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2024 (68)
2025 (2)
看与见,现与在
文/幸福生
“看”,会意字,始见于战国,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目”。从小篆到楷书,“看”的变化仅在“手”的形状。今天的“看”字,上部的手变了形。把中间的一撇换成竖钩,便是一个“手”字。
这个“看”字,让我想到,齐天大圣左手举至额头,手搭凉棚,四处眺望的画面。悟空瞭望的形象,就是“看”的初出。
“看”,除了读四声以外,还读作kān。如看护、看门、看家、看守、看管。读一声的“看”,除了用眼睛以外,重点转到了“看”字上面的“手”上。这个“手”不是做手搭凉棚的辅助工作,而是在用眼看的同时,要动手做,或照料守护,或监管防范。
“看”的下一步就是“见”。悟空环顾四周,忽然睁大火眼金睛,原来是看见了妖精。这就是“见”字的初出。
“见”,也是会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见”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横放的眼睛特写,下面是一个跪坐的人。从秦代小篆开始,上面的眼睛竖了起来,成了“目”字。到汉代隶书,下面定形为“儿”字,就有了繁体的“見”字。汉字简化时又由草书简化成“见”,可惜把火眼金睛给退化掉了。
繁体字“見”从“目”从“儿”。“儿”在古汉语中和“人”字,在词义和发音上都很相近,也经常相互混用。一个睁大眼睛的人,便是“见”的造字创意。睁大眼睛一定是看到什么,“见”就是看到,做名词是看法,见解。
有一个词是“视而不见”。看到了,也不一定真正看“见”。要睁大眼睛,要有足够重视才能看“见”。
“现”,繁体字“現”,是一个后起字,在“现”字出现之前,该用“现”的地方,常用“见”来代替。如秦汉时期用单字“见”,或用“见在”,表示现在、眼前、当下。
后来为了加以区分,创造了专门“现”字。“现” ,从“玉”从“见”,“见”亦声,本义是因玉石发光,而呈现出来,能被看见。引申为眼前的,实有的。另外“现”也是一种次于玉的石头。
“在”,甲骨文是草木破土而出的图形,金文又加了个“土”字,到汉代演化成今天“在”字的样子。“在”,表示生存,泛指存在。引申出,居于,处于,决定于,正在发生等等。
“看”,无论看的目标是形象的东西,还是抽象的事物,都是主观的。能不能“见”,要睁大眼睛。当然了,有时努力睁大眼睛也不一定能看见,还取决于能力和被看的目标。
“在”,就如埋藏于土壤中的种子,是客观的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破土而出,显“现”出来。
人们常说看过去,但只是回顾过去。无论是文字,还是音像,都不能真正的回到过去。过去已经再也看不见了。
人们常讲看未来,但未来只能想象,而看见的只是一个幻影。未来大家都在想象,都想看见,可谁也看不见。
只有现在,可以切切实实地看见。好好看看现在,见见现在吧!她稍纵即逝地,或者不现,或者不在,成为回不去的从前。
唯一可以看见的现在,不要视而不见了。举手搭起凉棚,把眼睛睁大,看 见 现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