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意神圣这个世界氛围中,发展经济优等生的中国政府却一直不大自信,到处低声下气拿着重礼给人解释:”我们高速发展了经济,拜托了,给个面子,承认我们是合法合理管理中国人的机构吧。” 朱镕基去访问小国爱尔兰,结果被人家总理拉着讲了50分钟的人权问题,事后哭笑不得。 所以可以预测,就算基于外交成本,和面子考虑,中国迟早会披上选举制的民主化外衣。在一个完成全民教育,人人上网的初步现代化国家,这个过程基本不可逆转。要么在民意的压力下,最终通过狂暴方式来完成。要么通过政府逐步政改,一点点通过完善制度来完成。
前几年有个节目叫《超级女生》,全民一人一票通过手机投票,来选总冠军。结果这个节目被叫停。为什么呢?我估计这种全民直选的形式和中国政府心目中的民主选举模式不同。怕大家引起误会,或是形成了习惯,以后推出不同于这个模式的政治选举,大家觉得无法接受,所以可以看出直选不在中国政府的考虑之中。
近几年有个节目《中国好声音》办了好几季,目前还没有停播迹象,我观察,这个节目的形式和中国目前的政治模式比较接近,说不定是以后中国的选举模式。候选人先由几个老资格的音乐人,可以称之为音乐届的政治局常委从歌手队伍中选人才入自己帮派作为普通弟子,并且在之后手把手培养、教育。然后在自己帮派中,由这个帮派老大个人选出几个真传弟子。最后把各帮派的真传弟子放入一个池中让他们捉对厮杀。厮杀时就不再是帮派老大当评委,评委就变成普通民众的选票和专业评委的选票,这有点像英美系议院的两院制,一个是平民院,一个是贵族院(靠指定)。所谓专业评委,在现实政治中,有可能是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还有同行的其他官员。
选举的记分过程非常复杂,黑箱空间巨大,所以你搞不清到底专业评委和普通民众选票的权重到底多大,票是怎么算出来的。每一次选举,要考虑各政治局委员的面子,总得让他们有一个候选人能最终进入下届政治局。就像这次好声音,前四名,每个导师各一个弟子。他们的名次再稍稍考虑一下民意。根据这个规则,今年我决赛前猜出了前三名,只是二三名次序猜错了。这种黑箱操作,老百姓投票兴趣有点,但也不大,社会上就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政治狂热。民意中的狂暴情绪部分就被消去。
这么一个过程,就保证了,候选人必须先被文官集团大佬先选择了一次,培养了一段时间,才有机会出场当候选人。所以他们首先必须忠于文官集团的意志。文官集团内部派系利益协调排位,就民意倾向偏好谁来排。民意构成,被复杂的选举规则和专业团体票数分去很多权重,普通民意被重视程度就相应比直选弱了很多。基本上,民意只有比较大的否决权。候选人的成功与否,还是看他在文官集团内部混得怎么样。估计这就是以后中国官僚集团能接受的所谓的民主选举模式。
这个 模式的好处是与现在的这套政治局集体领导,上一届推荐训练下一届,人大政协这些布置差别不大,转换过来,社会动荡不会太厉害,比较容易给内外一个交代。候选人经历完整,专业性强。选举过程不大会非常狂热,因为普通百姓打酱油感觉仍然强烈,不会跟着起哄;政治精英又需要融入官场文化,也会比较克制。试图操纵民意,然后借民意倒逼文官集团的投机分子,会被作为官场叛徒被轻松收拾,因为他过不了专业评委这一关。(西南王就是这么完蛋的,特普狼在中国就会悲剧)。这样选出的执政团队会很有行政能力,而且不大会由于过于讨好民意,做许多短期发糖,长期失去竞争力的政策,甚至有可能进行让全民有一定压力和疼痛的改革。也可以洗白政府背景,混入大家都民主了的国家大家庭,不再需要花很多精力于给各方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异类。
这个模式的坏处就是文官集团缺乏足够制约,太过强势,迟早会门阀化。门阀政治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
所以中国的民主进程,最终成功与否,是看从这个模式开始,能不能随着社会和人民逐渐适应民主方式,民意神圣性得到全民共识,这时在选举计票时逐渐增加普通民众意志的权重,直到能平衡掉文官集团滑向门阀化的趋势。这很困难,因为是要求老大们交出到手的权利。但可能性也很大。毕竟这是个网络时代,各国文化信息是无边界的。民意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神圣身份,这个时代,该更担心的是民意变成暴君,而不是担心它力量不够。现在就是不靠选票的中国政府,都常常在网络民意前焦头烂额。我想,没有势力有能力在中国这种完成全民教育,社会快进入现代化、网络化的国家,挡住普通民众要求更多政治权力的呼声。我们该更忧心的是如何使这个过程如何少带来动荡,如何设计一个更加成熟的制度来制约和合理引导民意,同时也制约文官集团,离开现在新兴民主国家那些的乱糟糟的民主狂欢陷阱,和民主成熟国家的文官集团门阀化倾向。做得好,就是个巨大的制度创新,为中国复兴打下最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