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细账博克

兵不在多,而在调遣。诗不在技,而在韵。人情不在冷暖,而在己身。
个人资料
正文

兵家开讲——太空篇

(2006-06-21 16:40:00) 下一个

兵家开讲——太空篇

如果航空兵占据了所有陆地战场的制高点和海军战场的“上风上水”的话,如果空军可以制胜战场的话,那么太空不更是制胜的关键么!

先来谈谈侦查。

我们从卫星讲起。卫星要想应用到军事侦察领域,卫星的姿态控制是第一个关键技术。他的基础就是卫星的“稳定系统”。它属于卫星平台技术。分为“同轴稳定”和“三轴稳定”。大型卫星通常使用“三轴稳定”,而小型卫星,特别是微型卫星采用“同轴稳定”。目前国际上能够研制卫星平台的国家是很少的,能够研制“三轴稳定”的卫星平台的国家就更少。象印度、中国台湾都是购买美国的卫星平台。

能够追踪移动目标,如航母群的侦察卫星,通常需要比较复杂的卫星姿态控制,甚至是变轨控制。三轴稳定就是必须的。随着反卫星武器的发展,这类大型卫星在战时的生存力就是一个问题。

微型卫星的重量甚至只有1000克。看CCTV的新闻,中国一个年产六颗小卫星的研制中心已经投入运营。表明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进行卫星批量生产的国家。这类卫星功能单一。用高性能探空火箭发射,发射灵活方便,成本低。如若将不同功能的小型、微型卫星组成“卫星星座”。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大型卫星才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还会极大地提高卫星在战时的生存性能。

中国的由小型、微型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从今年开始,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解决了与美国开战时,卫星系统的生存问题。在中国缺乏太空战能力的情况下,小卫星和微型卫星技术就是很重要的了。

美国由于目前还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太空威胁,目前还没有装备微型卫星。美国人利用航天飞机能够装载大型设备的优势,在太空形成侦查信息中心。这种系统可谓功能强大。当然,如果有一天,美国人也受到实质性的太空威胁的时候,还得想办法。现在美国还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但迟早有一天是要面对这一问题的。

利用太空装备进行侦查的又一个关键是太空图片的“判读”。在气象卫星云图的判读往PC机上转移的今天,军事太空图片的判读,现在越来越依靠大型计算机系统来做了。拓扑理论,离散数学等学科是太空图片判读的基石。能够将我们需要的军事信息,在太空图片上突出出来,这是一个发展空间非常巨大的一个专门的学科。

比较好的太空图片的判读,是将多渠道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比如将卫星图片与飞机机载雷达图,进行对比判读。是提高侦查质量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再来看反卫星武器。

八十年代,美国用F-15战机发射红外制导的反卫星导弹,成功击毁一颗低轨道运行的靶星。从那时起,反卫星作战正式步入战场。

美国人目前搞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中一部分功能,就是反卫星。但目前对小型、微型卫星还没有很好的打击的办法。中国现在在小型、微型卫星上花大力气,应该是适合的。开销少,生存力高。

反卫星武器最好的攻击平台,还是航天飞机。攻击手段目前以导弹为主。航天飞机甚至可以在太空“活捉”敌方卫星。

当然,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太空战失利的情况下,利用太空核爆炸,使双方致盲,也是一种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至于激光武器,要想有效地应用于太空战,还要等一个时期。现在倒是可以利用航天飞机上的高能激光器,破坏敌方卫星的太阳能光板。

目前,这些技术都可以在民用航天中看到影子。比如,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既然它可以用于辅助修理卫星,当然就可以用于破坏和“活捉”敌方卫星,特别是用于破坏核能卫星。

当然,对小型、微型卫星该如何解决问题,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既然中国已经装备了由小卫星和微型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有关国家会想办法的。

再来看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侦察,到反卫星,反战略导弹,卫星维护修理,再到核攻击,等等各个方面,载人航天都代表着未来。

在目前的状况下,载人航天不可替代的应用,还是反卫星和反洲际弹道导弹。特别是航天飞机。

如果要在反卫星和反洲际弹道导弹问题上有比较好的作为,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就是必需的。如果有必要进行天基的核攻击,航天飞机才是第一选择。

在美国人的民间航天飞机技术已经走向实用的今天,中国自己的航天飞机技术应该抓紧了。如果在这方面落后太多,就麻烦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才刚刚起步,祝愿中国一路走好。

再来看看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卫星的轨道参数是已知的。我们以时间基准信号为基础,根据各卫星信号的时间差,就可以很好地判读出我们的位置。

这就好像,古代用天文观测,能够判读自己的位置是一样的,这叫天文导航。古代航海是离不开天文导航的。

在二战时,人们开始使用无线电导航。就是所谓的双曲线导航技术。现代人开始用卫星了。精度有了极大地提高。

为了提高抗干扰性能,人们还在卫星信号上加了密码。这些密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定位精度。

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三颗卫星构成。由于卫星数量少,精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局部的定位精度未必就低。

比如,如果我们特别关注台海的话,可以调节卫星轨道。使该系统在大西洋具有极低的精度,而在台海实现极高的定位精度。所以,泛泛地谈“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利用卫星通信,现在太普遍了。大家可以看到的资料很多,就不多说了。

中国的航天活动已经吸取了前苏联的教训。不会进行太空竞赛,也不会进行单纯的军事航天。

我们的卫星遥感技术在大陆测绘、大地遥测、减灾防灾、农业技术、气象卫星上的应用越来越好。对美国来说,军事卫星和民用卫星是分开的。美国有资金作后盾么。中国卫星常常是军民两用的。民用卫星的遥感技术实质上就是军用卫星的实验。

算细账

Dec 15, 2004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