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啸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正文

国共三十年(8-1)北伐

(2017-08-17 07:50:08) 下一个
北伐.
 
说到北伐就不能不说到当时及后来几十年里中国政坛上的实力派人物李宗仁, 黄绍弘,白崇喜及他们所代表的新桂系.桂系军阀出自广西,先是有陆廷荣的老桂系,老桂系强盛时势力达到广州,武力驱逐原粤都龙济光占据广州.后被陈炯明帅领的粤军及孙中山招来的滇军所驱逐,粤军穷追不舍使桂军体系彻底崩溃.新桂系适时崛起.老桂系崩溃时,,,白在军中相当于营级官职,由于八桂无主,他们当时都各领本部兵马占据几个县市,自立为王.后来李,,白又合兵一起征战八桂销平其他山头,统一八桂,被称为新桂系.搞定了广西.新桂系就开始目视全国的政治形势.由于三位领袖都是新学出身,从小就崇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北洋军阀自然也是他们笼络人心的口号.因而新桂系也就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广州国民政府的怀抱.自愿接受国民政府给的番号, 将其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新桂系在当时的南方革命阵营中凭借第七军的实力做了两件有影响的大事.一是反共,二是北伐.,,白都是反共的急先锋,对共产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正如黄绍竑所所的:”蒋介石不反共,我也会单独举起反共旗织的”.黄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对农民运动自然有恶感,加上后来很快成了广西省的领导人,希望民安而不希望民乱,也促成了他对农民运动的反感,尤其反对共产党员韦犮群等搞的农民武装起义,到处杀地主攻县城.因此迁怒于共产党,成了积极反共人士.李宗仁,白崇禧虽然没有黄那样的大地主的家庭背景,但也是自足之家,成了广西省的领袖人物之后,站在管理者的立场自然与造反者的世界观不同.必然站在其反面.
 
当我们把广州政府各色人等放到平面上观察一番,就会发觉李,,白及其他们的军队都属于没有被教化(指国共合作)的生人,有些野性.当时在广州的在组织的人们都在谈国共合作,都在实行国共合作的时候,唯有新桂系冷眼旁观,心里抵触,唯有新桂系的军队里没有共产党员党代表.后来北伐时派了一个还让他们变着法儿给撵跑了.
 
另一个说北伐就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唐生智.实际上北伐的行动就是由唐生智引发的,而唐又是战争前线最重要的指挥官,而不是蒋介石或李宗仁.过去由于胜利者虚假宣传而埋没了他的历史恭献,蒙蔽了我们,使我们对他忽略太久了.
 
唐生智出生于1889,生于士宦之家.其祖父年轻时投身于曾国藩的湘军,后因战功屡次升迁,战争结束后曾任广西提督.其父曾当过县令.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唐的身上具有一下特点.(1)受过良好的教育,(2) 官宦子弟的无法无天的狂妄,(3) 将门之后的俠义和勇气.
 
可能是因为武将后裔的原因,他从小上的是湖南陆军小学,1909年考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于学校其间加人同盟会,1911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未几又决定和同学欧阳莘去上海从事革命工作.为筹路费求保定湖广会馆资助.开始会馆负责人不肯资助,唐生智耍横要打人,会馆负责人迫于他的威胁助其路费.
 
到上海后曾被派到都督府当科员.他这种背景和出身那是坐在办公室抄抄写写的主.于是和同学辞职不干,闲来无事在大街上转悠,忽见兆丰公园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顿时火起非要进去.几个青年踏入园去,印度巡捕看到赶来驱赶.几个人打了巡捕一顿绝尘而去.事后此事依然对他刺激很大.革命救国的念头愈坚.一心想要当兵打仗,打倒帝国主义,驱助洋人.
 
1912年又和同学欧阳莘回到保定陆校继续学业.在校其间做过一件出格的事.校长蒋百里是位闻人,又具校长之职,在学校里有一定的威严.学生都怕他.但唐生智却认为蒋作为军人涵养有余,刚毅,凶很不足,因此跟同学刘文岛,陈明枢,欧阳莘打赌.说他敢骟蒋百里两耳光,众人不信,说他果然敢骟蒋校长两耳光便服他.
 
蒋百里有个习惯,每晚必查铺,查完铺必到宿舍外尿桶边撒尿.有一天也是这样,蒋查完铺后又到宿舍外边撒尿,唐生智趁着天黑月不明冲出去对着蒋百里就是两耳光.边打边喊:欧阳莘你怎么老穿我的鞋.这种把戏,蒋百里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性格使然,自己装糊涂,不去追纠,反倒是唐事后欠疚主动找蒋百里认错.
 
