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建筑是时间的艺术

(2007-09-22 22:57:53) 下一个


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实用的艺术。其实建筑也是时间的艺术。

当年巴黎人尤其是知识界的精英们对艾菲尔铁塔可谓恨之入骨。大作家莫泊桑,每天都要爬到塔顶去吃顿饭。据说因为那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艾菲尔铁塔的地方。曾几何时艾菲尔铁塔成了巴黎人的最爱之一,现在更是三大地标之首。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师乔恩.乌特松(Jorn Utzon )当年在澳大利亚遭受的非难迫使他愤然退出了歌剧院工程。并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国土。1973 年 10 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主持悉尼歌剧院的竣工典礼,致辞时竟然都未提到乌特松的名字。英国王室的小家子气由此可见一斑。现在悉尼歌剧院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乌特松本人也因此在2003 年拿下了普利策建筑奖 --- 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时间,证明了艾菲尔铁塔和悉尼歌剧院是两个伟大的建筑,是人类智慧的杰作。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蓬皮杜中心(Ponpidou Center)照片的时候,这个把肠子肚子都挂在了外面的五颜六色的怪物,给我的印象应该是个炼油厂或化工实验站之类的工业建筑。“法国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有没有搞错?上个月,当我终于站在蓬皮杜中心的广场上,仔细地阅读它,面对面与之交谈时,我想,我应该能够接受它了。我接受它是做为一个“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我接受它也是因为毕竟它有很多创新,例如让建筑和结构透明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展览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但是我仍然不能容忍它就位于距罗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不到一千米的范围之内。

远处是圣母院的钟塔,感觉上也离得相当近。
0813207-cacon-131a1.jpg picture by qqqny

蓬皮杜中心广场是一个封闭形态的城市空间。它的南侧是圣玛丽教堂( St. Merri )。教堂不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难得的是,它拥有一口 1331 年铸造的巴黎最古老的大钟。圣玛丽教堂的存在使得蓬皮杜中心广场有了几分古意。
0813207-cacon-143a1.jpg picture by qqqny

圣玛丽教堂与蓬皮杜中心之间有一个喷水池( Stravinsky Fountain )。水池的周边设有一圈供人休息的坐空间。这一people-friendly 的举措吸引了大批游客。水池中布置了一系列造型奇特前卫,色彩艳丽的雕塑,其风格倒是与蓬皮杜中心遥相呼应。这一水空间无论是自成一格,还是作为圣玛丽教堂与蓬皮杜中心之间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都是成功的。
0813207-cacon-144a3.jpg picture by qqqny

下面这两张雕塑是网上转来的。
font_stav2a1.jpg picture by qqqny
font_stav1a1.jpg picture by qqqny

人的活动,是决定城市空间生气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广场的南边有一排商店,它们的存在使得商店前的步行空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步行道以东种植了一排树,间隔几根灯柱和几组粗大的白色的通风管道,这使得在广场这一边缘区域停留的人有了凭靠。广场的地面从这里到主楼有一缓坡,其坡度让停留在此的人既不觉得太陡,观察广场活动时又有一种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的感觉。所以这里成为游客非常喜欢滞留的区域。他们或站,或坐,或卧,悠闲自在。
0813207-cacon-161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kodak-127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kodak-132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66a2.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59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51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48a1.jpg picture by qqqny

蓬皮杜中心的各类外置管道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功能。黄色的是电管,蓝色的是空调管道,绿色的是水管,红色的代表交通系统,电梯自动扶梯等,白色是通风管道。五颜六色,乱中有序,很有视觉冲击力。
0813207-cacon-138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36a1.jpg picture by qqqny

玻璃覆盖的自动扶梯管道斜向分割了西立面,既丰富了立面又增强了节奏感。随着扶梯里面人的移动而产生的运动感,更增强了这座建筑的感染力。我忽然觉得这个立面很有点儿像是一幅走势稳定向上的股票K线图。蓬皮杜中心的身价不是也在日见看涨么?
0813207-cacon-147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kodak-135a1.jpg picture by qqqny
0813207-cacon-172a1.jpg picture by qqqny

正中的这个雕塑叫“金色聚宝盆”。是法国著名艺术家雷诺的作品。这个名字想必是要隐喻蓬皮杜中心是一个聚气藏风的文化艺术宝库吧。使我感兴趣的是它那中规中矩的造型,不但与蓬皮杜中心,更与喷水池中各色雕塑的风格截然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的尺度不大,却有如四两拨千斤,像一枚“定海神针”般地插在蓬皮杜中心整个环境空间的大穴之上。颇有点儿任你千变万化也翻不出如来佛掌心意味。这一作品的红色版本 --- “红色聚宝盆”据说已在哈尔滨和上海的城市空间落户。
0813207-cacon-149a1.jpg picture by qqqny

蓬皮杜中心已经落成三十年了,尽管对它是否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还有不少争议,至少巴黎人已经习惯了它,接受了它,不少人甚至爱上了它。它的两位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也分别于2007年和1998年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时间也还在继续地考验着它。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近年来北京的几幢新建筑。我非常地欣赏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鸟巢 ” 和“水立方”。 他们的出现确实给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北京增添了时代感和蓬勃的生机。但是对于那个位于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巨蛋”国家大剧院,我是无论从感情上和理智上都无法接受。相信与我持同样观点的大有人在。可是它毕竟已经站在了那里,而且很快就要完工了。看来我们也得学学巴黎人,有点包容的胸怀,至少得先习惯它。普利策建筑奖的评委们认为:“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乌特松当年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们的创造性, 是导致他在澳大利亚遭到“非难”的原因所在,而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他不可磨灭的建筑和艺术成就”。也许我们都太平庸了,还是让时间和历史来判明这个“巨蛋”国家大剧院的价值吧。毕竟建筑也是时间的艺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