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8)
2018 (106)
2022 (111)
2023 (139)
2017年的1984和敏感词
我政治理念偏保守。 去年大选时, “1984”被炒热, 我才第一次知道此书。 因为舆论说床铺的当选会让 “1984” 在美国成为现实。 于是找来读了一下, 想审视检讨自己的想法。 读后感慨作者是一个天才, 他预见了苏联, 中国的文革时, 和当今北朝鲜的荒唐, 但似乎和保守的联系很牵强。 我读书少, 也许解读能力有限。 王小波也是最近才知道, 因而被读书人戏称为文盲的。
为了应付中年危机, 我开始读诗, 译诗, 写诗。 自然耐不住寂寞, 想有读者。 因为是理科男, 碍于形象, 朋友圈是行不通的, 好在有各种中文英文网站可以贴, 头顶几个网名。 也在新浪开了个博客。 如我在另一篇博文里提到的, 读诗不久后, 就开始翻译诗歌, 大多是把英文诗歌译成中文。 唯一的一次中文到英文的尝试是翻译了刘霞的诗 “给林昭”, 因为它直击我心, 尤其最后一节, 在我了解了刘霞和林昭的故事之后:
喝吧喝吧喝吧
这是血呢
你在黑暗中说
在和一位美国的诗友的交流中, 他好奇中文诗歌的样子, 都因为我的英文诗他觉得有些 “different and original”。 我便把我翻译的“给林昭”发给他, 说这是逐字逐句翻译的, 他应该会对中文诗有个感觉。 他回复:
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lovely this poem is just as it is written here? I believe that you should just translate your poems into English from Chinese exactly as you have written them.
我写了一篇短文 “诗歌, lost in translation?” 记录了我倆间的有趣的交流。 因为一些网友的反响, 我便想贴在我的新浪博客里。 第一次尝试, 失败, 原因 “网络忙碌”。 第二次尝试, 失败, 原因 “网络忙碌”。 第三次尝试, 失败, 原因 “网络忙碌”。 我终于想到了耳闻的 “敏感词”。 想证实原因是 “网络忙碌” 还是 “敏感词” , 我就做一回理科男, 设计了一个实验。 我临时写了几行字:
test
if proven
a desperate coward
结果你也想得到, 我证明了自己的假设, 网络并不忙, 都是敏感词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