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抗战胜利80周年)专访拉贝之孙:日记里的和平追求与中国情缘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题:专访拉贝之孙:日记里的和平追求与中国情缘
中新社记者 官逸伦
“我可以而且应该逃走吗?”1937年9月,受雇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约翰·拉贝在经历侵华日军袭击南京后并没有离开。他在日记中写道:“谁要是两只手各抓住一个身子颤抖着的中国孩子,空袭时在防空洞里蹲上几个小时,他就会与我抱有同感。”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说,这是祖父日记中最令他动容的内容。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拉贝和多位国际友人不顾个人安危,共同设立“南京安全区”,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收容保护了超20万中国百姓。托马斯曾多次与受祖父保护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见面。
“今天从一大清早我就开始驱赶爬越围墙的日本士兵。有一个日本士兵开始的时候拔出刺刀朝我逼来,但是当他明白过来站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德国人的时候,他便迅速把刺刀收了回去。”保护难民的努力和日军的累累暴行被详细记录在拉贝的日记中,《拉贝日记》也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为什么要保护中国百姓?托马斯认为,祖父的决定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种责任感。”从1908年首次来到中国,拉贝在这里做生意、结识朋友,也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危难时刻,朋友是不会独自离去的”。
为了弘扬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和家人如今在全球创办了6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作为研究珍贵历史资料、举办展览等活动的场所。在托马斯看来,战争没有赢家。铭记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人们思考能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学到些什么,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没有人能改变历史,但人们可以努力创造和平。”
今年9月,托马斯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他表示,中国军民以巨大牺牲抵抗日军侵略,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10年前接到邀请时的心情一样,托马斯深感荣幸。他至今仍记得,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托马斯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传递和平的信息。”
受祖父精神感染,过去30年,作为妇产科医生的托马斯在多个国家进行医学交流。“30年来,我在医学领域尽我所能,帮助不同国家的人。”
在中国,托马斯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开展了十多年的合作,建立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并和该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阮祥燕教授以及内分泌科名誉主任、德国教授缪克一道,编写了多本有关妇科内分泌学的中文书籍。
祖父日记的全部内容与自己和北京妇产医院的合作经历,被托马斯整理在《拉贝与中国》一书中。回顾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上百年的友谊,托马斯认为,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不要只是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那样未必会有人行动起来。但如果人们看到了一个好的榜样,也许会想,或许我们可以效仿。”
谈及未来,托马斯计划出版不同语种的《拉贝与中国》,并推出电子书。他同时希望能基于《拉贝日记》制作一部4集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拉贝的故事。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祖父的故事后产生共鸣。
“能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盛大阅兵仪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9月3日,托马斯·拉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纪念活动和习主席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中国对和平的重视和承诺。”
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嫡孙。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在南京沦陷时,约翰·拉贝冒着巨大风险组建南京安全区,为超过25万中国人提供了避难场所,因此也被誉为南京大屠杀中的“洋菩萨”。他留下的《拉贝日记》更是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托马斯·拉贝表示,去年12月13日习主席在南京发表讲话时就强调了中国对和平的重视,习主席的这次讲话中再次突出了和平的主题。“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宣布裁军30万,以及会场最后放飞和平鸽都表明,中国非常看重和平。中国珍视和平、视和平为发展基础,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包括托马斯·拉贝在内的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对我来说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一份‘间接’的荣誉——因为荣誉其实属于我的祖父约翰·拉贝先生。”托马斯·拉贝说,“这是对拉贝事迹的重要认可。”“对祖父来说,中国是另一个家。”托马斯·拉贝说,祖父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托马斯·拉贝说,德国在二战中也犯下了沉重的罪行,但今天德国之所以能被国际社会接受,主要因为德国正视历史,承认了自己的战争罪行,向受害国人民道歉并重修于好。
托马斯·拉贝强调,面对历史首先要正视历史,“谁也不能抹杀历史事实,历史就是历史,它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像德国一样正视历史。虽然承认历史无法让逝去的人复活,但这是一种态度,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错误,我们愿意在此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促进民族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