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你在哪里?
从那时到现在,家乡经受了多波次的政治运动的洗礼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五十年代合作化改变了世代沿袭的个体生产方式,六十年代用上了电,告别了煤油灯;七十年代 人民公社解体,人们住上了砖瓦房;八十、九十年代改革开放驶入快车道,农业生产焕发出活力,短缺经济成为历史,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乡镇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进入二十一世纪民居普遍升级为两层的楼房。家乡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但只要村庄还在,家庭、邻里间世代所形成的关系就仍然维系着。村庄就是这种历史和文化的纽带,成为根植在我们心中那个逐渐抽象化的“家乡”的实体符号。
的碑记。目下,这座寺庙的命运未定,我真地担心有一天一纸文件或一条指令它也被拆掉。但愿它作为本地历史文化的见证能够立此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