唐于军校必业后回到湖南在陆军混成旅当兵.逐渐混到了赵恒惕手下的团长,这时就现露出打仗的才能,常打胜仗,1920年又被提升为旅长.成了一股不可小看的军事力量.当时谭延闿与赵恒惕为争湖南的第一把交椅而开战,谭投靠孙中山,赵投靠吴佩孚.谭曾派人来拉拢唐,为唐拒绝.唐的部队加入赵的军事集团与谭开战驱谭出湘.唐的部队在整个战线的前方,一路追击谭的部队出湘赶入粤省,唐顺势占据了湘南.将部队驻扎在衡阳,永兴,郴州,桂阳一带.
 
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有了地盘,唐的队伍迅速扩大, 26年时唐的队伍已经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势力之后雄心也就大了.时事正好有个机会,湘省人民正在风起云涌的在搞驱赵运动.当然这里有共产党的推波助澜.唐的驻地有于接近粤省,广东的革命风潮渐渐的就刮进了唐的军营,士兵里自然就有一些鼓噪.加上唐青年是就有革命的志向,唐就暗中与广州有了互动.1925 年更将自己的亲弟弟唐生明及几十名湘省青年送入黄埔军校四期就读.由于唐的这些举动,湖南省的共产党为更好的做唐的工作促其反赵,就以湖南国民党省党部的名以派出多名党代表常住唐部做唐的工作.
 
北伐这样一件被国共两党喊的名震环宇的事件,却很难找到一本比较完整讲述北伐的书.北伐的成功是有有利的客观条件的.这个有利的客观条件就是当时北方的军阀战争.
 
我们在第一章里讲到,直奉二次大战由于冯玉祥的倒戈一击,使吴佩孚的直军彻底失败,在山海关附近吴佩孚丢了他直接指挥的精锐中的精锐怯薛第三师.可以说他的政治生涯随着第三师的消失而消失.其后来两年的政治及军事活动及十四省联军总司令的头衔都属于吴政治生涯里的回光反照,属于惊涛拍岸后的余波荡漾.之所以有后来的回光反照,余波荡漾,是由吴的声望还在,山海关以内,除了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之外都在吴的影响之下.各省的地方主官及军队或是吴的直接下属,或是他推荐上去的,或是曲服于吴的军力而听其号令的.但人们的势力眼,及实用主义也让他倍尝人间冷暖.
 
由于战败,自己的阵营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就另投明主.比如原他的部下,被他扶上湖北都督宝坐的萧耀南就投靠了重新上台的段祺瑞.当吴战败后带着少量卫队及部分幕僚以及没了军队的军官沿京汉铁路一路奔来准备登上长江里的军舰和他在舰上的两千卫队回合时.萧就不让他进湖北境.为此派人拆除部分路轨,还命令鄂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寇英杰执行段祺瑞严拿吴佩孚的命令.由于寇也是吴的旧部,因此寇拒不执行萧的命令.加上这时川,湘两省拥护吴佩孚的代表已到,也向萧施加压力,萧才让车南行.从鸡公山到汉口原本几个小时的路程,走走停停,吴抱病在车上折腾了三天.车到大智门车站,这天正好是1925年元旦.萧又不让吴下车去码头.一定要吴进法租界并声明以后再不过问政事.吴坚决不进租界.双方坚持不下,后来吴叹气道:”转告珩珊(萧耀南字),我脚不沾他湖北的地面,你们把车开到月台上来,我马上登决川,而且即日东行.”吴终于得行.决川,当时拥护吴的舰共三艘,将士两,三千人,驶往黄州(今黄冈市).到达黄州后稍得安定即与幕僚登岸同游黄州古迹.并饮酒作诗,诗曰:
 
戎马生涯付水流,
却将恩义反为仇.
与君钓雪黄州岸,
不管人间可自由.
又有:
小人行险终须险
君子固穷未必穷
百尺楼船沉海底
只因驶尽一船风
 
不改书生本色.
 
