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滴滴答答的互撸娃: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是!而且网上所谓的东方俾斯麦三大伟人之类的都是后人瞎编的,最早出自类似铁血的小论坛,当时被当笑话看,后来李鸿章后人以李鸿章纪念馆的名誉投资拍摄走向共和就拿来用了……! 李鸿章是世界历史上签订不平等的卖国条约最多的人,是第二名的近十倍,而且从他手里割让出去的领土和藩国有好几个,财产更是以亿为计步单位,还有各种通商修铁路之类的就数不胜数了! 就拿甲午战争为例,甲午战争时日本舰队还在低价从开平等煤矿进口精煤,而李鸿章自己的北洋海军用的却是高价买来的煤渣!北洋号称数年没有添置一艘军舰,而事实上清廷每年有雷打不动的八百万两的海军军费。李鸿章送给一个小妾的别苑造价起步一百万两(现保留于江苏),送给慈禧修圆子的起手就是三百万两,自身更是骄奢放纵,而北洋海军最强铁甲舰定远号卖到中国也才一百七十万两白银……!李鸿章死的时候,光明面上就有数千万两白银的身家(仅他自己,未包裹他的家族),就连《李鸿章传》中也提及他的奢华身家,暗地里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而此时的大清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 网上很多人说李鸿章是为国服务,清廷没有有能力之人,所以列强签条约都找他!我只能说滑天下之大稽,列强可不是傻子,会找个硬骨头来割肉?至于李鸿章挨一枪省下一亿更是个笑话,稍微有点政治智慧的都明白那一枪是救了李鸿章一条命!国家耗费巨资打造北洋,却被李鸿章一朝尽毁,可谓丧师失地丧权辱国,举国喊杀!李鸿章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被派去签卖国条约,摆明了是清廷打算放弃他(签了后杀了挽回一点朝廷声望。也算对百姓有个交代)。而日本早就破解了清庭的电报,加上日本急于吃进喉咙(日本此时已是如鲠在喉不得不咽),所以狮子大开口逼着清使早点签约。李鸿章猴精就知道双方的算盘就是死拖着不签,签了是个死拖着好歹还能想点别的办法,结果日本人等不及了就找了个人打一枪,这一下正中李鸿章下怀!老李赶忙保存好染血的黄马褂(这就是政治智慧啊),有了这个慈禧和百官就再没理由卸磨杀驴杀他了,这就是为官之道! 近年来李鸿章大有洗白之势,无外乎他的子孙有钱有势,所以李鸿章纪念馆李鸿章纪念堂是一个接一个,后来还以李鸿章纪念馆的名誉投资拍摄走向共和,这一步步可谓漂亮!可笑尚可喜后人还在泥潭打滚,秦桧和汪精卫后人蠢蠢欲动,可笑! 曹小翔xixi: “卖国”不至于,但确实是“误国”。 有慈禧在,李鸿章有再大的胆子和权力都不敢“卖国”,他也仅仅是为“卖国”背锅。但他作为朝廷中枢大臣,能左右清朝发展的权臣,却没有给清朝带来实质上的富强,也没有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局面,确实存在“误国误民”的情况。 确实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带头人之一,给清朝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他对外实在软弱,他总认为外交能解决一切问题,“以夷制夷”是他对外的主要方针。但是列强真的都是傻子吗?让你指挥来指挥去吗?所有人都知道列强都是为了自身在华利益还在华行动,没有人会听你一个中国人的,又何谈“以夷制夷”的成功。误国的例子更数不胜数,从清朝的几件大事来看,例如: 在新疆收复战中,英国支持的叛军在西北肆无忌惮,沙俄也趁机占领伊犁等西北重镇。而李鸿章在干嘛,他不断上书,要求朝廷放弃新疆,称新疆为不毛之地,民风彪悍,资源匮乏,不如集中精力发展海防,保卫中原十八省。要不是左宗棠舌战妥协派,也许慈禧就听了李鸿章的放弃了西北了,左宗棠同样是洋务运动带头人,克服军饷粮草困难,收复新疆,保卫中华,一路还种柳无数,至今西北的柳树还被称为“左公柳”。啪啪啪瞬间打了李鸿章的脸。 中法战争,清朝虽然马尾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并非不能敌而失败,实则中央的“敌不动,我不动”指挥失误,法国已经拖拖逼人了,李鸿章又在干嘛?他不是备战,而是妥协,他积极的找法国谈判,哀求停战。李鸿章担心国内反法情绪太高,排挤强硬派左宗棠,建议朝廷任和事佬张之洞处理战事,谁想后期战事竟发展到越南边界大败法军,镇海又击败法国舰队,台湾巡抚刘铭传也击退法国舰队,法国名将孤拔伤重死于澎湖,内阁倒台。李鸿章看势,不能再惹怒法国了,赶紧要求见好就收,最终造就了世界著名的“不败而败”,永久失去安南地区。 到了甲午战争,日本不断挑衅,李鸿章依旧希望欧洲列强来调停,希望给日本施压,让日本放弃,但日本已经是箭在弦上,还不积极备战吗?朝鲜战场,任用日逃500里的叶志超作为主帅,任人不明。在优势尽在清朝的朝鲜战争,竟然被打的溃不成军。淮军军纪涣散,他能不知道,监督不严。北洋海军虽然略差于新建的日本联合舰队,但“避战保船”的错误方针,竟然未击沉一艘日本军舰。可惜了一帮优秀的留洋管带。 还有早期的日本侵略台湾事件,朝鲜设省事件,琉球灭国事件,长崎事件,本来可以将日本扼杀在摇篮里,正是因为李鸿章由于自身原因没有给清廷提出正确的建议,才导致至今还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作为权臣,自嘲“裱糊胶”,这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否定,也体现了不负责的态度。 不过李鸿章也不容易,总为“卖国”背锅,一个老头子,独自支持着这个由孤儿寡母掌握的朝廷,也不容易。 明扬51: 肯定不是,说李鸿章是卖国贼的主要依据不过是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李为此还身受枪伤险些丧命。也因此博得日本一丝不忍,为大清省了不少银子。具体内容、过程不在本次讨论范围。 单说当时的清政府早已是摇摇欲坠,李起到的是独木撑大厦的作用,李不去签条约,换了别人去,条约只会更加屈辱,凭李的能力及长期与洋人交往的国际威望,确是不二人选。当时那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的人大多数保皇派的政客,如骂的最起劲的是翁同龢一伙,目的是朝廷里的权利争斗。直接打击的是李,目的其实是打击后党,倒李为的是削弱后党在朝廷里的势力。后人骂李不过是只看表面的肤浅感觉。应该从当时的国势及朝廷状况客观评价,弱国无外交。打不过人家,太后命他全权议和,又不能抗命,即使抗命,也只能是换个人再去议和,已经输掉了战争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的。结果只会更糟。难道不签条约,继续打下去吗?所有骂李鸿章是卖国贼的人其实都不敢出头去签合约。只会躲在一旁当“道德帝”。 签订条约的是李鸿章,但没有西太后的点头一切都不能作数,真正误国、卖国的是西太后,李不过是替慈禧背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