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5)
2018 (67)
2019 (40)
原创 史料不辑
说起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战场之上。军事上的胜利固然重要,但武力只能取得一时的和平。“千秋独有左文襄”的评价可不是左大帅光靠军功得来的,他在战场之外的谋划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一点却常常被大家忽略。
大概因为是少数民族入关建立的政权,清朝对各族人民都充满了敌意和歧视。到了清末政治腐败、军备荒废,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集中爆发,才有了天平军、捻军等一系列农民起义。
在左宗棠之前,朝廷始终在“剿”、“抚”之间徘徊不定,又加之左宗棠军事才能突出,很多人都将他视为主战派的代表,实际上左宗棠哪一派都不是。
“内法外儒”是自汉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执政的基本方略。左宗棠深得其中精髓,他看似刚猛的攻势实际上暗藏着许多仁政,用他的话说叫“戡乱虽在武功,而郅治必先文德”。
为此,左宗棠特意上书朝廷要警惕西北地方官员的一面之词:
“惟秦人议论,往往不可尽据。即如汉回争哄,致成浩劫。力主剿洗,万口一声,生心害政,实由吠影吠声致然,虽贤知之士,亦有不免,非兼听并观,折衷至是,不能平其政,祛其弊也。”
“无论汉、回、番民,均是朝廷赤子,一本天地父母之心待之,俾各得其所,各遂其业。”
战后组织灾民恢复生产时,为防止基层官员勾结地方豪绅阻挠回民承领耕牛、种子等赈灾物资,左宗棠还就地正法了多名宁夏豪强和老湘军将领。
“然独不闻‘修其教不易其俗,明其政不异其宜’乎里有天地以来,即有西戎,有西戎以来,即有教门”。
除此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外,左宗棠还批示,各地信徒建经堂只要不用于军事,“例所不禁”。
左宗棠的政治胸怀和眼光是其他封疆大吏所无法比拟的,他能以平等之心对待民族问题在那个时代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西北的很多地方左宗棠都被亲切的称为“左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