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期待“佔中三子”榮膺諾貝爾和平獎

(2017-08-28 23:37:11) 下一个

 

本月,曾領導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的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他們突然遭法院改判,量刑加重,從原先的社會服務令或緩刑,改判為六至八個月的監禁。這一改判,表面上由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做出,實際上,其背後體現的,卻是北京政權的旨意。

 

這一旨意的連接在於,檢察官原本“並不主張進一步推進案件”,但香港特區政府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卻“堅持上訴”。 而眾所周知,香港特區政府,是由北京任命的傀儡政府,必須依照北京政權的旨意行事。

 

北京干預香港司法,已經多次,已成惡習。這一回的干預,有多重意圖。主要有兩條:

 

其一,報復,針對2014年香港的“佔中運動”。這一報復行動,在北京欽定林鄭月娥為香港新任特首的第二天就開始了。林鄭“當選”次日,香港警方就立即對領導“佔中運動”或“雨傘運動”的九名市民或學生領袖預約拘捕或直接起訴(香港警方歸特區政府管轄)。如此進行,七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褫奪四名議員資格,至此,被褫奪資格的民主派議員達到六名;八月,香港高等法院改判三名學生領袖為監禁;隨後,法院又以“藐視法庭”的罪名,對黃之鋒、岑敖暉等20名學生領袖開庭審判。這一切證明,這是一套連環扣似的報復行動,中南海蓄謀已久。

 

其二,阻止深受香港民意支持的這三名學生領袖參加議會補選。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用毫不掩飾的口氣,洋洋自得道:“此次改判後,三人已無法參與明年初將要進行的立法會補選、2019年區議會換屆選舉、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

 

報復,秋後算賬,以期達到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寒蟬效應。這種做法,符合中共的黨文化:用報複代替和解,用仇恨代替寬容。如毛澤東所言:“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哲學。”要把階級鬥爭進行到底。

 

然而,香港不是中國內地,普世價值已經根植於人心。北京的反攻倒算,立即激起了香港市民的憤慨,十四萬人上街遊行、示威、怒吼,直接嗆聲北京。中南海的權力傲慢和自以為是,醞釀的,只會是更多的港京對立與仇恨。

 

北京與香港民意為敵,何以如此不在乎?正如筆者多次指出的那樣,自從香港回歸中國之後,貪婪成性、貪腐成癮的中共高官就看上了這塊肥肉,垂涎欲滴,經過二十年的染指,上下其手,香港已經成為中共高官的洗錢中心。幾乎所有前任或現任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等高官,都在香港擁有他們各自的經濟利益,從此死死抓住而絕不鬆手。

 

於是,以“國家利益”為藉口,百般阻礙香港民主進程,而所謂“國家利益”,不過就是中共統治階層的私家利益。以一黨之私、一家之私、一己之私,禍港人之利,禍一國之利。

 

港人紛紛移民,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成為他們的新大陸。對此,中南海暗喜,擠走港人,從而完整地霸占香港,正是中南海巴喜不得的事。從中共在的香港的代理人、幫閒、五毛黨、親共分子等口中,就可得知這一秘密。每當他們攻擊香港民主派或學生領袖,都會用上這類表述:“洋奴”、“漢奸”,任何人不喜歡中共統治,就該“滾出香港”。

 

香港“佔中三子”,原指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兩名中年知識份子和一名年長牧師,他們最早倡議“佔中運動”。後來,“佔中運動”演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雨傘運動”。如今的“佔中三子”,又指三名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被改判監禁後,傳出他們可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消息。

 

“佔中運動”的全稱是“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其目標與過程,都符合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一旦獲得提名,“佔中三子”極有可能獲獎。如果諾貝爾和平獎花落香港,將是對香港人民和中國人民的最大鼓舞,也將是對北京獨裁政權的最沉重打擊。

 

中南海謀殺了首位華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但將來要謀殺“佔中三子”,並非那麼容易。一則,這是三個人,並非一個人,一一謀殺他們,難度很高;二則,三人身處香港,並非中國內地,中共要謀殺他們,罪跡難掩。

 

劉曉波已逝,後繼者可期。中華民族需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普世價值代言,為天下蒼生鼓與呼。設想下一位華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如果誕生在中國大陸,仍會受到中共當局的監禁和加害;如果誕生在海外,或對中國人影響力有限。但若誕生在香港,則是兩全其美。作為中國的自由燈塔,香港,若誕生一位或一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作為民主標杆,對內可影響中國,對外可輻射國際。

 

榮膺諾貝爾和平獎,年輕、智慧而英勇的“佔中三子”,讓我們充滿期待!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2017年8月23日)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pokong/js-0824201710282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