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核心」勉強,習近平未獲全勝,外國和港台媒體充滿誤讀

(2016-10-29 12:49:33) 下一个

習近平獲勝,獲得「核心」稱號,但並未大獲全勝,而是半勝,勝得很勉強,因為,其中包含不得已的妥協,習近平被迫與其他派繫妥協,繼續強調「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這證明,習近平繼續遭遇權力抵抗。這種「軟抵抗」,不在中下層,也不在地方大員,而在上層,在政治局常委會、政治局、中央委員會裡。在這些最高權力機構裡,親習近平的人馬仍然是少數。由此可見,習近平對十九大的高層換屆期望甚高,那對他至關重要。外國和港台媒體的解讀流於簡單,以為習從此大權在握,可以與毛鄧比肩,其實言之過早。六中全會公報全文充滿微妙和玄機。「習核心」勉強出爐,其背後,還有各派經激烈討價後達成的一系列交易。

習近平追求「核心」地位,苦苦鬥爭四年,才勉強如願,證明中國一黨專政制度弊端深重。如果在民主國家,領導人靠選舉上台,得到人民的授權,立即就成了領導核心,大權在握,可以放手施政,根本用不著通過與同僚展開權力鬥爭來謀求「核心」地位,更用不著看政治老人的眼色。四年時間,對民選領導人而言,專心治國理政,已滿一個任期,但在中國,被小圈子指定的領導人仍陷在權力鬥爭的漩渦苦苦掙扎。這表明,一黨專政日益走入死胡同。中共喉舌嘲笑美國大選,不如嘲笑自己一黨專政下的閉門內鬥,啞劇背後的鬧劇和悲劇。

十八大之後,中紀委角色發生巨大變化,不僅管反腐,也管政治忠誠。也就是說,以反腐為殺手鐧,強迫官員效忠習近平,如有不服,就以反腐為名,輕則罷官,重則投入大牢,反正,官員都腐敗,貪腐證據唾手可得。中紀委角色的嬗變,歷史上有跡可循,比如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機構,行使監視(特務機構)和處置(送交刑罰)的雙重職能。而中紀委向各地派出的中央巡視組,又類似古代的欽差大臣,持有尚方寶劍,擁有生殺大權。再次證明,當今紅朝,依然是封建王朝。

中紀委變得位高權重,讓官員們望而生畏,還在於擔當中紀委書記的那個人,王岐山,以及王岐山與習近平的「鐵哥們」關係。中紀委前後角色和作用的變遷,充分說明,這是一個人治社會,一切因人而異。如果王岐山卸任,繼任者未必有那樣的智謀和威力,就可能人亡政息。故而,十九大,王岐山能否留任,攸關習近平政治生命的興衰。如果要王岐山留任,習王勢必又要與各派系角力一番,或者鬥倒政敵,或者與政敵達成某種妥協;無論王岐山能否留任,未來,中紀委書記一職,將成為各派爭奪的關鍵職位,炙手可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