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梁河县,遮岛镇。 云南边陲的小村镇,当地的居民说这里除了木柴啥都缺。不只没有一家电影院,连报纸、书籍都难得一见。 但却有人愿意在这样的地方,花大把精力,把一座破宅子改成花园书房。
【 2 】院子整修前
【 3 】
院子整修后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村庄里,那些无处可去的留守儿童。
【 4 】
云南德宏一村镇的小学生长安村27号。顺着一座画有花车的围墙,走进一个院子……你可以看到,刚放学的孩子捧起一本书正看得入神,一旁的孩子满手油彩,坐在画板前画得有模有样。在这个文化贫瘠的小村子,你在附近随便问一个人,“是不是有个能看书、能看电影、能学画画,还能听艺术家讲课,欣赏音乐会的地方?”那人一定会告诉你,你说的是“先生书院”吧。
【 5 】
在书院的一角,一位目光温和的男子正在楼梯上小坐,他便是先生书院的创始人——信“先生”。
【 6 】
信“先生”名叫信王军,在艺术圈里呆了十年,看着艺术家们都在比大,用大量的资本,昂贵的资料,制作最宏大的作品,他开始思考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2015年,因为去云南德宏看望朋友,信先生有了些许新的感悟。德宏这里的留守儿童有4.9万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几年都见不了父母一面。
【 7 】
李怀安作品《留守儿童》清晨,天还没有亮就起床,烧火煮饭,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完早饭,背起破旧的书包来到几公里外的学堂,读书是最开心的事情,学校里的每一天却总是过得很快。回到家,顾不上玩耍,就要去山里捡柴火,给家里的猪呀牛呀喂食,晚饭之前帮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干农活。夜晚看着窗外的星星,总会想起爸爸妈妈,害怕忘记他们的样子。有时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小声地哭泣,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生活状况和城里没法比,信先生却觉得贫困并不是这些孩子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这里的小孩很聪明,但独独少了跟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接触书籍、接触艺术的机会。
【 8 】
云南德宏一个孩子的家每日浸淫在艺术海洋里,突然到了一个艺术文化贫瘠的地方……信先生说,他领悟到了艺术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点——开悟或启蒙,帮助孩子打开未知领域的通道。信先生当即决定在德宏梁河这个地方建一个书院,让孩子们在最缺乏书籍的云南边陲,读到最好的内容。名字想好了,就叫“先生书院”,用“先生”这个词表达建这个院子的初心再适合不过了。寻了几日,租下长安村的这座院子,它年久失修,苔藓一地,院子到处摆放着废弃的杂物,还挂着没人收走的衣服,没有一点儿书卷气。但地方倒是开阔,信先生想,那就亲手改造它吧。
【 9 】
但是,要改造这座院子,最大的困难是建筑材料的运输,太多东西在当地买不到。要从外地运过来。
【 10 】
【 11 】
“只好就地取材,拿笔改造了。”这对原本就是艺术家的信先生来说,倒也不难。到村子里搜寻了几块木头,路旁又捡回来些树枝。先在树枝上画上树叶,晾在一旁,再将木头劈成两半,画上了云南风的纹理,这些木头和树枝可以作为屋子装饰的一部分。
【 12 】
又到屋前的树下,挑了几根细细的树枝。发挥想象,一番涂涂画画之后,原来枯木也会逢春。
【 13 】
一些不好作画的树枝,拿刀片把树皮上的苔藓刮一刮,摆成自由的形状,成了美丽的装饰画。
【 14 】
信先生用艺术想象,把最平凡的东西都捣鼓成了装点院子的艺术品。大清早从床上爬起来,来到不远处的小河边,寻着可用的小石头,他说,如果用心点儿,不起眼的小石头也能变得很美。
【 15 】
每天早晨信先生都会去河边捡石头
【 16 】
【 17 】
然后在上边描描画画河滩上捡了一大块废石,回家捣鼓捣鼓,做成了一个古朴的茶盘,配上茶具,竟别有一番味道。
【 18 】
一辆旧自行车,装上花花草草,成了花车。
【 19 】几块钢化玻璃用胶水一黏,成了一面鱼缸墙 。
【 20 】
一辆破手推车,竟改装成了阅书台。
【 21 】
一个半月之后,一座美丽的院子终于改造完工,来看看它的样子吧。入口处的一束光。
【 22 】
入口往左,可以看见展览厅和画室,院子里有花车、玻璃桌、木头做的椅子。
【 23 】
书院牌匾下面的那一间是电影放映厅。
【 24 】
电影放映厅左边的格子书架上放满了书。白色幕布放下来之后就能观赏电影,天花板被书铺满了发现了吗?
【 25 】
阅读室的墙上有用树枝画的艺术品,一走进去,头顶上全是书。
【 26 】
沿着楼梯走上去藏书阁里看一看。阳台上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斑驳剥落的墙壁被涂刷一新,地上的树影,仿佛在诉说这个小院的故事。
【 27 】
最重要的是,自从有了先生书院,村里孩子们的生活真的变成了彩虹色。咬着棒棒糖飞进书院,先和小伙伴跑到书架前面。
【 28 】
选一本喜欢的书,找个位子看起来。
【 29 】
如果里面没有位子的话,在花车前坐下来也能看入神。
【 30 】
专注地跟老师学做手工,拿起画笔在石头上画一片叶子。
【 31 】
第一次在画板上作画,成了猫子脸也开心。
【 32 】
信先生说,你能想象到的,或者想象不到的,一张白纸,都能承担。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把未来的画笔捏在手中,可以亲手创造命运。
【 33 】
“先生书院”落成之后,一批志愿者陆陆续续地来到这个充满欢乐的伊甸园。各地的大学生,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慕名而来,只为给孩子上一节课,或是带来一场演奏会。就连骑行者也加入进来,用骑士精神给孩子带去鼓励。
【 34 】
“先生书院”如今很热闹,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会直奔这里,看书、画画儿、看电影、学新知识,就连附近的大人们也喜欢来这里。书院也在一天天发展壮大,本月10日云南曲靖迎来了第二家先生书院,就落在百年老宅——赵樾故居里。但在这个公益书院发展早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信先生把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卖掉,赚来的钱则投入了书院。他想用艺术的名义,让这些偏远地区的留守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书籍和艺术的美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他的初心实现了,从远方寄来的支持信,让他更加坚信,“先生书院”这件事是做对了。
【 35 】
人生而平等,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真正的平等太难。他们缺少接触艺术的机会,缺少父母的爱,他们想更多地了解世界,但是这扇窗极少有人为他们敞开。每个人都不应该是一座孤岛,阅读打破了精神的贫富壁垒,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获得精神富有的机会。从北京来到云南,飞越3200公里,以“先生”之名,他将出租屋变成了留守儿童的艺术学堂,还将继续往前走,给需要爱的孩童带去温暖。
【 36 】
当你翻开一本书,再黑暗的日子,也能被拧成诗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