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
看到这里,你就看清了到1937年底时,中日战争分华北,华东两个战场。日军的两个战略集团在陆地上没有联通。面对这个局面,日军在华的军事指挥官,就觉得应该打通两部分的陆上联系。而中国统帅部,则是要保持日军两大集团的分割装态。这样一来两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州这个地方。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的大战很多都是在徐州打的。我们通常说的“逐鹿中原”,实际上,仗更多是在徐州打的而不是郑州(虽然它在地理上更中原一些)。古时的南北大动脉就是京杭大运河,徐州正在运河边上。现代的南北大动脉之一——津浦铁路,和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就在徐州交会。所以徐州就成了沟通南北陆上交通的关键节点。
日军要拿下徐州沟通南北两个战略集团的陆上联系。国军要守住徐州割断日军的南北联系。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1937年10月16日,国军大本营重建第五战区,作战区域从鲁南到苏北,直到东海。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官,韩复榘为副司令官下辖:
第3集团军(原西北军,韩复榘的基本部队,)司令 韩复榘, 下辖:
第12军,军长孙桐萱
第55军, 军长 曹福林
第22集团军(川军,从山西战场调来) 司令 孙震,下辖:
第41军,军长 孙震 (兼)
第45军, 军长 陈鼎勋
第24集团军,司令 韩德勤 , 下辖:
第57军,军长 缪澄流(原东北军,是个软骨头)
第89军(原西北军), 军长韩德勤(兼)
第11集团军,(桂军)司令 李品仙 ,下辖:
第31军, 军长 刘士毅
第3军团(西北军), 司令 庞炳勋, 下辖:
第40军, 军长 庞炳勋 (兼)
直辖一个第39师, 师长 马法五
第51军(原东北军,由战区直辖) 司令 于学忠
第27 集团军(川军) , 司令 杨森 , 下辖:
第20军, 军长杨森 (兼)
第3舰队,海军陆战队(500人),及各地区地方武装。
后期加入第5战区序列的还有:
张自忠的第59团军(西北军)。
廖磊的第21集团军(桂军)。
汤恩伯的第20军团(中央军)。
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西北军)。
徐源泉的第26集团军(鄂军)。
看看这些部队,特别是第5战区成立的初期,那有个像样的部队?靠他们打日本人真,是让人没信心。这些部队产生于不同的系统,装备又差,尤其是缺少大炮和重机枪,部队多不满员(吃空额军费),思想混乱。相互之间,在军阀混战时还有些恩恩怨怨。在前些年的军阀混战中,都是爱打滑头仗的,有奶便是娘。庞炳勋就在背后捅过张自忠的刀子。事情发生在军阀中原打战时,庞炳勋本属冯玉祥的西北阵营,可是被蒋介石收买了,接受蒋介石的指令,调转枪口打张自忠,张自忠毫无防备,自然吃了败仗,张自忠从此跟庞炳勋结了仇。对于这一群乱相互之间关系糟糟的部队,能让他们听指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李宗仁还和他们大部分人不认识。李宗仁只能以真诚,公平来对待各部,以民族抗战的大义来激励众将。这一招还比较管用。
李宗仁上任伊始就去济南会见了韩复榘这个副司令长官,李后来对人谈起对韩复榘的印象时说:“韩氏虽识字不多,言谈也很粗俗,但是
却生的眉清目秀,皮肤白皙,骤看之下,俨然是一位白面书生。”李宗仁和韩复榘谈了一个晚上。
这之后的1937年11月日军由沧州进攻鲁北,韩复榘在德州,惠民,齐东一线与敌交战还算积极。韩本人在济阳城关被日军围困,韩在卫队的拼死护卫下得以生还。
