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SEC就是否支持资产上链及其资产代币化展开了正反两方面圆桌论述。
简而言之, 支持者认为代币化是金融的未来,监管应跟上。 反对者认为现有体系更安全,变革需充分验证,否则可能引发危机。
三位SEC发言人的观点如下:
主席 Paul S. Atkins
1. 变革潜力
- 将证券从传统数据库迁移到区块链(上链),可能像音乐行业数字化一样引发市场重塑。
- 美国需成为加密中心,但现行规则可能阻碍创新。
2. 监管重点
- 发行:明确加密证券发行规则,避免“先开枪后问问题”的旧模式。
- 托管:放宽限制,允许合规自托管,废除不合理的“特殊经纪商”框架。
- 交易:允许经纪商提供更多产品(如证券与非证券混合的“超级应用”)。
- 目标是制定适合加密市场的清晰规则,而非将企业逼向海外。
专员 Hester M. Peirce
1. 技术基础
- 代币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将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转化为加密网络上的代币,实现资产和数据的高效转移。
- 加密网络不仅是账本,还能运行应用程序(如智能合约),自动完成交易、支付等操作。
2. 潜在好处
- 提升效率、透明度、流动性,缩短结算时间(甚至瞬时完成),扩大投资者机会。
- 例如: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已展示潜力,代币化证券可作为抵押品或结算工具。
3. 监管挑战
- 目前缺乏明确规则,例如:加密网络能否作为证券登记簿?
- 主张代币化证券应与传统证券同等对待,除非有充分理由区别监管。
- 需解决DeFi整合、转账代理规则等问题。
专员 Caroline A. Crenshaw
1. 质疑技术可行性
- 当前公链无法支持高频证券交易(速度慢、扩展性差),且与受监管市场不兼容。
- 私有链与现有数据库差异不大,政府不应过早“选边站队”。
2. 结算周期争议
- 现行T+1结算(隔日交割)是有意设计,支持净额结算(减少98%实际资金流动)、反欺诈审查和流动性管理。
- 瞬时结算(T+0)可能**损害散户利益**(需实时支付),且削弱风险控制能力。
3. 谨慎态度
- 代币化尚未证明能解决现有市场问题,大规模改革风险极高。
- 美国仅5%家庭参与加密市场,改革不能损害传统金融(TradFi)体系。
Reference:
SEC圆桌讨论的发言:https://www.sec.gov/newsroom/speeches-stat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