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的缘故。我生下来时就象“一只瘦猫“。多病。那时部队大院就是一个小世界。好处是,不用出院子,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办到。我最常去的地方是门诊部。因为部队的子弟不收费,看病很容易。一进去,医生第一句是”爸爸是谁?“(后来知道部队随军大多是女随男)。第二句就是”哪疼?“。 从记事时开始,只要是疼,甭管哪疼,自己就去看病了。问清谁是老子后,医生的下一句一定是”哪疼?小孩子时积累的经验是,一般的疼,如头疼,肚子疼,就去门诊部。眼疼去眼科。牙疼去牙科。9岁时一次肚子右边隐隐疼了好几天,一查是黄疸型肝炎,便住进了传染科。一住一个月。由入院时不能吃饭,到出院时一顿8个馒头。成年前的概念中,人们上医院,看医生,就是因为疼。下乡时也注意到,大队的赤脚医生坐诊看病的第一句也是,”哪疼?“后来明白了。从人类的某个时候开始,所谓病人,其主要的特征就是”疼“。医生的本领就是止疼。而找出疼的原因,就是止疼的先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