韩复榘对抗战态度的转折,是看到抗战的消耗得不到补充,保存实力的想法又占了上风,这时蒋介石的一个命令,成了他撤底转向消极的催化剂。原来经他的请求,李宗仁从南京要来了一个重炮旅,驻扎在泰安。不知何因,蒋介石一纸命令又把这个旅给调走了,而且还没跟韩打召呼。韩很脑火,认为是蒋介石有意让他用步枪去与日军拼消耗,从而消灭他的部队。因此大骂蒋介石不仁义。
当津浦路北段战事吃紧时,李宗仁曾要求韩复榘“第3集团军要以沂蒙山区为后方,如济南失守,就到沂蒙山打游击,以使日军不敢急剧南进。”从战略的角度讲,这个方针无疑是正确的。但这时,韩复榘哪有心为抗战大业考虑!只想保存实力,他反驳道:“浦口已失,南路日军眼看要打蚌埠,北路日军若打过济南,南北夹攻,我们一就成了‘包子馅’了吗?”随不听李的命令。当日军从济阳和青城间强渡黄河时,韩自动放弃济南,坐着铁甲车先退泰安。李宗仁得到消息,急电韩复榘,让他坚守泰安。韩回电说:“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韩复榘指挥第3集团军一退几百里,一直退到济宁。韩复榘更将自己的家眷,辎重撤到了河南的漯河。当韩复榘辎重火车途径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部来电责问:“豫西非第3集团军后方,为何运往该地?”韩答:“开封,郑州亦非五战区后方,为什么将弹药,给养存放该地?”李宗仁虽然很生气,但暂时也没办法。遂将韩的两封复电交给了蒋介石。
到了1938年1月中旬,日军南北夹击第5战区国军的企图已经很明显。蒋介石决定在开封召开第一,第五战区师长以上军官军事会议。韩复榘一开始,对是否参加这个会议有所犹豫。但在众人劝说下还是去了。1月17日蒋介石在会上逮捕韩复榘,1月24日将韩枪决于武汉。改任孙桐萱为第3集团军总司令。与此同时,蒋介石以军委会命义,一口气枪毙了41个作战不力的旅长以上军官。同时发布对战殁将军郝梦龄等人的嘉奖令。可谓是赏罚分明。这为接下来的徐州会战严肃了军纪,才使得将领们人人奋进。后来白崇禧曾感慨道:“韩既正法,纲纪树立,各战区官兵为之振奋,全国與论一致支持,韩之原部在孙桐萱指挥下亦奋勇与敌作战。在此之前,黄河以北作战部队轻于进退,军委会命令,各部队阳奉阴违,经此整肃,无不遵行。”
在华的日军南北两个统帅部,都曾向大本营要求对徐州作战,以打通两部的陆上联系,但是日军大本营都回电拒绝,认为不宜扩大战局。但是“华北方面军”和“上海派遣军”都在擅自行动。华北第2军已下达向大运河进攻的命令。“上海派遣军”已派出第13师由滁县攻击蚌埠的命令。
讲到此,我们看到整个中日战争,都是在日军违抗国家命令甚至大本营(日军参谋部)的命令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下来的。就像是主人手中牵着的狼狗,出了屋,狗就急着往前跑,主人被带着不等不走快几步。
无论是“九一八”,还“七七事变”,日本都没有全国动员准备打仗的行动,日本当时的兵力并不大。甚至日军内部,陆军和海军之间也矛盾重重,互不卖帐。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在中国之所以能攻城掠地,是因为日军真的是以一当十,除了开始时,武器装备精良之外,是作战的精神面貌与国军不同。日军侵华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击垮了中国军队里的腐朽部分,使得国军被迫在大战中充实整顿自身,在国际军援下,使部队从装备到战术技术上转变成完全现代化的军队。日军的入侵也使国民党内纷乱的部政治版块被挤压成一块,提高了蒋介石的政治地位。所以反共人士也不要老说,抗战给共产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对国民党的团结,和军队的现代化也同样是个机会。
