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并转载一些他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艾维纳:不再只思考自己的需求才能和平共处
(2017-06-21 06:29:08)
下一个
艾维纳:不再只思考自己的需求才能和平共处
艾维纳:各位晚上好。我叫艾维纳。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耶路撒冷的一些故事。其实我们也是研究了耶路撒冷差不多四年时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是以色列最大的城市,有90万人,同时还是三大宗教的中心。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城市的气质,
它一个冲突之地,罗马人在两千年之前来到耶路撒冷摧毁了这个城市,一千年之后穆斯林重塑了这所城市。
这些穆斯林是从巴勒斯坦迁过来的,他们想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找到自己的墓地,大家可以看到老的耶路撒冷拥有着很多穆斯林的墓地。
其实耶路撒冷可以说是亡灵的圣地,他们喜欢在这里让尸体下葬成为亡灵之所。
耶路撒冷有主题吗?我们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很美好的所在,包括整个宗教现在还有强大世俗势力,目前正在慢慢缓解。同时大家有没有想到过,我们虽然有不同的信仰或者相信不同的分支宗教,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团结。公元前19世纪,差不多是四千年前就有了耶路撒冷这个城市,由于出现一些政治的原因,我们把这个城市作为了犹太国的首都,当时耶路撒冷还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不知名的小城,有很多的部落开战。当时这个城市的照片回头来看还是非常漂亮。
它在历史上被不断占领,包括巴比伦,包括基督教,好像任何大国都在历史上侵略过耶路撒冷。我们现在并不清楚一些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以宗教的名义在耶路撒冷开展杀戮。耶路撒冷对于穆斯林来说是一个圣城,因为穆罕默德在这为大家唱颂了《古兰经》;同时也是基督教的神城,上帝在此留下了宣言,我们还听过亚伯拉罕的故事,上帝想考验他的真诚和信仰,要求他杀害自己的孩子以撒献给上帝,亚伯拉罕同意了,他想杀的时候被上帝阻止了,我们用一个单词来描述这种未完成的奉献,就是悲剧;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也是耶稣受难的地方。
我们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1867年来到了耶路撒冷,他是充满了嘲讽精神的:“耶路撒冷的人口由穆斯林、犹太人、拉丁人、叙利亚人组成,这样的民族构成和他们各自的语言太多了,数不胜数。在我看来地球上所有的种族和肤色都存在于耶路撒冷一万四千人口当中”,这是他当时写的一段话。那个时候耶路撒冷人口只有一万四千人,但是他们的多样性太复杂了,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寻找了一些照片,就是20世纪前后的一些照片,我们找不到两张重复照片,或者找不到任何一张照片只由一个种族构成,每一张照片都有各种种族人群存在。
在犹太非常神圣的节日,很多犹太教徒来到耶路撒冷,人们会念祈祷词。同样,穆斯林又有自己的祷告,他们的声音也是很洪亮的。所以这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并不是非常和谐的,他们在企图相互的竞争。我们听到的时候非常希望世界能够安静下来,但是耶路撒冷一直都是这样的。
1917年的时候,耶路撒冷当时有很多的土耳其人。很多犹太人会到哭墙边上祷告,但是同时还有阿拉伯人来到这里,因为他们希望在这个墙边沿着这条路回家,但是因为有很多犹太人拥挤在这里,他们非常不耐烦,就有争吵以及争斗。有的阿拉伯人说这是一块石头为什么非要在这儿祷告,可以往这个墙往外移一两公里去祷告。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这并不是石头,这是有心的石头,这个石头是有精神的,而且这堵墙是非常美的,它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耶路撒冷,我们因为太关心这些石头了,往往会忘记了人的存在。
每一个人都非常热爱这座城市,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说耶路撒冷并不是人们很喜欢的城市,不是很干净,不是很有秩序,但是它绝对是人们非常热爱的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热爱这座城市,有的人对于耶路撒冷的热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座城市使他们个人变完整,他们认为他们必须生活在耶路撒冷。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办法去另外一座城市,如果我不带着我的护照不放心,所以我对于耶路撒冷是有很强的归属感。
我们的信仰不应该是这些国家的,信仰是人和上帝、和神性、和永恒的力量之间的联系。
信仰跟宗教是不一样的,宗教是制度化的信仰。
有人就告诉过我说,你知道信仰跟宗教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你可以想象有一大群人他们站在路边,有一大群成年人非常高大,站在路上想观看什么事情,但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孩子站在后面完全看不到,所以这个孩子就想跳起来看,这个孩子想请求人们让他挤到前面观看,但是这些人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这些孩子就是信仰,这些成人就是宗教。
宗教并不能让我们真正遵循我们的信仰。
在耶路撒冷,宗教并不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它是一个公共领域的事情。而且它有其他的一些偏好,
人们并不是思考自己做什么,而是希望别人做什么。
我作为犹太教徒,我可能会希望穆斯林不要在我祷告的时候去祷告。可能人们有这样的情绪,会希望别人做一些他们希望别人做的事情。
这并不是犹太教教义的最初规定,
比如《申命记》里面提到了,你们需要怜爱,因为你们也在埃及做过寄居。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怜爱这些陌生人或者说是寄居的人,因为这些陌生人他们经历了一些苦难,所以我们必须要怜爱他们。
怎么样能够和谐共处,我觉得这里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来说明,就是所罗门王的审判。两个妇人来到所罗门王面前,一个人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另外一个人也说这个孩子是我的,他们彼此争夺这个孩子,所罗门王就说我们把孩子一分两半,一人拿一半,一个母亲说好吧,另外一个母亲说不要,让她把孩子抱走,所罗门王说才是这个孩子的母亲,你宁愿放弃孩子抚养权也不希望他死去。
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表明怎么样在耶路撒冷和平共处,我们有不同的宗教,彼此争斗,因为我们只是去思考自己的需求,为什么我们不能共同分享耶路撒冷?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我们最终也是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