谁知形势不让他休息,先是台上的段祺敬慕吴佩孚治军打仗的本领.五次三番派人拜访吴佩孚要他出山任段政府的海陆军元帅.吴不肯就任.吴推脱的次数多了,惹的段祺瑞火起派军舰八艘赶来黄州捉拿吴佩孚.吴获的此情报后于192532日领着他的小舰队沿长江驶过武汉南下抵达岳州(今岳阳市).在岳州受到赵恒惕派来的代表的热情欢迎.到此他才有机会把家属,幕僚及跟他的卫队安派住到岸上.但他本人仍住舰上.在岳州一住七月有余.
 
这时政治形势又发生变化,有于张作霖的奉军大举南下,挤压政治板块急剧变化.奉军进展急为迅速,没几天前锋就已过江苏染指上海.中原大地群龙无首,各省小军阀倍感唇亡齿寒.迫于形势,为了自保,大家就商量联合抗奉,那唯一能统合大家,有此声望的只有吴佩孚.更由于湖北的军队本就是吴的旧部,这会儿都出来拥护吴佩孚.萧耀南无奈这会儿有靦着脸来找吴要加入这种联合.小人不长寿,未几萧耀南因患肺病及长期吸食过量大烟而死.由于在鄂军队的支持,吴佩孚就把联军司令部建立在了汉口附近的查家墩儿.
 
但是形势的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本来是联合反奉,谁知吴正在粉墨登场,冯玉祥那边已经开了锣.冯联络张作霖的部下,张学良的副手新派军人郭松岭联合倒张.郭松龄带着本部人马反戈打去一路过关斩将,冲出山海关打到离沈阳六十里的地方.张作霖已觉沈阳不可守,而通信息给郭希望他和平进沈阳,勿涂炭百性.可就在此关建时刻日本关东军出面干涉,限制了郭军的军事行动,加上各路张的支持者赶来助张,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郭军内部出现动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勤的老将吴俊生特别买力,已年愈六十还亲帅骑兵冒着零下40 度的严寒,绕道从背后偷袭了郭军的补给站白旗堡断了郭军的粮草,弹药供应.接者挥动骑兵直插郭军背后,致使郭军溃败.吴又派出骑兵一个团追上逃跑的郭松龄夫妇,于押送回奉天(今沈阳市)的途中枪毙.
 
简述一下吴俊生.吴俊生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但也算是格性鲜明有爱国心的小军阀.年轻时曾多次抵抗沙俄的入侵.后又对抗苏联势力的入侵.尊北京政府命令镇压了蒙古人乌泰的分裂叛乱.因战功而屡或升迁.与人说话多自称粗人,粗人是粗人,也有:”文彩的一面,曾制条幅:
 
自古名将爱良马;从来美人属英雄.
 
后半生追随张作霖忠心耿耿.陪同张作霖从北京返奉天,在黄皇姑屯爆炸中被一颗道钉击中脑袋,当场死亡.
 
有了这次事变之后,奉张对冯玉祥很之入骨,连电吴佩孚唱导联合,共同灭冯.大作姿态.宣称:关内事维兄住持.一开始吴佩孚也晕了.心想这形势也变化太快了吧,他这边抗奉的联军还没准备好,才一个月的功夫,现在奉张倒要联他打冯了.可是看着奉张那个殷勤劲儿,称兄道弟的.又想到对冯的新仇(长城倒戈)旧恨(勾结苏联),再加上身边的人都恨冯.竟然接受了奉张的联合唱议,把枪口对准了冯玉祥的国民军.
 
各大军阀中,冯玉祥算是有名的倒戈将军,受他的影响他的部下也有此好.像石有三,韩复渠,孙殿英,到后来的吴化文等等不一而足.吴佩孚始终不肯反掉曹昆,就是不想背上人格上的骂名.
 
军事斗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一个.冯玉祥的倒戈及后来他的部下的倒戈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钱.蒋在后来的几次军阀大战中至所以获胜也是因为他有钱收买对方的将领.对方的将领有时也是无奈,因为没有饷的军队是很难带领的.
 
共产党至所以能打败国民党也是很好的解决了的问题.成功的发动了人民,也就就是所谓的得民心”.由人民大众提供了战争的花费.
 
