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近世紀老人--劉緣子

(2023-03-14 17:01:59) 下一个

走近世紀老人--劉緣子

 

庆祝 刘缘子 大寿星 99岁大寿 (2017年11月4日)

新财神 New Fortune大酒店 马里兰州盖城市

         接受採訪的劉緣子老人精神氣爽

今年虛齡百歲的劉緣子老人是華府作家協會(作協)的長青會員。不少熟悉劉老的華府朋友都知道這位年高望重的老人不僅活得健康長壽,而且活得充實瀟灑。她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帶著這個大大的疑問,華府作協正副會長金慶松、陳小青,工坊班長賈明文和高霞一行四人,於7月16日訪問了劉老。

 

走進劉老一室一廳的老年公寓,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書香滿室。客廳茶几上擺放著書籍,沙發旁邊有半人高的《世界日報》、《世界週刊》和其它報刊;沙發對面的長櫃上擺放著大小各異的鏡框,框裡鑲嵌著老人少女時代、她父親和兄姐及其他親友的老照片。牆上掛著一些她的近照,還有社團頒發的獎狀和學生親筆繪製題贈的書畫。不大的臥室裡除了一張床,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就是兩個放得滿滿的書櫃。

 

老人一直很獨立,多年來堅持獨住,生活自理,直到最近才請了護工每日陪伴幾小時。只見她精神矍鑠,耳聰目明,口齒清晰,頭腦敏捷,著實讓晚輩佩服,讚嘆不已。今天老人身穿一件素雅的藍底白點的襯衫,交談中獲知還是老人自己親手縫製的呢。老人指著身邊一架老式縫紉機,說到:「這架機器比我還老,是女兒和女婿送的一件寶貝」。原來,老人在戰亂時就學會了織布、繡花、做鞋、養蠶、種菜等。老人不僅知書達理,還心靈手巧,這是何等難能可貴!

 

劉老於1918年11月8日出生在浙江杭州。因父親在辛亥革命后参加反袁斗争,为逃避袁世凯通缉流亡日本和南洋等地,女儿们均取了日文名。她的父親劉大白就是五四時期著名的新文化運動先驅、詩人、文學家、文學史家和教育家,曾任復旦中文系主任,與蔣夢麟先生一起創辦浙大、並一起在教育部任正副部長,曾為中國早期的教育改革做過重要貢獻。

 

劉老幼年失母,少年喪父,前半生命運多舛,荊棘滿途。青年時代,與她同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飽受戰亂與流離之苦痛。1939年,她與《圍城》裡的學生們一樣,經長途跋涉,輾轉月餘才到達大後方昆明。1940年到1943在<西南聯合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學習了英國文學和英法日三種外語。劉老回憶到:「七·七事變前,蔣介石邀請國內知名人士在廬山舉行「國是談話會」,討論應對日本侵華之策略,清華、北大、南開三位校長均在座。事變後,政府決定將三所大學合併內遷。最初在長沙成立<臨時聯合大學>,後因局勢動盪,時局變化,又長途遷移到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那時候,除了上課,還要跑警報。教授們的生活都很清苦。記得當時大學梅貽琦校長的夫人和一些教授太太還做了點心<定勝糕>到冠生園寄售,以貼補家用。」老人無比驕傲地拿出文革抄家時沒被燒掉,倖存下來的<西南聯合大學>頒發給她的畢業證書給大家看,上面有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三位校長的印章和文學院長馮友蘭的簽名。

 

 

劉緣子和劉嫄母女

當我們都很驚訝,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問到老人如何在<西南聯大>同時學習三門外語時,老人卻極為淡定地說到:「在<西南聯大>學習外語,是以英語為主,第二外國語是法語,因小時候父親教過我日語,所以又加修一門第三外語。」解放後,英、法、日語均無用武之地,老人又自學了俄語,翻譯了很多文章與書籍。

 

