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并转载一些他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
正文

如何理解陈寅恪先生的“文化高于种族”的观点?

(2018-03-19 08:27:33) 下一个

如何理解陈寅恪先生的“文化高于种族”的观点?

 

 

“文化高于种族”的当代意义是什么?

回答 收藏问题 (1) 邀请回答

 
举报
 
 

我有靠谱回答

2个回答

 
 
神州袖手人 作家
代表作《词的冒险》
2小时前 关注

 

文化高于种族首先是一个学术上的技术问题。

陈寅恪先生认为,历史上所谓的“胡化”和“华化”是文化的问题,不是种族的问题。

如何理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提高与夷狄靠的很近的赵国的战斗能力。但穿上胡人的衣服,方便是方便了,贵族们觉得自己有点像夷狄,国家也不像华夏了。当时就有了中华与夷狄的争论。

今天,穿西装的人完全可以是中国人。这没有问题了。当然相关讨论更深入了。

关键是人的思想,在古代很好理解,少数民族学习了汉语,遵守华夏礼仪与制度,可以看做是汉人(包括更远一些的日本留学生)。

钱锺书先生也发现,后魏、北齐、后周,这些国家都是鲜卑族建立的,都是汉人所称之“虏”、“夷”、“胡”。汉人自称“华”,看鲜卑为“胡虏”,魏鲜卑自称“华”而目柔然为“夷虏”

也就是说,很多种族都在抢夺华夏资源。在这个时候,争论变成了吵架,丧失了意义。

陈寅恪先生的诗《旧史》特意讲述了这段历史中的吊诡意味:“厌读前人旧史编,岛夷索虏总纷然。魏收沈约休相诮,同是生民在倒悬。”

南方汉族人讥笑北方少数民族为“索虏”,“索”是辫子的意思。“岛夷”,小岛指南方,用夷称呼汉人,显然是乱了。

这个时候,当然也只能用“文化”来判断文明程度了。陈先生强调的“生民在倒悬”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什么文明,说破大天,都必须让老百姓生活下去,老百姓受苦还算什么文明?

当代的陈来教授认为,曾经的中国文明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中,“中华”、“天下”、“王道”、“怀柔”都是其中典型的观念或话语。­其基本观念是,文化高于种族,天下高于国家,大同是世界理想。

陈来教授还有一句令人深省的话,中国可以退化为夷狄,夷狄可以进化为中国。我们想想看,历史上那些杀良冒功、文字狱无论是谁做的,恐怕都不应该是中国所为,只能说是夷狄所为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