还回过来说当前的事.大战首先在山海关暴发,1926年元月 19 日奉军猛攻国民军守卫的山海关.河南方面吴佩孚命寇英杰领五个混成旅猛攻国民军守卫的信阳.信阳不好攻,打了一个多月最后吴令靳云鄂领军从河北一路攻击南下夹击信阳守军.守军投降.京汉路打通后,吴领军北上参加河北的围攻国民军的战斗.这时阎西山也加入到攻击国民军的行列.国民军鹿仲麟部在多方攻击之下被迫于四月下旬退出北京集结于北京西北的南口. 这时候吴佩孚获的一个统领全国的机会.河北的国民军被奉直两方军队赶出北京之后,冯为避免成为焦点而把军队交给张之江和李鸣钟统领,自己经库仑去了苏联.,李立刻发电报给吴佩孚,望吴速北上主持大计.所率军队都听候吴大帅调谴.消息传来吴佩孚查家墩儿司令部一片欢呼声.这时如果吴佩孚接纳国民军的投诚,那么长城以内除两广之外就都是吴的天下了.但是吴选择了拒绝.吴的理由是:当时联奉反冯是你们大家赞成的,这还没几天你们又要我联冯反奉,我现再听你们的变过去,我还是玩意儿么?遂拒绝了国民军的投诚.制定了继续联奉彻底消灭国民军的方针. 国民军也只有为生存而战,奋起反抗.这样北方的战事又起由于吴佩孚拒绝了北方国民军的投诚,就形成了国民军南北两方夹击吴佩孚的局势.而吴也就被动的两面作战
 
吴佩孚于四月二十六日亲带一个旅沿京汉铁路北上,途中分别停郑州,洛阳,开封阅兵.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边指挥两面作战一边与张作霖周旋,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到北京.并在北京与张结八拜之交成为盟兄弟,吴长一岁为兄,张少一岁为弟..吴佩孚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 这时候湖南出事了.吴佩孚开始对南方的战事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也做了布署,
 
因为北方大战时南方还未开战.到四月下旬吴打通京汉路从汉口乘车北上时,湖南方面也只是湘军内部的战争,既便这样吴也调派了十万兵力围攻唐生智.下面我们会讲道.这时唐还不算国民政府的编制.唐直到5 21号才得到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的委认状.而国民政府的北伐决定也是迟到64号才由中央会议作出.而这时吴正在长辛店指挥南口大战.既便这样吴也一直在调兵反攻北伐军.致于说吴的主力多在北方,那也是因为战争先起于北方,而这时部队又处于交战之中,无法抽调,只能解决完一个在解决下一个.
 
冯玉祥统领的北方国民军也是旧军阀的一部分,原来隶属于直系,是曹锟的部下,又由于吴佩孚在直系里的势力大,所以又受吴的节制.后来冯在长城西峰口倒戈,为了投机换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而此刻正在与直系和奉系军伐在交战.所以因该军势集团因该算入北伐的军事力量.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宣传无论出自共产党之手还是出自国民党之手,都只谈从广州和广西出来的北伐军,忽略了北方的国民军,甚至把唐生智的作用也隐去了.这是非常不公正的.也不是历史事实.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
 
当时军阀的兵力主要有两大块四小块.按大块分是奉系与直系,奉系里有张作霖部队和属于奉系的张宗昌在山东的军队和计有三十万人.直系也有两块,吴佩孚统领的约二十万人的军队和属于直系但相对独立的孙传芳号称二十万的五省联军.
 
有的书的作者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做出这样的对比,说北伐军十二万人,而当时的军阀有七十万人.借以证明北伐军有多历害,完全对北方的冯玉祥军事集团视而不见.这是蒙蔽视听,自欺欺人.首先说所谓的十二万北伐军指的是从广东广西出发的人数加上在湘的唐生智的第八军,并没计算留守的部队和地方部队,如果加在一起也有十四,五万,北方国民军也有十五,六万.合起来算有三十来万人.而北伐军前期作战的就是吴佩孚的部队.而吴的主要作战力量又在北方.属于直系的孙传芳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坐山观虎斗.未曾出手.
 
咱们还是回顾一下历史过程.当时湘军首领是赵恒惕,麾下编有四个师,一师贺耀祖,该师成份组成复杂,人数也不多战斗力不强;二师刘鉶对赵的态度有些动摇;三师叶开鑫是赵恒惕的铁杆部队,人数也较多有较强的战斗力;四师就是唐生智了.1926 3  六日唐生智令下属的第十五团向长沙方向开进,同时电告赵恒惕称:”现因郴宜米贵,给养困难已极,特调第 15团移驻衡山,以便就食,且资整理.敬恳钧座移节衡山,检阅该团,并面授生智以整军边防机宜.”有于叶开鑫的部队远在湘西,赵切实感到了威胁.随于 12号通电辞职,13 号逃离长沙.
 
这件事后来成了引起北伐的序幕.
 