这时守在蚌埠、凤阳、明光一线及这一带淮河沿岸的是第31军刘士毅部。进攻的13师团配备有大量的技术兵种,像战车,大炮,机枪,工兵,架桥,高炮,铁道,汽车,航空兵等等,其技术兵种的兵力相当于一个师团。所以日军的火力猛,手段多。这也是日军这一时期兵力组成的特点。不像是中国军队,说一个旅就是一个旅,说是一个师就是一个师,很少配属技术兵种。
国军第31军,具有广西军队的特点,士兵打仗精,顽强。其班、排、连长的年龄稍大,都是老兵,作战比较有经验。日军比较畏惧广西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也认为广西兵比较难打,基本上消灭广西军一个团,解放军自己也要损失一个团。但是遗憾的是,广西部队缺少炮兵,总是被日军轰的抬不起头。31军与日军激战三天,撤出明光,日军继续进攻,打到2月2号,日军进战蚌埠。31军留一部在日军正面阻挡,主力撤至西侧,准备侧击日军北进的部队,使日军不敢放胆北进。这时,李宗仁为厚集兵力阻敌进攻,调张自忠的59军,于学忠的51军到此地加强淮河一线防务。
51军先到,防守怀远,小蚌埠,至涡河一线。2月8号,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小蚌埠,守军113师在师长周先烈指挥下,从8号到9号晚,两军在小蚌埠拉锯。最后113师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向后撤退。日军终于占领小蚌埠。114师亦与日军渡淮部队发生激烈战斗,伤亡2000官兵后退守沫河口。11号于学中调整布署,将部队向淝水附近的何集、新马桥之线转移。
张自忠的59军于2月13号到达固镇。李宗仁让59军接替51军防线,调51撤至西寺坡一带休整。这时第21集团军(李宗仁的子弟兵)到达战区,李令第7军由合肥向明光,定远。同时令第31军向上窑,凤阳侧击日军的攻淮部队。张自忠从正面实施反击,张部15日收复小蚌埠。日军顶不住两个方向的攻击,全部撤回淮南。李宗仁在淮河打的不错,将士也称用命。淮南战事告一段落,两军隔淮对峙。
在淮南大战的同时,蒋介石为配合淮南作战,曾指示李宗仁:“济宁以北采取攻势”。根据这一指示,第5战区命令:
(1)第3集团军以主力向济宁攻击,以一部由开河镇附近,迂回攻击汶上。
(2) 第22集团军(川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另一部控置于临城、韩庄间。
(3)第3军团(庞炳勋)在临沂附近,配合该方面地方部队,各以一部夺取蒙阴、泗水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之敌威胁。对日照、莒县、沂水被方要点,派一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扼守。
从2月六日起,国军分别向济宁,邹县,蒙阴发起猛攻。虽然国军尽了力,但是不但没有攻的动日军,自己反倒伤亡不小,还丢失了一些阵地。而日军都是以少胜多。像第3集团军攻击的目标济宁,汶上,等处,济宁守敌是日军第10师团第39联队主力(即,不是一个完整联队,)约1500人,其中只有400人守在城里,其余住南关城外。守汶上的是第39联队的一个大队,约500人。而负责攻击这两地的是第3集团军的两个军。从13日打到17日国军损兵折将,没拿下城池不说,反倒被撵出去很远。攻击济宁的部队曾经一度攻进去9个连,面对的是400日军,日军驻城外的部队封锁了突破口,结果这9个连全部战死。难道日军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这种情况不但以前我们就论过,随后的台儿庄之战更是明显。
受命攻邹县的第22集团军在掂量了自己的实力后,根本就没敢照命令打。只是令部队在邹县和曲阜间袭扰。
第3军团也只是构筑工事,向蒙阴、沂水、诸城方向警戒。而派去增援莒县的部队,到达莒县时,莒县已失,游击司令刘震东阵亡。
