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细心网友小编发现,
1月14—16日的《科技日报》头版头条
都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并且,通讯、评论、视频齐上阵,
可以说是360°全方位展示了!
Ta就是咱们的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Ta为何会被“盯上”?
一波一波往下看!
第一波
世界领先的强磁场
中国建设的加速度
把一块材料放在相当于地球磁感应强度120万倍的强磁场下,持续10毫秒,或者以毫秒级的时间间隔反复施加强磁场,会发生什么?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在物理学家看来,这无异于开辟了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新天地。
“我们可以用它测量热电信号,研究材料的自旋动力学,这对存储材料的改进提升将有极大的帮助。”复旦大学修发贤教授听闻这个消息,一下找到了未来的科研方向,“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对外开放运行4年来,取得了包括近90年来首次发现的全新规律量子振荡现象等一大批创新成果,成功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行列。
......
评论:手握“杀手锏”,才是创新高手
在脉冲强磁场装置上,我国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晚了几十年,如果我们的建设目标仅仅满足于从无到有、跟踪仿制,那么必将限制科研人员做出原创性的探索发现。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建设之初,如果照搬国外思路,资金不足、材料强度不够、电源功率较小等客观条件,决定了他们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世界纪录。但是通过扬长避短,他们以巧妙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以国外2/3的材料强度、功率小得多的电源,成功实现90.6特斯拉超强磁场,并在脉冲平顶磁场和超高重频磁场方面取得率先突破,而外国同行至今还无法掌握其实现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创新“杀手锏”。
第二波
世界领先的强磁场
中国这样建
2013年10月,在全世界专家的见证下,中国装置首秀成功。国际权威报告说:中国的磁体和电源技术世界顶级;控制系统国际领先。虽然最高磁场纪录不及美国,但中国装置优势明显——一套中央控制系统实现3类电源和8个实验站的灵活组合。这是中国磁场的一个杀手锏,更有利实验。控制系统负责人韩小涛教授说:“别人都是一个磁体发一种波形。我们的可以一个磁体产生多种波形。”
美国在2013年实现了100.75T,德国实现94T,中国也以90.6T成为90T俱乐部的一员。而目前有望刷新纪录的只有美、中。
强磁场将考问出新的物质特性,催生下一代电子材料和芯片。朱增伟教授说:“半金属比如铋和锑,适合放在强磁场下研究极端情况。”2018年11月,北京大学发现“对数量子震荡”,实验就在武汉做。在58T磁场下清晰观测到5个振荡,才得以发现对数规律。“中心建成后,不仅国内科学家基本不再去国外做实验了,还吸引了剑桥、斯坦福等众多国外用户。”李亮说。
......
评论:强磁场强在科学精神
在强磁场,很多工业人才不难走出高校拿高薪,在别的科研岗位也容易拿更多横向课题和经费,但他们没想着跳槽。彭涛说:“这份工作已经让我衣食无忧。要那么多钱做什么?研制的磁体可以实现更高的参数,满足更多的科学需求,做到世界最好,我觉得更有意思。”——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风度。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几年内赶超国际一流,全靠科研人的敬业和勤奋。武汉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大科学装置,要有一群专精一技的人才来支撑。
第三波
世界领先的强磁场
全球共享的大装置
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内唯一的大型脉冲强磁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从2013年10月接受国际评估那天起,就已跻身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行列。
而在强磁场发生的一项项创新,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华中大的优势!”国家脉冲强磁场装置建设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说,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所以诞生在华中大,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意在促进世界一流高校建设的同时聚合力量,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
......
评论:有世界眼光才能领先世界
作为我国第一个落地在高校的大科学装置,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是我国近年来以我为主,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大科学装置建设,促进“双一流”建设的一个典范和缩影。
.......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这样一项大科学装置而言,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建设本身。应该在科研组织模式、人员聘用和考核、薪酬体系等众多方面,借鉴和参考全球同类装置运行的机制和经验,破除一校、一地的执念和束缚,形成真正有利于技术、科学和工程3方面研究发展的机制,才能使之成为世界一流、引领潮流的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
网友热评
以“中国速度”
创造“中国强度”
为可爱的华中大科学“追梦人”点赞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尤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