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细账博克

兵不在多,而在调遣。诗不在技,而在韵。人情不在冷暖,而在己身。
个人资料
正文

兵家开讲——心理篇

(2006-06-21 16:41:41) 下一个

兵家开讲——心理篇

心理战在远古时就已经被广泛采用了。远古的人们就知道在打仗时带上吓人的面具。这在现代叫战术心理。

在古代,人们就对“疑兵”有过较为全面地论述。像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心理战的经典之作。这在现代叫战役心理。

毛泽东开创中国工农红军,在那个年代第一次采用优待俘虏的政策。这个政策,一方面为红军争取俘虏兵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战场上的对抗强度。有些被包围的国民党兵,往往通过喊话,就可以使其放弃抵抗。这叫战略心理。

再讲一个战术心理的例子。

抗战时,日军普遍装备了“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枪身长,刺刀也长。日军的刺杀格斗技术,也深受日本剑道的影响。鬼子兵往往平端着“三八”式步枪,由两人并肩直线地向前冲。这种刺杀战术向前的攻击力很大。缺点是,侧向是弱点。

中国士兵并不傻,一见这种情况很自然就转圈跑。待敌人冲过来之后,由旁边的同伴,从侧向进攻鬼子兵。“三八”式步枪枪身长,鬼子兵不可能及时转向。所以,中国军队中普遍装备了中国传统的“大刀”。有些武术家,还特意向部队传授了简单实用的砍头招数。效果非常的好。

为什么是砍头呢?这就是战术心理。

日本是多神论为主体的国家。对其国民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神道教。日本神道教讲究轮回转世。讲究死得圣洁,比如刨腹自杀。尤其不能被砍头。只有罪犯才会被砍头。砍了头就不能轮回转世了。

《大刀进行曲》的第一句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军人的砍头战术对日本鬼子的震慑是很大的。日本鬼子在刺杀时,很自然就放慢了前冲的速度。这就使得双方在格斗时的距离拉大了。于是又出现了中国军人在格斗时开枪的现象。

中共一直很重视心理战。我记得过去在国内,因为看党史片看多了。一见共军在战场上喊话,同学们就乐。大家觉得太滑稽可笑。

再比如,刘邦包围项羽时,全军齐唱“楚歌”。项羽带的都是江东子弟兵。听到楚歌,军心涣散。

刘邦军队还在江边用诱饵使蚂蚁排成“项羽死于此地”的字样。项羽以为是天意,拔剑自刎。

不论是喊话,还是唱楚歌,还是使用诱饵使蚂蚁排字。这都是心理战。都是用来取得胜利的。如果刘邦军队唱楚歌成为兵家千古绝唱的话,中共军队喊话不也是很高明的军事举动么!

再比如,以反间计为代表的心理战。

前苏联斯大林时期,内部清洗是很害人的。希特勒利用苏共内部的不团结,互相猜疑的心理。使用反间计,借斯大林的手,除掉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使苏军失去了一位掌握现代机械化兵团作战技巧的一位统帅。

后来,斯大林和朱可夫之间建立了诚挚的合作关系。虽然整个卫国战争期间,都有人离间二人的关系。尽管二人也确实有矛盾。朱可夫是苏军中唯一敢顶撞斯大林的将领。也是苏军中唯一一位以下犯上,取消过斯大林最高统帅将令的将领。

在莫斯科战役防御阶段,第十六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因为部队伤亡太大,绕过朱可夫直接向斯大林请示,请允许第十六集团军后撤到有利的地域去组织防线。斯大林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下令同意罗科索夫斯基的请求。朱可夫知道后,立即向全军发布了那段著名的命令,“指挥西方方面军的是我,我清楚对苏联人民肩负的责任,我命令部队一步都不能后撤,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大将朱可夫”。

但斯大林坚决维护朱可夫。甚至将自己的亲信伏罗西落夫元帅派去搞后勤。为朱可夫顺利展开战役铺平道路。在斯大林格勒反攻的准备阶段和突破列宁格勒围困的战役中,那些不听朱可夫大将将令的将领,包括元帅,多数都被斯大林送上了军事法庭。

