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都无法确保自己能完全健康、不会生病,而一旦生病或受伤,往往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如今,一款药物的诞生要经历很多环节,从研发、生产,到上市、销售,缺一不可。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高价药再度进入公众眼帘,而高价药之所以高价,很大原因就在于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交通、医疗、金融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还是智能机器人都让人耳熟能详。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深入融合,不仅推动了医疗机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同时也为药品研发带来了重大利好。
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医疗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体现出巨大价值。擅长自动识别、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开展手术、诊治等工作,为医生提供关键医疗数据参考和病例分析,从而帮助患者进行更好地治疗。这样的优势,也同样可以用在药物研发领域。
专家表示,眼下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七个场景,分别是:靶点药物研发、候选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和发掘药物新适应症。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医药开发企业能够提高研发工作效率和水平,缩短研发时间、减少研发投入,以合理控制药品成本,避免药品价格过高以及无效研发等情况。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研发人员拓展新的研发方向,创造更多可能性。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帮助药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让他们参与最可能见效的创新疗法临床试验,这也许能够成为提升新药获批的可能性,比如获得美国FDA的批准。根据Tech Emergence的研究报告,AI可以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从12%提升至14%。虽然只是2%的提升,但这意味着有望为生物制药行业省下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和大量的试错时间。对于患者而言,这也是巨大的利好。
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研发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玩家的到来。目前,国外人工智能制药企业相对较多,相关主流公司都集中在美英两国,如Atomwise、Benevolent AI、Insilico Medicine等,其中美国在这个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一共有12家公司。
在国内,现在公开可知的仅有晶泰科技一家公司。2018年10月,晶泰科技宣布完成46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领投,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跟投。据悉,晶泰科技已完成累积超过6600万美元的融资,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融资最高的企业之一。
2018年5月份,晶泰科技宣布了与辉瑞美国研发中心的战略研发合作,结合人工智能与量子物理,为辉瑞研发药物分子模拟平台,以提高其药物设计能力与效率,其技术正逐渐改变着药物发现与筛选的研究方法。
除了直接利用人工智能研发药品,搭建人工智能医药研发平台也愈发受到重视。在天津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与北京天云大数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医药研发平台建设领域联手,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提供服务。
虽然“人工智能+制药”发展形势日益升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要推动药品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仍然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有待进一步升级;另一方面,AI药品研发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相关法规完善也还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