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并转载一些他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
正文

汤卫红:阅读让数学可爱起来(附课程指南)| 我是教师

(2016-10-24 02:02:53) 下一个

 

汤卫红:阅读让数学可爱起来(附课程指南)| 我是教师

汤卫红:阅读让数学可爱起来(附课程指南)| 我是教师

认识汤卫红

7:50至8:00是晨诵,根据计划诵读数字诗、数学儿歌、数学歌诀等。数学课前三分的演讲是学生分享阅读心得、锻炼语言表达、展示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每周一节35分钟的数学阅读课主要阅读必读篇目。在必读篇目中还有一些凝聚着老师改编和创作的智慧。

数学阅读课上,也会留出一半左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性阅读,老师提供阅读指导和分享交流的空间。

每周一节60分钟长时段的主题阅读课以主题统整的方式进行全学科阅读,其中也有以数学为主线的整合式阅读,但这种阅读消弭学科界限,指向儿童素养的综合发展。

我们十分强调将数学阅读整合于常态课教学之中,重视日积月累、兴趣引领。

以认数为例,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将人类记数的历史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融入,体验符号背后的文化智慧与创造。当学生发现记数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联系如此紧密,当他们再到生活中去寻找数的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那种丰富和多样性令人兴奋!数学阅读不是附加,而是需要。

除了整合于常态课进行数学阅读之外,专门的数学阅读课分为以下类型。

1

指导课

数学阅读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主阅读。

数学阅读与文学阅读相比,更需要理性思考的积极参与,更重视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更关注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形成。这些要求都需要教师以阅读材料为依托进行指导。

比如,《避开恶猫的方法》绘本阅读课就属于指导课。教师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之后,以问题驱动儿童阅读:小老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理性思维的参与,也能培养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

在儿童自主阅读、交流后,教师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老鼠的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相信同学们比小老鼠更有智慧,你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比小老鼠更聪明吗?这样的问题就注重了质疑、批判、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导读课

到中高年级,我们逐步要求学生阅读以文字为主的、篇幅较长的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史话等。这些书,我们实行的是课内导读,课外自主读。

比如,我校编写并出版的《清华少儿数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蕴含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进行范例式导读,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叙述特点,抓住其中的关键数学问题。学生会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再与故事中人物的思路描述对照反思。

我们鼓励学生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以批注的形式进行阅读。有了读书方法的导引,再读其他章节时,学生就能够迁移运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再到课内阅读时交流讨论。

3

分享课

阅读分享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交流分享心得、展示批判性思考、推介创新方法、欣赏创作成果的课型。

在交流时,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分享自我探究的曲折历程、心得体会、问题疑惑。这些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对指导同伴的阅读和思考最具启发意义。

比如,《数理化通俗演义》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呈现,深入浅出、栩栩如生,学生爱读,我们就通过学生的故事讲述、模仿评书进行二次创造表达,分享收获、心得。

大量的数学阅读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数学绘本、数学连环画、四格漫画、数学故事甚至数学小说百花齐放,而分享课也成为阅读、赏析同伴自创的数学读物的良好平台。学生的角色由课程的消费者向课程的创造者转变。

4

评论课

我们鼓励学生对书中提出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书中的内容,也要敢于批判,提出质疑。对作品的创作本身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阅读《奇妙的数王国》时,学生对0.999……=1产生了质疑,就努力寻找让自己信服的解释,并在评论课上向大家宣布发现并建议再版时补充到书中:1/3=033……,1/3×3=1,0.333……×3=0.999……,所以0.999……=1。(当然,从数学的角度,学生的解释是不严密的,但这种执着探究的精神值得肯定)

而对同伴创作的作品,同学们更是在肯定的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建设性建议,有的甚至展开了同题异构的创作。数学阅读作品的创作与评论蔚然成风。

数学阅读课程并不是数学阅读的全部,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常态的自主阅读。作为常态的数学阅读,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分为前置式阅读、融入式阅读和延伸式阅读。显然,数学阅读课程只是融入式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对前置式阅读和延伸式阅读也会在课内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评价。

数学阅读如何评价

数学阅读的评价绝不以知识考查为目的,我们更关注过程的累积和学生的动态发展,更关注儿童提出了什么疑问,展示了什么创新想法。

我们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数学相声、数学评书、阅读分享汇报、数学阅读小报、阅读推荐海报、数学读书捉虫、问题赏析、数学书评以及数学儿歌、诗歌、漫画、故事、小说的创作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载体。阅读、批注、评价同伴的作品,既是阅读评论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评价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一举多得。

评价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学生的感言,更让我们看到数学阅读的价值。

有学生这样写道:“数学阅读让我爱不释手,它温情而又智慧,它生动而又深刻,它是真善美的统一。”“绘本创作让我们累并快乐着,让我们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拓展。开阔了学习视野,提高了思考能力,增强了表达能。”……

而老师也说:“数学阅读让数学在儿童和老师心中不再是冰冷的、坚硬的,数学变得可亲、可爱,是那么丰富而柔软。儿童徜徉在数学阅读的世界里,所获得的不再只是数学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一切都是那么润物无声”。

文|汤卫红

编辑|邹雪平

图片|花瓣网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新经典大讲坛”的演讲,转载自星教师公众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