在我们即将审视历史上名声遐尔的“台儿庄大捷”前,先看一下大势,以使我们能居高临下的看清台儿庄战局。
此时淮河沿线的战斗处在对峙中。3月中旬,日军“华中派遣军”(“上海派遣军”已改称)令第101师团的两个半联队由南通进攻苏北,兵锋直达阜宁。由于兵力不足,沿途占领的大城镇,像如皋,东台,盐城只留一个大队驻守。根据日军守军不足的情况,国民党在苏北的保安旅,频频出击,袭击日军的运输线,炸桥断路,并且围攻各据点。使敌不堪搔扰,疲于奔命。不得已,只能停止向北的进攻。转而执行警戒徐州东南的任务。这样徐州南面的威胁解除。
徐州北面,以第10 师团第33旅团主力加上配属的炮兵第1旅团主
力及战车、装甲车、工兵、通讯、汽车、医护等分队组成濑谷支队。沿津浦路南下攻击第3集团军,并已占邹县。而从石家庄调来的第5师团已占领胶济铁路,并沿胶济铁路攻占青岛。青岛方面,以第21旅团为主力,加配属的技术兵种组成约4000多人的板本支队,向西南攻占诸城,沂水,莒县,眼看到临沂。日军两路作战的目标是占领台儿庄。从津浦路上的临城车站有一条支线向东到枣庄,再折向南到台儿庄,叫作临枣支线,枣庄产煤,通过临枣支线可以将煤炭运抵台儿庄,而台儿庄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大码头,煤在这里可以装运出海。请注意,此时日军大本营还没有制订攻占徐州的计划。还属于中国派遣军的擅自行动。
为应对日军来自北面的进攻,第5战区已调庞炳勋的第40军进守临沂。调第22集团军进守滕县一带。李宗仁又与这两支部队有一段培养感情的佳话。
庞炳勋这时已六十多岁,是个老军阀,打惯了滑头仗。此次带的40军实际只有5个团,四个在编团,一个补充团。编成一个师,师长是马法五(此人在解放战争中还有一段戏)。外加特务营,辎重营,工兵营,通讯营,炮兵营等,全军共一万三千多人。由于缺少重武器,实力说实话不怎么强。
李宗仁以前也不认识他。在徐州会面后,李宗仁很客气,称庞久历戎行,论资历是老大哥。又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虽然时势逼人,我们都是被迫在这漩涡中打转,但是仔细回想,那种生活太没意思了。黑白不分,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是死得其所。你我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了,死了也值了,这样不愧作一军人,以终其生。”想信这是李宗仁的肺腑之言。因为这段时期,国民党军内,打过内战的将领都常把类似的话挂在嘴上,看来大家都有同感。
庞也为李的诚实,平易所感动。他表态说:“李长官德威两重,我们当部属的,能在李长官领导之下,为国效力,天日在上,万死不辞。李长官请放心,我这次决不保存实力,一定同敌人拼到底。”
李宗仁问他部队有什么困难,这个话,说到庞的伤心处。他诉苦说:中央有令要我把补充团归并,可我的团都是足额的,并不进去,只有遣散,现在正是用兵之际,各部队都在扩充,独要把我的部队遣散,太不公平了吧。李宗仁当即说:可能是上面不知道你的情况,我替你向上要求,撤销这个归并令。庞感激地说,那太谢谢李长官了。
说起来这又是老式部队的陋习。军官发财就是靠吃空额军响。否则军官要置房子,置地,养小妾到哪儿弄钱去?这样打起仗来往往就名不实至。说是一个团往往只有两个营。而且是团团有空额,营营有空额,营团军官也都吃空额。但这时李宗仁已顾不了那么多了,先要稳定军心要紧。
李宗仁接着问他还缺什么?庞说:最缺的是子弹,枪支有不少,也太陈旧了。
李宗仁表示,这些困难他都会在他职权范围内从优解决。后来果真,不但军委会撤销了给庞炳勋的归并一个团的命令,而且还给庞发放了不少枪支弹药。这几件事让庞炳勋对李宗仁感激涕零。所以愿意为李用命。
老蒋是吃错药了,最后还‘以德报怨’怎么都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