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社会还在,形式变了》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组成形式,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是约定的存在形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人们都在社会中生活,充当自己的社会角色,并领取一份生存的权利和利益。这就是人们延续了数千年的关于社会的概念。
社会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社会形式的变革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社会形式真正改变的到来,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社会进入无产社会(无财产、无产品社会),首先是社会的利益性质消失,社会不再是利益的制造、集合、分配、管理机构,社会不再是生存利益的组合体,社会解除了服务于人们生存的功能,社会转型为人们的感知共同体,是人们感知活动的组织、交流、管理的集合体,是共同感知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感知关系联合起来活动平台,是涉及人存在的方方面面的感知互联网,是人们约定的感知活动的存在形式。感知社会的运行单位是个人,不再有家庭、团体和组织或其他结盟形式的非个人单位,社会奉行的宗旨是:以感知为前提和目的,营造共同的感知生活。社会运行的规则是:服务感知,共享感知。给人感知,从人感知。社会达成的目标是:让每个人愉悦地感知存在。
在共建感知社会目标下,人们赋于了社会更多更广更全面的功能,个人对社会负责,社会负责每一个人,社会机构自动有序的以最合理、最合适、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调配每个人的生活位置,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良好的感知环境、感知条件和得到良好的感知,科技能力会使一切管理井然有序,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而各得其所。再无需对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有任何规范性的要求,感知的性质已经改变了人的本质,人已经不可能成为其他类型的人。所以,社会不再对人有任何约束,也不再执行任何奖掖和惩罚。一切的付出与回报都在感知活动中,人努力做好自己,就会获得愉悦的自己。社会只尽可能提供活动的空间,无需裁判也不出结果,因为人的感知就是裁判与结果。
在感知存在的过程中,社会的实际意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是社会需要人的约定、建设、执行和管理,而是人必须依赖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人必须在社会形式下才能有效开展感知活动,社会成为人们的共同所在,社会是个人存在的必须支持。社会生活替换了个人的其他的生活形式(任何婚姻、家庭、团体、组织等形式都不存在),社会生活承担了人的一切需要和一切愿望,所以,社会生活变得更具体、更细微、更科学、更有效。社会合理的合适的调配一切资源,人们都乐意执行社会的调节,没有任何理由怀疑社会,因为社会是无形的,是人们愿望的集合和执行,社会没有加入任何操控者的意志(任何国家、团体、组织都不存在),社会就是一个数据运算中心,社会就是一个无微不致的互连网和一台面面俱到的生活机器。
《管理还在,方式变了》
人类的社会化生活需要秩序与管理,怎么管理?谁来管理?这些问题难为人整整一个生存纪元。为争取管理权,为争当管理者,人类经历了多少战争、杀戮、祸患与苦难,因为人们不可能产生一个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天经地义的管理者,也不可能拥有一套正确有效、合理合适的管理方法,除了上帝与天条,人类实际上无法管理自己,因为谁也不具备管理的资格。
上帝是理念和理性的化身,人们信奉上帝,就是信奉正确的理性,人们执行上帝的意旨,就是执行理性的指示。当人们统一到感知理念之下,明确无误的理性就会产生,理性的执行者就是人自己。社会的管理施行理性的方案,执行的方法是由人设计,由智能网络数字系统实施。上帝的意志由人的理性代替,上帝的功能由计算机实现,管理者是智能网络数字系统,受管理者是作为感知体的人。
每个人都在智能网络数字系统的安排管理下生活,社会秩序就是网络管理的设计程序,个人就是网络管理的信息数据采集点和接受终端。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各种数据录入系统,无论是身体状况、行为状态、知识教育、技能特长、过往履历、心理意愿、精神要求……每个人的一切状况都作为数字化信息进入系统,而系统根据人们总体设计程序进行运算,在所有的数据中进行匹配,得出个人最佳生活方案、行为指示和若干心理的和精神的建议和实施措施,个人则和智能网络系统互动,并配合完成所有的安排。个人生活线上线下一致运行,由智能网络数字系统在全网络范围内进行最合理最合适的匹配与安排,这保证了每个人都在理性的范围内实现了最合理和最合适的生活,做出应做的一切,得到所需的一切。
这真正实现了上帝式管理,个人无需财产,无需隐私,无需任何个人利益,个人只对自己负责,对共同感知社会负责,而共同社会实现个人的一切要求,完成个人的一切意愿,这一切都交由无所不在、面面俱到的智能网络数字系统来执行管理和完成任务。
这是无政府、无冲突、无财产、无隐私、无分别、无差别……的理想人类社会,一切都在理性的范围内智慧地运行,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就是智慧网络的入口,人不断获得的愉悦感知就是网络的出口,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周密运行的数字系统。在系统中生活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意识、相同的意志、相同的目的、相同的生活和相同的结果,当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感知依然存在,这些不同正好是共同感知的动力。不同和共同并不矛盾,共同的不同,这正是共同感知社会永不衰竭的活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