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4·绿色风景

(2017-04-07 17:53:31) 下一个

学习和批判,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倒是我们家的菜园子,得抽这个空隙,好好写上一笔,因为它与我们的家庭生活,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可以说,它是当年每个家庭艰苦过日子的真实写照,它陪伴我们走过了二十多年,见证了我们小日子的艰辛与欢乐,今天想来,记忆依然鲜活。

说是菜园子,其实并不大,它就在每家前面,隔着来往走人行车的过道,约有两间房那么宽,三间房那么长的一块地。这块地,不是哪个领导按什么规定分配的,而是约定俗成,由各住家自己按住房的宽度,自觉划定的。当然,初时也不乏有人为了多占一寸菜地而争得脸红耳赤的,但日子一久,觉得没啥意思,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各家认定的“边界”,互不“侵犯”,相迂而安。再后来,各家还时常会交流各自栽的蔬菜品种,你送我一把蒜,我给你几个瓜,使菜园子成了邻里之间友好交往的纽带。

我们家的那片菜园子,则是前任住户在1972年复员回东北老家时,连同住房一并留给我们的,虽说已种了多年的菜,可能由于没认真管理的原因,所以土质并不肥,勇华接手后,便首先来了个全面深挖,把留在地里的碎砖杂物彻底捡干净,然后我们俩去公厕的化粪池,抬了十好几桶粪肥埋进地里作底肥,再盖上细细的土层,又把整块地分成四条,每条约一米半宽,以便于栽种和管理。工夫不负有心人,经她这么仔细一摆弄,四条乌黑松软的菜地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看着都觉得比左邻右舍的要肥沃细作,就象她认真教导出来的学生的作业一样整齐漂亮!从此这块菜地,就伴随我们家二十多年,为我们家贡献了数不清的鲜菜和欢乐!

菜地整好后,买菜籽和秧苗则是我的任务,那时候在中山东路靠近中央商场的巷口,就有一家种籽商店,经营各类瓜、豆、菜籽,我常去买的是园菠、矮脚黄和苋菜籽,有时也买点芫荽(香菜)籽,其他如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四季豆等,则都是到菜农的摊子上去买现成的秧苗回来栽种。

地和种籽都已备齐,到了栽种季节,你看吧,那四条地里,轮番着一茬接一茬,一波挨一波,都是时鲜蔬菜,从未有过荒芜,绿油油的菠菜,红橙橙的蕃茄、水淋淋的矮脚黄,都是现吃现摘,新鲜至极!苋菜则要晒过几个毒太阳才好吃,还编了顺口溜曰:“一要油、二要揉、三要大蒜头”,油,当然是指炒苋菜的油要多一些,揉是指洗菜的时候,要用手轻揉,三是必须放许多瓣大蒜头,这样炒出来的苋菜才入味,才好吃,是一种少有的享受。轮到种四季豆和黄瓜要搭架子,这可是细致的活,要做到既牢靠又透风,瓜、豆才能结好,否则风雨一刮,架子倒了,就白忙一场了,所以架子得经常检查经常加固,我们也就经常为此忙碌,不过忙归忙,当餐桌上品尝到自己辛苦的果实时,心里也就非常甜了。

菜园子的地,利用率可高哩!中间栽菜,四周则撒上菊花脑籽,这是南京特有的菜种,烧汤尤其好吃,掐一把菊花脑,调一只鸭蛋在里面,是夏日消暑的最佳汤料。深秋,当最后一批蔬菜从地里起出来后,就点上蚕豆,之后就任它冰冻雪埋,到第二年开春,蚕豆花香后,就能美美地吃上些日子鲜嫩的蚕豆了,剩下的剥成豆瓣,晒干,又是做各式菜肴的好配料。

说起菜园子,还有件小小的趣事,那是1982年小强参军后,有一天,连队战士来家属院打扫卫生,有个小战士看见了我们架上的鲜黄瓜,便随手摘了几条吃起来,自以为没人看到,其实被勇华全看在眼里,她真心疼那些黄瓜,真想立马冲过去抓个现行,可又一想,自己的强儿也在部队,说不定此时也因口渴吃着人家种的黄瓜,这么一想,心就软了,几条黄瓜算什么,小战士也定是馋得无奈罢了,便把这事当作生活中的调料,一笑置之。

有一段时间,还曾把菜园子隔出两小块地方,置一笼子,养了鸡和鸭子,在收获菜蔬的同时,还收获着鸡蛋和鸭蛋,可谓花样百出,品种繁多,每当母鸡“咯……”产蛋时,两个孩子就欢笑着争相跑向笼子,那简单又纯粹的快乐,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田原风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