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大量攻击 董明珠的绝不用海归派

(2025-10-20 22:07:28) 下一个

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舆论哗然!她的下一句更引人深省……

 纵览2025-04-23  上观新闻 作者:施薇 整合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898129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值得关注的是,她没有再担任格力电器的总裁。

资料图:董明珠。图片来源:格力网站

1954年出生的董明珠今年已经71岁,自2001年以来董明珠就一直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事职务。

格力电器如何推进管理层的年轻化,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热点之一。董明珠回应称,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董事会结束后,董明珠的“绝不用海归派”言论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第一财经》对此刊发评论《对待“海归”人才,绝不能一言以“毙”之》。评论质疑:不知道董明珠“不用海归”的判断是出于自大,还是自我封闭,或者是忘记了格力电器本身的发展历程?当董明珠信心满满可以带领格力电器实现各种超越的时候,是否想到了这是全球性进步和融合带来的结果?

评论称,从19世纪末到现在,我国长期官方派出留学生,也有很多人自费留学,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学成归来助力国内建设发展,诞生了铁路专家詹天佑、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为我国各类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评论提到,1978年6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对扩大派遣留学生作出指示:“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翻开了我国留学工作的新篇章。近50年来,广大的留学人员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众多产品和技术走向世界。

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份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人数约为70.35万人。这一数字涵盖了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以及访问学者等不同类别的人员。

去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留学回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搭建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落实留学回国人才社会保险待遇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意见明确,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虽然董明珠的“绝不用海归派”引起舆论哗然,但其“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的意愿却值得肯定,也符合国家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的发展方向。

据微言教育消息,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正式发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其中,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响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新开设了以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专题,上线系列专业课程群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另据央广网报道,4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在就业赋能方面,实施“双千计划”破解人才培养的痛点。聚焦高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启动“双千计划”,推动了1000多个微专业,涵盖了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等内容,打造了1000多个职业能力的培训课程,覆盖了数字提升、技能训练、人工智能应用、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以集成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就业能力提升的“高速路”,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给人才加盖各种“标签”,对海归人才一言以“毙”之或非海归不用都不可取。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被“标签”所限,做到慧眼选人、选贤任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才是企业单位用人的智选。

壹快评丨对待海归人才绝不能一言以毙之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创造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和故事。71岁的她永远志气满满,敢于挑战一切看起来难以实现的目标,相信在她的下一个任期,格力电器有望创造出更多奇迹。

但在当日的股东大会现场,董明珠关于选拔人才的一番回答引起舆论哗然。在谈及如何推进管理层年轻化时,董明珠说道: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但 “绝不用海归派”。

不知道董明珠“不用海归”的判断是出于自大,还是自我封闭,或者是忘记了格力电器本身的发展历程?当董明珠信心满满可以带领格力电器实现各种超越的时候,是否想到了这是全球性进步和融合带来的结果?

董明珠大概忘了或者并不知道,从19世纪末到现在,我国长期官方派出留学生,也有很多人自费留学,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学成归来助力国内建设发展,诞生了铁路专家詹天佑、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为我国各类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明珠需要思考,当对人才加盖各种“标签”的时候,就意味着“不拘一格降人才”原则的丧失,更何况是将具有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海归”人才一言以“毙”之。如果这一用人标准确实在企业推行,那么这个企业离活力丧失也便为时不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