由此可以看出,杜绝内部的猜疑是何等的重要。

在战略心理方面,兵圣孙武是典型的代表。孙武一生经历的战事也不少。但没有一场战争是很费力地打下来的。这与孙武“战胜于朝廷”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孙武在阅兵中,当着各国使臣的面,全军上下,包括孙武自己,“刀上肩而见血”,极大地震慑了各国。后来在攻打楚国时,无人敢帮楚国。使战役进行得很顺利。打下了楚国的都城,连楚国的王妃都被活捉。

再有历代兵家都讲究的士气,是战略心理的又一个典型的代表。

打胜仗是鼓舞士气的根本。毛泽东带领红军专打弱敌,“赔本的买卖,我们是不干的”。是战略心理的又一个好的典范。后来评价毛泽东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不是瞎说的。

爱国是又一个鼓舞士气的根本。就像前面提到的朱可夫的例子。朱可夫的“一步都不能后撤,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的将令,具有极大的煽动性。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坦承,朱可夫的将令令集团军上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斯大林甚至将朱可夫的将令转发给各方面军司令部。

再举一个战略心理的例子。好坏大家自己评价吧。

还以苏军为例。二战时,苏军对丢失阵地的苏军将士,采取了一些极为过激的行为。很多人评价那个时期的苏联的政策是,丢掉阵地的将士,不死也得扒层皮。所以苏军战士是没有退路的。而德军却枪杀战俘。特别是德军攻下基辅时大量枪杀战俘。使得苏军将士陷入既不能丢失阵地,也不能投降的境地。在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中,苏军将士往往战斗到最后一息。很多人与德军坦克同归于尽。用古德里安的话说就是,“打死一名俄国士兵,要开三抢,还要补上一刺刀”。

后来一些亲纳粹的评论说,如果那时,德军采取优待俘虏的政策。德军肯定会攻下莫斯科。

我已经在《兵家开讲——战略扩张》中讲了战略扩张,西方叫做“大战略”。关于大战略心理,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美国推销民主、人权的理念。

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把美国当神一样地崇拜。他们认为美国是最公正的,且是真正公正的。他们认为美国是最民主的,且是真正民主的。他们认为美国是最正确的,且是真正正确的。这一点,我已经在我以前的《从走上神坛的美国说起》一文中有过论述。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一看。如果找不到的话,大家跟我说,我会再贴一遍的。

这种对美国的崇拜,与美国成功地推销民主、人权的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前苏联垮台的诱因之一。从敌方内部瓦解其信仰凝聚力,让敌方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实现有利于己方的战略形态和思想意志。这是大战略心理的经典之作。

大家要清楚,民主是用来富民强国的,是用来实施的,不是给政客们做政治工具的,也不是给记者们挣稿费的,更不是给某些人搞试验的。搞个随便什么产品,厂家都要反复经过试验,成功之后经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最后才到大批量生产。搞个产品尚且如此。国家变革呢?怎么能够搞什么“休克疗法”呢?!

前苏联倒是这么搞了,垮台了,谁又为此负责任呢?谁又能够为此负责呢?

没有人为此负责任!也没有人能够为此负责任!只有老百姓受苦了!国家受欺负了!

最好来谈军事医学心理。

熟悉巴顿故事的网友,应该知道那个“打耳光”事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被打的士兵是患了“震弹症”。但是巴顿那个年代,人们还不懂这个,以为就是“胆小鬼”。“震弹症”和“恐高症”性质很相似,在心理学医生的引导下,治愈并不困难。

在中越两山轮战时,曾出现过一个士兵。他第一次在战场上站夜岗。为了给自己壮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一爆炸,他就不害怕了。两个小时的夜岗,他一共扔了一箱手榴弹。这个士兵的行为是无意思的,但却是很好的心理学引导的手段。第二次站夜岗时,他只扔了两枚手榴弹。第三次时,虽然也害怕,但是不用扔手榴弹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刚上战场时有些人很害怕,怕死。但是一旦有自己亲密的战友阵亡,由于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会变得异乎寻常的勇敢。像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那个指导员,在连长阵亡后,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而抱着一捆手榴弹去炸敌人的藏兵洞。这种人是很容易阵亡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周围的战友一定要对他极其爱护。战场上,战友之间就是要这样互相保护,才会降低伤亡率。

算细账

Dec 17, 2004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