北伐事件是国共历史上被篡改,被歪曲的最严重的历史事件之一.无论是国民党方面还是共产党方面都是这样.共产党方面把叶挺独立团吹成了天兵天将,一个团包打天下,凡说北伐只见叶挺独立团,不见别的部队.国民党方面也一样,把蒋介石吹的英勇无比,指挥若定胜萧曹.这就是英国历史学家的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到底当时的实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拨开重雾看看当时的实情.
 
唐生智据有湖南省政府大权后,叶开鑫怎么能答应.叶在的到吴的支持后甘当先锋,19264月下旬在平江,湘阴与唐军开战,开启北伐序幕的第一枪.单只是叶军唐还不怕,可怕的是吴佩孚一动,动静就大了.按吴的命令湖北出兵三旅组成援湘军紧随叶后,一师贺耀祖,二师刘鉶都声明反唐领兵参战.江西邓如琢领三个旅会同原陈炯明的残部从湘东攻击,老桂系沈鸿英,韩彩凤残部攻湘南,同时吴佩孚又派出军舰入洞庭湖配合作战.在吴佩孚的大旗指挥下反唐的兵力达到十万,唐那能顶得住这阵势.唐生智一面退出长沙向衡阳收缩,一面紧急向广州革命政府表示要加入国民革命军,愿为北伐先锋,请国民政府赶紧出兵北伐,又一面十万火急的向新桂系求救兵.新桂系黄绍竑,白崇禧是唐生智保定陆军学校的同学,加上反吴本来就是国民革命的一大目标.所以不待政府命令即先行派出一个团前出到湖南永州.广州国民军也派出叶挺的独立团前去支援,国民政府的出兵行动稳定了唐的军心,震摄了反对阵营里的胁从们.暂时稳住了战线.
 
前文说到在湖南的两派军队四月下旬在湖南开了战,李宗仁等派了一个团前出永州支援唐生智.可是吴佩孚的力量来自四面,已形成大战的局势.李宗仁赶紧去广州搬兵.李到广州后大力呼号北伐,几乎到了见人就说的地步.李宗仁的热与广州形势的冷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前面说到的三.二零中山舰事件,加上随后的整肃行动,使得人心浮动,无心讨论北伐的事.但是前方已经打起来了,李的第七军已经插手了.如果后方不动前方就形成孤军奋战了.李找中央委员们做工作,特别是与蒋介石长谈.反复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吴佩孚的主力都在北方于国民军大战,现在不打更待何时?又说前线部队孤军奋战急需支援.蒋的回答是广州的事你不了解,情况很复杂,人心不定,很难马上出兵北伐,你多找中央委员谈谈吧.”李又拜访了苏联顾问团,苏联顾问团还处在三.二零事件的阴影里,也不愿谈北伐的事,认为现在北伐不合时宜.但是李着急啊,他的部队已经出动了.最后还真让他找到一个志同之人,就是李济琛.李济琛也同意立即北伐,认为:不能让八桂子弟孤军作战.最后蒋同意招开中央委员会讨论.
 
二李在会上大力呼号,特别是讲了时机千载难逢已及前线战斗已经打响.最后终于说服大家通过立即出兵北伐的决议.此时已是192664.李宗仁于会后即回广西,带领第七军先行出动.
 
所以说北伐是被湖南的形势所拖动的.并不是蒋介石国民党预先计划的时间.
 
国民政府迟于 79日才在广州誓师北伐.部队共编成八个军.第一军何应钦,第二军谭延闿,第三军朱培得,第四军李济琛,第五军李福林,第六军程潜,第七军李宗仁,第八军唐生智.唐的兵力最多,共有28个团,相当于十个师.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琛,行营参谋长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每军的政治干部均选配共产党员,苏联军事顾问团随军行动,顾问团长加仑将军随总司令部行动参于指挥.
 
为防唐继尧的滇军趁国民革命军北伐之际偷袭广西,广东,所以留下了实力雄厚的留守部队.第七军留下八个团,有黄绍竑带领,守广西.广东留下,计有李福林的第五军全军,第一军的钱大钧师,第二军的陈嘉祐师,第四军陈济棠师,徐景唐师,由李济琛统领镇守广东.
 
广东国民政府实际参加北伐的兵力有:
第一军何应钦带领四个师,第一师王柏龄,第二师刘峙(后为薛岳),第三师谭曙卿,第四师冯轶裴,其中第一师,第二师为北伐军总预备队.
 