中年時代,劉老雖備嘗精神與肉體之磨難,卻頑強地活了下來。文革之後,緣子老人在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做編輯,編輯了百多期<文化譯叢>雜誌,向全國讀者介紹世界文化。她還主編翻譯了不少書籍:例如《人類的故事》(房龍著),《外國文學小百科》,《中學生英漢對照讀物》,《和總統一起釣魚》,《育兒寶典》等等。

 

劉老畢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一生讀書無數,特別是各種原文和漢譯的世界文學名著。如今她百歲高齡,仍每日手不釋卷。讀過的書報頁邊上,經常會有她的紅筆評註,例如與史實不符、引典不確、用詞不當,甚至還會替作者改正錯別字呢!她幽默地自嘲是多年當編輯留下的職業病。

金慶松、陳小青、賈明文和高霞訪談世紀老人劉緣子(左二)

周遊世界是劉老從小的夢想。80年代末期,國門剛剛開放,年過六旬的她就沖向新、馬、泰。後來趁到歐洲探親之際,周遊包括瑞士、德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梵蒂崗在內的歐洲列國。觀光歸來,她用風趣妙筆書寫遊記與讀者分享,文章分別刊登在天津日報的<歐洲散記>系列和羊城晚報《瑞士面面觀》的系列。90年代初,劉老退休移居華府和女兒、女婿一家三口,三架像機,繼續周遊:美國和加拿大各地、巴哈馬、西班牙、葡萄牙、…….樂此不疲。她在八十歲高齡與學生和長青社朋友又重遊歐洲,這次除了當年去過的英法德等國,還補上了數個一直神往的東歐國家。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老人竟在八十五高齡時,攀上了秘魯的印加古蹟馬丘-皮丘!

 

早在60年代,劉老就在中國熱心從事義務工作。人到老年的她在美國也「寶刀不老」,同樣熱心義工服務。她曾在華盛頓市聯合火車站旅客服務中心聞訊處做義工,為旅行者指點迷津,幫助無家可歸的窮人尋找住處;在馬里蘭州的復健中心陪伴患者,給她們寂寞的病房生活帶去關愛。而她服務最多的是在美京華人中心,長青社,及其它多個社區中心義務教授英文和中文,長達近二十年,最多時,一周五天授課。她教過的學生多達數百人,其中最年幼的九歲,最年長的九十歲,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為她慶祝九十大壽的宴會上,不太擅長言辭比較內向的劉老看到前來祝壽的滿堂親朋好友學生嘉賓,道出的唯一一句心聲是:「應當感謝是你們,是你們讓我覺得活得有意義!」

 

緣子老人與書為友,與人為善,愛心助人,並樂在其中。訪談將近尾聲時,老人向我們總結了她的<三樂主義>生活哲學:「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這不就是對大家初來時的疑問「如何保持健康長壽,如何活得充實、瀟灑」的最好答案嗎!

 

訪談後,我們與劉老共進午餐,看到老人胃口也很好。了解到老人最愛吃梅干菜紅燒肉,平時愛喝點雞湯,早餐則是自己煮加黑芝麻和蜂蜜的麥片粥。老人從未染過頭髮,仍舊青絲多於白髮,她笑說這是常年吃黑芝麻的功效。

從左到右:金慶松、陳小青、賈明文、劉緣子、劉嫄、高霞

 

此次活動是通過劉媽媽的獨生女劉嫄做的細心安排。女兒一定是受到母親的言傳身教,做事情也是非常認真細心。也一定遺傳了母親的愛書基因,學識豐富,文筆優美流暢。臨別時,劉嫄還補充了她從母親的「三樂主義」演化出來的「三點主義」:「每天學習一點點,創造一點點,分享一點點。爭取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提升一點點。這樣積少成多,滴水成河,生命之河才能長流不息。」

 

<西南聯合大學>1943年頒發給劉緣子的畢業證書

臨別時,我們與老人相約,2017年11月8日我們將再聚,共慶這位世紀老人的百歲大壽。到時當一起舉杯,暢飲老人最愛的紹興酒。

 

撰稿人高霞、  審稿人劉嫄

2017年7月17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