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千虑

一个凡人,有感而发,要啥没啥,有啥说啥,
正文

有趣的人活得更长

(2017-05-16 19:09:40) 下一个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发现,与摄入过多垃圾食品、含糖饮料一样,“生活没趣”将导致细胞损伤,加速人体老化,缩短寿命。人的一生应当经营好五种趣味,才能延年益寿。

  情趣

  人生除了劳作还有情趣。然而,很多人无暇顾及自身,过早丧失了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感知,整天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试想一下,自己有多久没陪孩子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有多久没有安静地听音乐、陪爱人享受一回浪漫?每天忙碌奔波,只剩劳累陪着我们。而懂得情趣的人,可能会在桌上放一束鲜花,安静地读一本书,偶尔喝一杯咖啡,听一场古典音乐会,冬天去滑雪,夏天去看海……这些生活的点滴,看似琐碎,其实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增添了许多情趣。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幸福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降低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真正的情趣是个人化的,需要自己判断和感受,不应该随波逐流或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情趣需要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探索、辨识自己的心墙,完全展现自我。

  要想变得有情趣,可以先从充实生活小细节做起,读读诗、听听歌、养花浇水、打理房间、迎着微风晨跑。当然,生活的情趣也不在于外在形式,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出行游玩,一次夫妻之间心对心的倾谈,一帮朋友间的对饮小聚……不懂得情趣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容易焦虑、抑郁,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会变得迟钝。老人晚年不懂得情趣,容易罹患老年痴呆。

  兴趣

  哲学家有言,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个伴,这个伴一定是兴趣爱好。有了这个伴,人生就不会感到寂寞,生活就会生机盎然。研究证实,人们做感兴趣的事时,能够触发大脑杏仁核,分泌多巴胺,激活奖赏机制,给人带来刺激或快感,即心理学的正向激励或正向反馈。

     培养兴趣首先要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丰富认知范围,扩大视野宽度。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里说,“求知欲,好奇心是人永恒的、不可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其次,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交一些有趣的朋友,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一本新书、一场新电影、一场音乐会,都是激发兴趣的美好来源。最后,远离不良兴趣。兴趣有雅俗高下之分,绘画涵养审美,书法让人心神安宁,跳舞可健活身心。相反,酒精、甜食虽能提供短暂快感,但会引发健康危机,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晚年可以“兴趣”会友,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写写画画,不要整天坐在家中打麻将、带孩子等,要有生活圈。

  志趣

  人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广泛的,但是志趣作为一种理想和追求,关系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专一性和持续性。爱好有三种境界,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志趣不仅是要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还要为之努力和奋斗,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只有将一件小事打磨到获得自我满足与外部肯定时,兴趣才发展为志趣。比如,宇航员的航天梦,医生救死扶伤的初衷,都是一种人生志趣。新事物、新科技等志趣追求有助于锻炼和活跃大脑,增强社交能力。美国一家媒体曾跟踪报道很多百岁老人,发现他们对电子邮件、网络交友感兴趣,是他们保持长寿的秘诀。

  研究显示,对新食物、新体验保持足够的兴趣,能够刺激大脑,有益于新的脑细胞生长,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肖震宇认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志趣,明确自己究竟要走什么样的路,据此来培养志趣。确立正确的三观,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扛得住压力,经得起挑战,受得住诱惑。最后,要认识自己的局限。当处于逆境时,先着力解决眼前的问题,韬光养晦,做好自己志趣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等到否极泰来,境遇顺畅时,再加以执行落实。

  风趣

  笑一笑,十年少。笑是最好的良药,美国《身心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具有强烈幽默感的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4%和83%,幽默风趣是人性中最美好而强大的一面,由它带来的笑声是人类减压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无论是朋友还是夫妻,会心一笑,能够帮助我们从阻碍人际发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笑解千愁,当面临巨大压力和危机时,幽默具有出人意料的作用。

  培养幽默风趣,应做到以下几点:1.放开自我。人人都想给别人留下“完美”的形象,不惜伪装自己,但最动人的品质其实是真实。摘掉面具,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有趣;2.增添阅历,扩展知识背景。将自己的阅历、知识融入日常交流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3.学会自嘲。美国作家赫伯·特鲁把自嘲奉为“最高层次的幽默”,认为自嘲不仅利于身心健康,还能帮助人们活得游刃有余。但是,幽默也有阴暗的一面,在人际交往中要警惕黄色幽默、讽刺挖苦等消极幽默。

  闲趣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休闲能给身体和头脑提供养料”。只有懂得“忙里偷闲”,才能够获得持续的能量源泉。佛教中的“放下”,禅宗中的静思虑,道教的太极、气功,基督教的祷告,实际上都是一种闲趣和回归。

  心理学常常教导人们以更宽广、更超越的视角看待生命现象。“闲”的本质就是身体和心灵的回归:身体回归自然,到田野和郊外,脱离都市的拥挤、沉闷,呼吸自然的新鲜空气;心灵回归自然,放空心灵,超越利益纠葛、人事矛盾和追逐名利的心态。

  近年来,禅修在现代人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禅宗讲究静思虑,大家在一起喝茶、打坐、练瑜伽,是一个培养闲趣的绝佳良方。在禅修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反省、整理自己,逐渐将心情安定下来。此外,还可以每天留出一点时间独处,安静地面对自己。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的同时,关照自己的内心。生活中,要让自己悠闲而不荒废、充实而不疲累。比如,坐在湖边听听水声、走在林中听听风声、修剪修剪花木、与三五好友喝茶小叙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一篇文章,可惜佛头着粪,加进了莫名其妙的哈佛研究。如果一个人太受科学研究的辖制,那他不可能有您说的“五趣”。生活是需要积累的,五趣是需要感悟的,小资的闲情与苦中作乐完全是两码事。
温一梅 回复 悄悄话 存下来,很好,谢谢分享!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有道理!
mouseear 回复 悄悄话 楼下,你我觉得与人争吵生“气”,但那就是老头的兴趣和闲趣。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说的对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lio 回复 悄悄话 有无具体数据支持?我认识一老头,一辈子和老婆、和子女吵闹,什么情趣志趣兴趣爱好都没有,活到现在还挺精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