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并转载一些他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
正文

英国政府慌了:不采取措施 一代人都买不起房

(2017-03-13 02:04:15) 下一个

英国政府慌了:不采取措施 一代人都买不起房

界面新闻 2017-02-28 13:58

如果要给海外房地产投资目的地排个名,英国一定位列前三。但英国政府似乎没那么高兴,吸引来的海外投资是多了,但本地人买不起房更令人头疼。

“今天当你走在英国街头,肯定会看到一个景象:年轻人在地产经纪人的橱窗边张望,但却找不到买得起的房子。”英国国务大臣Sajid Javid在二月初向议会递交政府住房白皮书时,这样说道。如今,英国住房紧张不仅是经济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个社会问题对英国的严峻程度不亚于中国。以伦敦为例,研究机构Piggyback Property曾做过分析,在伦敦较富裕的肯辛顿和切尔西,房屋均价为130万英镑,如果按照该地区平均工资3.8万英镑、首付费用10%来算,普通人每月存下工资的5%,需要68年才能存得起首付。即便是低于伦敦房屋均价的哈林盖,一个年薪3万英镑的工薪族需要37年才能攒够首付。很多不愿意做“房奴”的年轻人只能租房过日子,既便每月得花工资收入的70%交房租。

英国政府慌了:不采取措施 一代人都买不起房

英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承认了这个问题。“随着房价继续攀升,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整整一代人可能真住不起房子。”Javid说。

导致英国房价攀升的因素有很多。房屋供应量有限,开发商还有囤地行为,来自全球的投资者也成了幕后推手,而英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策略也有问题。

为了跟上人口增长,英国每年平均对房屋需求量在22.5万到27.5万之间,但多年以来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并不是因为土地面积有限,报告称在英格兰只有11%的土地用于建设。这说明英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的人口积聚导致了市场过热。

开发商的囤地行为也让新建房供应量缓慢。据英国电讯报报道,一些英国开发商拿着有规划许可的土地不建设房屋,而是等着土地涨价,这种行为不仅有违市场公平,也加剧了住房紧张。白皮书称将会对此采取措施,比如规定拿地之后开发商的动工时长。

但这也可能让开发商感到恐慌而不敢申请拿地。仲量联行住房研究负责人Adam Challis认为:“政策可以提高土地持有的风险,但它的目的不应该是增加已经建好的房屋供应数量吗?”

英国政府慌了:不采取措施 一代人都买不起房

在英国,想要通过购买房产后出租赚取收益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英国政府不得不从去年4月起,对第二套房和购房出租(buy to let)者征收额外3%的印花税。这类投资者申请银行抵押贷款也变得更难。所以在去年2、3月份,不少投资者都赶在政策变动之前,通过抵押贷款买房,导致房屋交易量激增。

完全不在乎贷款,一次性付清的投资者也不少。Countrywide数据显示,在12.5万英镑以下的低价房和100万以上的高端房产交易中,有约为65%的投资者是全款购房,足以说明来英国的投资者并不差钱,印花税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

英国政府出台这些看似遏制海外买家的政策,最终结果可能还是由没钱过日子的租房者承担。因为36%的业主都表示,要将多花的3%印花税以提高租金的方式转嫁给租户。

英国政府慌了:不采取措施 一代人都买不起房

这也是这份白皮书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此之前,英国政府一直推行的是“人人有房”的政策,将大部分财政补贴都花在了帮助人们买房上。2011年,时任首相的卡梅隆提出要立即解决英国住房问题,2013年,原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提出帮助英国人买房的政策,少数人补贴达到60万英镑。

这个策略出现严重的漏洞,导致卡梅隆在任期间,英国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数量下降到25年来最低水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得不转向私人房东,住着租金更高的房子。而且人们的收入水平依旧涨不过房价。

这份白皮书中提到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

·加快建设审批,还规定地方政府得在2018年4月之前制定新建规划;

·阻止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同时释放更多可开发的土地;

·对于家庭年收入低于8万英镑的首次购房者,可以提供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但贷款期间若出售,则折扣需收回;

·鼓励开发商针对年长者开发更多庇护性住房,将住房资源平衡给年轻人;

·鼓励个人为买房子存钱,政府会给这笔存款4%的免税利息,直到购房时,政府还会发放一笔资助,金额达到总数的25%;

·无法全款购买房产的人可以先租后买,先购买该房产部分产权,就能以市场价的八折的金额租房,等到一定年限之后再购买,否则离开。

这些细则很详尽的表达了英国政府解决住房紧张的意愿,但是否会被议会采纳还未有定数。即便采取措施,也无法短期见效。2010年,卡梅隆还在任时也提过类似的白皮书建议。七年过去了,问题依旧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