第二军谭延闿带领第四师张辉瓒,第五师谭道源,第六师戴岳,及一个直辖炮兵团.
 
第三军朱培德带领全军三个师,及一个炮兵营和工兵营.
 
第四军没有军级干部带领,就由第十师师长陈铭枢挂名带领第十师,第十二师张发奎及叶挺独立旅.
 
第六军程潜带领全军三个师及两个炮兵营.
 
第七军李宗仁带五个旅(十二个团),约两万人入湘作战.
 
第八军唐生智五个师,加贺龙的独立师及一个炮兵团,一个教导团共二十八个团三万余人.北伐军总计兵力约十万人,其中唐生智的兵力占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北伐军分三路出兵,一路由第一军沿东江向福建出动,行动上只是造势,牵制孙传芳军事集团.第二路由二,六两军出江西北上,这里面还有点原故,因当年二,六两军是被唐生智赶出湖南的,现在虽然成了一家人了,还是有些芥蒂不见面为好,这也是唐生智提的唯一条件.国民政府尊行不误.第三路由已先期出发的第七军加上后来的第四军及在湘的第八军全部向北攻长沙
 
唐生智任前敌总指挥.指挥四,,八三个军在两湖方向作战.唐指挥的这一路三个军的战斗力都很强,可以说国民政府里最强的部队尽在这一路.你就有疑问了,”不是说第一军黄埔军战斗力也很强么?”第一军是很强,但是这一段时间由于中山舰事件闹的人心不稳,政治工作几乎废弃,纪律涣散,战斗力有所下降.是支好部队但需要恢复.唐的部队这一段时期的军纪比较好,战斗力比较强.唐信佛,自称是佛教将军,说冯玉祥是基督将军,说蒋介石是革命将军,他当是可能不知到中山舰事见,也不知道蒋与共产党人之间的斗争.
 
唐指挥的这三个军兵分三路,破关斩将,连战连捷,于七月11号由唐第八军的李品仙师率先进入长沙.整个在湖南的战斗是由唐生智直接指挥的.唐之所以在湖南打的这么顺手,这么有气势,与共产党领导的农会和工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就不得不讲一下唐生智与湖南农民运动的关系.
 
共产党与唐生智的合作是从反对赵恒惕开始的.共产党在长沙搞运动,在乡下搞农民运动到处成立农会,喊出: 一切权力归农会.又在矿山,铁路搞工运,成立工会.唐也对赵施加军事压力,客观上形成与共产党一唱一合.实现了驱赵的目的.共产党无形之中成了唐生智的同盟军.
 
而当四月里叶开鑫在得到吴佩孚的支持后把唐逐出长沙时,中共湖南区委为了保住与唐生智这支武装力量的关系,就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名义派了八名成员随唐军行动.其中就有著共产党人郭亮,何叔横,夏曦等.并在衡阳成立了包括唐生智在内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发动工人和农民支持唐生智军队抗击北洋军阀的斗争.而且以中共党员为长委的湖南省党部还拥戴唐当上湖南省政府主席.而唐也不含糊,于他当上省主席的第二天就要求与湘省中共负责人见面.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代表中共与唐会谈了一次.唐对工农运动很支持,从省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每月拨出2000圆给工会,每月拨出3000圆给农会.还另拨两万圆给各县农民协会开办训练班.在唐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的工农民运动才得以搞的轰轰烈烈.
 
中共则组织了几十万的农民和工人参与北伐战争,给军队带路,运输,侦察,抬单架运伤员,送茶送饭慰劳.还有的直接加入战斗.而北洋军阀方面则处处遭到人民群众的抵抗和反对,事事难行.两下对比北伐军的胜利也就容易理解了.共产党的农民运动是很厉害的.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官就报怨老百姓不支持国军了.没人给国军通风报信,使得国军变成了聋子,瞎子.老是会忆北伐时受老百姓拥戴的情景.
 
唐生智拿下长沙一个月后,蒋介石才迤逦而来,蒋介石沿途耳闻目睹的都是唐生智的部队如何的兵强马壮,如何的训练有素,部队每天保持训练八小时,常年处于警备状态接到命令两个小时之内可以拉动,纪律好,战斗力强,心里很不是嗞味.见了唐生智后提出想看看唐的第八军.唐分付手下人搞个阅兵式欢迎蒋总指挥.阅兵式当天唐与蒋均骑马阅兵,士兵们高呼口号欢迎总四令检阅.可能是士兵太卖力,惊了蒋介石的坐骑.蒋介石把持不住从马上摔了下来.本来蒋看别人的军队就心怀贰意,这下心情更不好了,
阅兵式也就草草收场.
 
