,14 个曾经在华为海思干活的 “自己人”,用截屏、抄笔记、微信传文件的办法,偷偷把华为 Wi-Fi 芯片的核心技术弄走,给华为造成的损失没法估量。如今判决下来,带头的前高管张某被判 6 年,还罚 300 万,剩下 13 人也全进去了。这事儿不光让华为糟心,更给所有搞科技的企业提了个大醒:家贼难防啊!
前海思负责人当 “内鬼头”:离职开公司,专挖老同事偷技术
要说这事儿最让人膈应的,是主犯张某以前的身份 , 他曾是华为海思射频芯片开发部门的负责人!要知道,海思是华为自己的子公司,为了搞 Wi-Fi 芯片,从 2011 年就开始砸钱,十几年下来,人力物力投了多少就不说了,好不容易把核心技术攻下来,还特意做了保密措施:技术文件谁能看、谁不能看都有限制,员工入职前都得签保密协议,就是怕技术外流。
可张某倒好,从华为离职后,自己开了家叫 “尊湃” 的公司,一上来就打老东家的主意。他想做和海思一样的 Wi-Fi 芯片,可从零开始研发太慢,还得烧钱,他就动了歪心思:拉上几个也从海思走的老同事 , 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让这 4 人在尊湃当高管,专门管技术。5 个人凑一块儿一商量,就定了个损招:从海思挖人,顺便把技术偷出来!
在张某的指挥下,周某甲他们用 “高薪 + 升职” 当诱饵,专挑海思里懂技术的员工下手。很快,高某、王某等 7 个海思技术骨干就被说动了,一个个辞了职去尊湃上班。更过分的是,这 7 人离职前,还按尊湃的要求,偷偷摸摸干坏事:有的趁没人注意,把技术文档截屏存手机;有的怕留下痕迹,干脆手抄核心参数;甚至还有人勾结还在海思上班的赵某、屠某,通过微信把偷来的技术文件传出去。就这么着,华为十几年的研发成果,直接成了尊湃的 “现成资料”,帮尊湃省了好几年时间和好几亿的研发费。
3.17 亿技术被盗,14 人全获刑:有人缓刑仍罚百万,没一个跑掉
2024 年 4 月,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盯上了这起案子,以 “侵犯商业秘密罪” 把张某等 14 人告上了法庭。办案的时候,检察官就盯着两点查:一是被偷的技术是不是只有华为知道的 “核心机密”;二是尊湃用的技术,是不是跟华为被偷的一模一样。
庭审的时候,还有被告人想狡辩,说 “就是凭自己的经验做的,没偷”。结果公诉人直接甩出证据:微信聊天记录里的技术文件截图、尊湃芯片和海思芯片的参数对比表,还有他们自己承认偷技术的录音…… 铁证如山,14 人再也没法抵赖,全都认了罪。
今年 7 月 28 日,法院的判决下来了,没一个人跑掉:
- 主犯张某最惨,判 6 年有期徒刑,还得交 300 万罚金;
- 周某甲、刘某等 4 个核心成员,也判了 3 到 5 年,罚金从 120 万到 150 万不等;
- 高某、王某等 9 人,因为参与程度没那么深,判了有期徒刑但给了缓刑,可罚金也不少,最少 20 万,最多 100 万。
现在 14 人都没上诉,判决已经生效了,拿着高薪不干正事,非要走歪路,最后落得个坐牢又罚钱的下场,纯属活该!
最高检划重点:技术是企业的命,更是国家的关键
这案子之所以能上最高检的披露名单,不只是因为涉及华为,更因为它关乎 “核心技术安全”。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的负责人说得特别明白:商业秘密不是普通的公司文件,那是企业的 “命根子”,更是国家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像华为海思这样的企业,花十几年研发芯片,就是为了打破国外的垄断,要是核心技术被轻易偷走,企业十几年的心血白费不说,国家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会受影响。
其实这些年,科技公司被 “内鬼” 泄密的事儿不少见,很多企业都在加强防备:技术文件加密、不让随便拷贝、员工离职时查电脑手机。但这次的案子也提醒所有人:不管以前在公司多牛,离职了都不能动 “偷技术” 的心思。靠偷别人的成果走捷径,不光丢了职业操守,更是犯法,最后只会像这 14 人一样,把自己的前途全毁了。
现在华为海思还在接着搞 Wi-Fi 芯片研发,可这起 “内鬼案” 留下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和打工人记牢:企业要看好自己的技术家底,个人要守住职业底线,靠真本事吃饭才踏实,走歪路早晚得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