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猜国家——不是印度,这是日本。而且越来越多的日本网友开始反应,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事出有因,2025 年夏末,莫迪去了一趟东京,和日本首相畅谈后,双方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日本外务省把协议内容 PDF文件放在了官网,所有人都能看见,协议内容两个重点:引进 50 万印度人,再砸 10 万亿日元押注印度经济。
这一下就让日本舆论炸了锅,先说一下日本花钱求人来,是图什么?日本的焦虑早有苗头。官方预测数据是,到 2030 年,日本全国劳动力缺口将达到 600 万,IT、工程、医疗等高端领域就差 79 万。而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口红利, 输出50 万工程本科毕业生绰绰有余,恰好成了日本人眼中的 “救命稻草”。但实际情况是,50 万 “引进人口” 中,能沾得上 “理工背景技术人才” 边的,顶多 5 万人。也就是说,外务省这是妥妥地在引进可供生育的人口,而不是之前所说的“IT方面的从业者”。这哪里是补 “人才缺口”,更像是填 “人口窟窿”。
比人才引进更狠的是 “砸钱力度”:未来十年 10 万亿日元民间投资,几乎是前任首相岸田 5.5 万亿计划的两倍。日本把经济未来绑在印度身上的决心,一点都不遮掩了。日本老百姓不愿意了,在日本民众眼里,这成了 “卖国操作”。首相官邸的社交账号下,“魔鬼”“卖国贼” 的骂声刷了屏。
日本网友为什么生气?因为感觉被当傻子耍了。外务省刚澄清 “引进非洲移民” 是传言,转头就抛出引进50 万印度人的计划,日本网民说:“非洲是烟雾弹,试探我们的底线才是真!”“安全和钱,都被政府卖了!” 有人翻出印度人在日犯罪的旧闻,痛骂政府 “拿女性安全换劳动力”;更有人痛骂:“一边哭穷加税,一边给印度撒钱 10 万亿,我们的血汗钱是大风刮来的?”还有日本网友说:“文化鸿沟填不平!” 有人晒出恒河的视频,配文 “东京湾要变恒河了”;还有人发愁 “日式拉面会不会变成咖喱味”,日印在卫生习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成了普通人最直接的恐惧。
官房长官林芳正急着出来 “灭火”,反复强调这是 “交流互补”,不是 “移民改革”,可民众根本不买账。毕竟 50 万人口的流动,不是 “先试试” 就能收场的小事。这场搅动日本的大戏才刚拉开帷幕。秋叶原会不会失去原有的模样?大久保公园将被什么气息笼罩?东京的风里,会不会真飘来咖喱味?没人能给出答案。但现在的日本,已经被愤怒、怀疑和对未来的迷茫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