这时的北伐军将领开了一个决定进攻方向的军事会义.会上蒋提出就先打湖北还是先打江西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唐生智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坚决主张先打湖北.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先湖北后江西.
 
方向既定军事布署如下,北伐军摆出中央攻击左右策应的布局,中央军团以第四,第七,第八及鄂军一个师组成,中央军团又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右纵队由第四军两个师加第七军组成由李宗仁指挥.沿平江,通城,蒲圻方向攻击前进.左纵队由第八军加鄂军夏斗寅师组成,由唐生智指挥向长安驿,云溪,岳阳方向攻击前进.右翼军由第二,第三军组成沿醴陵,攸县,茶陵一线布防,警戒江西方向的孙传芳部.左翼军由易帜的黔军组成
番号是第九军,第十军,而第一,第六军跟在中央集团后面为总预备队.唐生智还是前敌总指挥.
 
北伐军一路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都是共产党的功劳.人民群众为北伐军架桥铺路,运送弹药及伤员,当向导,抓俘虏,提供很大便利.中央军团于八月十八日开始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才几天功夫就攻入湖北抵近汀泗桥.八月二十三号北伐军在羊楼司召开军事会议做攻击汀泗桥的布署,由于汀泗桥是通往武汉的重要咽喉要道,交战双方都很重视.南军布署四路会攻汀泗桥.第一路以第四军从通山方向出发主攻;第二路第七军主力有蒲圻向北攻击;第三路第七军一部附第八军一部由蒲圻向北会攻.第四路第八军第一,第二师由嘉鱼回头从侧背会攻.北伐军有大约五万人参加会战.
 
北军方面,当吴佩孚与国民军在南口交战之时,告急的文电就如雪片飞来,但为稳定军心吴佩孚坚持不动,对周围人说道: “南口一日不克,本总司令一日不南下.”一直到八月中旬国民军败出南口,北方战事才算告一段落.这时北伐军已攻入湖北.吴佩孚于八月二十一号又接湖北前线指挥官李倬章十万火急电报,陈说南方危急形势.吴乃着手南下,命齐燮元代总司令主持持后续工作.自己带着猛将刘玉春所部于八月二十五日乘火车南下武汉.主持南方战事.
 
这时守汀四桥的北军大部分是被北伐军从湖南赶出来的残部,在得到陈嘉莫师的增援后大约有两万人马,防守也算坚强.北伐军于八月二十七日攻了一天未克.二十八日北伐军继续进攻,并派出叶挺独立团在农会会员带领下绕道出击汀泗桥的东北部从侧后方攻击.北军在前后夹击下军心动摇阵地不保,一起向武汉逃去.
 
吴佩孚到达武汉时北军已丢失了汀泗桥.吴立刻布署贺胜桥的防守.前线兵力也是两万来人.为使官兵拼命,吴佩孚组织八个大刀队作为督战队,分派各处监视各军作战.30日拂晓北伐军发起总攻,北伐军攻势凌历前赴后继,北洋守军为之胆寒.不断有人弃阵脱逃. 吴佩孚命令督战队遇有脱逃者立斩不赦.可是到后来整个阵地呈蹦溃状,吴佩孚手握大刀亲斩九名军官其中有一名旅长,其余为团营长,仍不能阻止溃退.到黄昏时北伐军已全线突破守军防线.北洋守军全部退入武昌城.
 
北伐大军拥抵武汉三镇,中央军团之右路纵队负责打武昌,左路纵队负责打汉阳,这时蒋介石对右纵队做一调整,把跟在后面的第一军第二师调到前线归第四军副军长张珂玉指挥.他这样做是有私心的.两湖战场第一军没出过大力,湖南已经是唐生智的势里范围,眼看武昌这个湖北省的首府就要垂手可的了再不捞点战绩很难在湖北站脚,因此把第二师派上去捞点政治资本.谁想到武昌并不好打,在蒋介石的盲目指挥下第二师损失惨重,第四军也遭受较大损失,叶挺在武昌城下活生生损失了一个营.而这时左纵队的第八军已克汉阳下汉口兵出武胜关进入河南了.
 
