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无论是教育部的明文规定(《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小学有6个目标和8项任务),还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在势不可挡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下,教师该如何完美转型?
教育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必要性1教师需具备新型专业素质
随着交互性教学课堂环境的构建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已经实现多媒体课堂的建立。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完善要求学生务必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创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与科学技术相接轨,从而实现教育与时俱进的特殊性要求。
依据2016年的教育部文件所表述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任务。
由此可见,具备新型的专业素质是在信息化时代来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方向。
2:信息化教学资源,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而实现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以及教学质量,教师的定期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由于教师的培训需要大量的经费以及多个组织部门的协调,因此,其实施的复杂度较高,而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新途径。
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体会到其便捷性以及广泛性,还可以在信息资源中找寻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培养教师主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联系在一起,促进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探寻新型的教育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由传统的讲授法向新型的信息化转变。
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多媒体课堂的建立,很多教师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教学的运用,其观念和教法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教育信息化对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其提供理论指导的作用,在其运用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间接地促进其转化自身的教学角色,从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
面向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质是对学生的一种演示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的信息化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创新。
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
教师的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对技术的恐惧是教师转型的障碍
这场教育革命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型,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技术和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最需要探索和尝试,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践行者,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将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将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和中国的未来。
因此,我们期待所有的教师丢掉怨气和失落感,破釜沉舟参与变革。
教师们应该相信掌握技术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在接触教育信息化公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一直在努力研发最便捷的技术让所有教师都能使用。
在新技术条件下,教师批改作业、组织考试、判卷等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可以在网上便捷地进行,这样,就为教师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工作。
问题二:
教师转型需要完成哪些转变?
从知识占有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
破除了对技术的恐惧,面对教育变革,教师转型还要完成三大转变:
一是要具备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素质。
虽然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但教师依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要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承担起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任。
二是要革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不是任其自由生长,绝对地放手,而是把新技术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启发式和吸引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真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提供帮助。
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在严抓和放手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问题三:
未来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从未来学的角度来看,对未来教师的判断是基于对现在的技术条件、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判断。
未来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掌握、利用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即教师要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取信息、如何筛选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如何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
第二,很强的内容解读能力。
教师的职能用古语说,是“传道授业解惑”,未来教师工作的重点不是“传”,而更多地集中在“解”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更多的是传道,以讲为主,以解为辅,未来教师可能要以解为主,以讲为辅。
教学的基本工作更多地倾向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自我学习。
第三,未来教师要很好地掌握教学对象的心理。
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情感传递。
不仅是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提供了有趣的教学内容,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与此同时,关注学生心理还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针对个体的情况差异,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关注到更需要关注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
问题四:
如何推动未来教师的转型?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引爆教育创新
教师队伍的转型一个是技能的,一个是思想上的。
首先:
技术的推动很重要,需要在某些重点领域有一些示范性的应用和推广,即看未来的教师、未来的教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上示范,在理论上突破,要去研究,去引导。
其次:
投入也是一个大问题。譬如说现代的教育技术终端更多地使用了电子屏幕,很多人都提出它对儿童视力和学习注意力的影响问题。
有没有那种能够保护眼睛的技术,怎样在技术监管体系下防止儿童过度娱乐化……都需要我们去投入,去突破,去研究。
一方面,研发先行。
这些争议性问题的解决依赖的是相关生产企业的产品创新,甚至可以说对未来教师概念的推广和普及,更多集中在企业的推动。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解决了这些问题恰好也是他们的创新点。
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看来,更多的还要依靠学校个体的尝试。
未来,当一些社会争论性问题解决之后,创新产品的应用可能更多地会由政府来买单。而基础教育变化了,高等教育随之必然会变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
现在,政府和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依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体制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也绝对是一个引爆点。
很多改革都是民间先行,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认可,然后再由政府主导和引导,最后向全社会普及。相信利用新技术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要走这个路径。
|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 编辑:校长派
| 更多内容请关注:校长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