武昌不好打,蒋介石丢下武昌给唐生智慢慢打,.自己带着及灰头鼠脸的第二师去了江西,投入江西战场,这个第二师在湖南战场时就被唐生智指责过.唐曾当面告蒋说:第二师军纪差,到处拉夫抓丁,骚扰百性,战斗力又不行,请不要派上前线.当场搞的蒋很难看,下不来台.蒋随后私下请求中共及苏联顾问团说:请维持第一军,赶快派些共产党员来吧.
 
这时北伐军的大部分力量都去了江西. 随着北伐军的胜利南方的一些小股军事力量也就陆续转换旗号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行列.甚至连在湖南战场上的主要敌人,叶开鑫,贺耀祖这时也都成了国民军.加入到江西战场.所以这时北伐军的番号已不是原来的八个军而是扩编到十几个军.
 
整个南方的战局形成了三个战场.东边何应钦进入福建作战没费多大劲,连打带抚就搞定了福建,1218日何部占领福州.稍做休整后于1月下旬由闽北进入浙江,分兵向江山,丽水,温州攻击前进,本来挺顺利的军事行动没想到,在兰溪,桐庐等地受挫,进展不利,蒋介石为改变这种局面,任命白崇禧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实际指挥东路军作战.果然改变战局.东路北伐军于223号进占杭州.接着派出一部分兵力协助程潜领的江右军攻击南京.在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起义的配合下, 白崇禧,何应钦领军未经战斗321号占领上海.
 
中间江西战场北伐军大军云集与孙传芳主力战与赣北,南昌城杀了个二进二出.事情经过是,919日程潜得到情报说南昌城兵力空虚只有六百守军,这样好的机会程潜当然不愿放过随不顾配合作战的第二,第三军未到的情况即率本部第六军及归其指挥的第一军第一师突袭南昌,在城内工人,学生,警备队的响应下一举占领了南昌城.孙传芳得讯后极为恼怒,严令前敌总指挥邓如琢立即夺回南昌城,邓即率部由赣江北攻南昌,同时令郑俊彦部沿南浔路南下夹击程潜,程潜率部出击结果在南昌南郊被孙传芳军队包围,部队被击溃,情急之下,程潜割掉胡子,脱掉长袍换上农民的衣服化装逃脱.第一师师长王柏龄也是只身逃脱,他这一逃唯恐受到军法制裁就躲了起来,只到北伐军打下南京才又露面.
 
未几指挥部令程潜再攻南昌城,程潜带着他收拢的部队再攻南昌,一度还真攻了进去.结果没站住脚又让孙军给打了出来.孙传芳也亲赴九江督战.北伐军只好令谋策略.南浔铁路是南昌守军的重要的补给线及军队调动的运输线.指挥部决定先攻占南浔铁路切断南昌守敌的补给线.调来战斗力强的第四军,第七军再附其他部队总计约十万兵力猛攻南浔铁路.于当日突破南浔铁路各据点.北伐军再接再历又于第二天攻下九江.孙传芳逃往南京.南昌城守军孤立,军心动摇,于几天后缴械投降.江西底定.
 
然后江西的北伐军兵分两路,李宗仁带领的部队叫江左军沿长江北岸进入安徽攻安庆.程潜率领的第六军及第四军一部组成江右军沿长江南岸攻南京.27323号江右军站领南京.
 
西部战场,北伐军围困武昌一个多月,北军军无斗志,加之吴佩孚逃到郑欲调兵解武昌之围,结果无兵可调,非但如此,张作霖还想趁机夺取吴的固有地盘直隶和河南. 在这种局势下吴跟本无力组织部队反攻武昌. 261010日北伐军攻下吴昌,守将刘玉春被俘.湖北底定,北伐军第八军继续北上,第四军全部投入江西战场.
 
张作霖眼看着吴佩孚败了,在天津搞了个安国军”,认为冯玉祥的国民军,蒋介石的北伐军都是疲惫之师,不放在眼里,要来争天下.1926126号在天津发了个反赤宣言声称:”吾人不爱国则已,若爱国非崇信圣道不可.吾人不爱身则已,若爱身非消灭赤化不可.”说罢,军队于1927年出开动,先占保定,再沿京汉路冲着吴佩孚而来,克彰德,下开封,血战郑州,吴佩孚兵败,退入洛阳,奉军追赶而来.阴历三月初七,吴佩孚正在洛阳过五十三岁生日,奉军猛攻汜水关,洛阳城内炮声可闻.吴无意再战,令撤去宴席,解散队伍.吴只带了卫队和部分幕僚经豫西,走四川投靠杨森,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928年始定居北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