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睡在有刺的绿色枝条上,黎明紧跟着黑夜将我们的眼帘撑开。请原谅偶然的一切吧,请在每一滴有灵魂的露珠闪烁之时,叫出它的名字。——芦苇
《异乡人之书——芦苇散文集》精选了加拿大华裔作家芦苇(张焰)的48篇(华语)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写于2019年至2022年间,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思的境域”偏重于哲思;第二部分“心灵的图景”偏重于抒情、叙事;第三部分是以散文笔法写下的文学评论。这些作品,有的侧重说理,有的偏向抒情,有的长于叙事,语言深邃优美,情感真挚热烈,文气汪洋恣肆……各种文学体裁的优点都舒卷自如地流动在她的文字中。总体来说,芦苇巧妙运用散文这一体裁的自由与多样化的特点,将她的哲思与美梦,藉由零星的生活片段和蕴涵诗意的激情娓娓道来,或铿锵有力,或委婉细腻,于浪漫精微中见情致,于冷峻清远中见风骨,令人眼眸一亮。
芦苇蓬勃的想象力不单在于对景物、情感和人事的细腻观察,也在于对思想和观念的多方位辨识和剖析,她的富有冲击力的修辞总是承载着迷人的哲思。她的散文始终坚持对价值生活的推崇,对常识的普及,以及对人类心灵的理解。她追随内心的声音,诘问一直处于变化中的这个世界,并带来自己的独特见地。《异乡人之书》所选的作品也多侧面地展示了芦苇散文创作的“思诗合一”的特点,芦苇在书中对“异乡”和“异乡人”所作的多姿多彩的联想,拓宽了中西文化碰撞大背景中的“乡愁”“故乡”“异乡”“漂泊”“自由”等文化概念的外延,深化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她以独具思想内涵和氛围感的文字,为这些“词语”注入了独特生机和崭新色彩。
正如卢新华先生在该书序言(《蒹葭苍苍》)中所说的,芦苇是“那种能够唤醒读者的情感并增加读者心灵敏感度的作家”,卢新华先生还在序言中概括了芦苇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而我现在读到的她这本《异乡人之书》,更感到几乎是篇篇珠玑。她对‘异乡人’所进行的无限丰富的联想,一如书中所写的,‘也是发现陌异和可能性的过程,是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世界之间的一场永恒交战。’在这过程中,她形成了优美知性、高屋建瓴、思深虑远的大气风格。”
芦苇,原名张焰,作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福建,籍贯江苏。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发表的小说、评论、散文见《长城》《侨乡文学》《小说与诗》《书屋》《书城》《作家》《红衫林》《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侨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文学》等国内外报刊杂志。散文作品曾选入《他乡星辰——北美华语作家散文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中国年度随笔》(漓江出版社)等选集。著有散文集《异乡人之书》、长篇小说《无心之爱》(即将出版)。现居加拿大。
联系邮箱:poemlegend@gmail.com
个人网页:www.luwei.ca
文学的路,通向爱与解放。——芦苇
身处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公义和文明秩序常常遭遇严酷的挑战,强权和歪理时不时也会占据上风,人们的知觉和判断力有时也会变得迟钝。而芦苇呢,正属于那种能够唤醒读者的情感并增加读者心灵敏感度的作家。她在谈及佩索阿时写道:“他的文字维护自由之人的感受力、敏感性和独立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这种精神汇集起来,就有了更加文明的社会形态。”这也是芦苇的文学伦理观。她在写作中所反复描摹的对语言和自由的爱,也源于此。如果不守护个体的真实与自由,哪来真正的人类精神?在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有理论准备的思想家和有普世信念的作家都是在为新的文明播下种子的人。所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角色也是其个体真实与“作家”这一头衔的结合。因此,我在她身上看到一股特立独行的精神,不因时代的沉沦而沉沦。
这些年来,芦苇许多文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得很好的文章,经过纸媒和网络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热爱思考的读者的喜爱。她不为一时一景、一人一事而写,只看重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异乡人”不仅是指那些身处故乡之外的“游子”,而且还是一切精神漂泊者和艺术追求者的世俗称谓,是那些看穿孤独并与孤独相携同行的人,那些在爱与流浪中笑傲江湖的人。因而,这本书不是只为特定读者、特定年代而写,它是适合所有读者阅读的一本“灵魂之书”。
——卢新华(著名作家,“伤痕文学”创始人)
序:蒹葭苍苍
作者的话
思的境域
到异乡去
重返爱的居所
一个异乡人的不安之书
思考的境域
你是否还在流浪?
寻找加缪
不在场的爱
另一种乡愁
不一样的园丁
秋风秋雨愁煞人
谁是边缘人
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心灵的图景
漂泊的蛋壳船
鼓浪屿的黄昏
爱情的颜色
社交距离
倾听
住在城堡里的美人
梦想
雨季已过
声声不息之《加州旅馆》篇
那样的月色太美太温柔?
晨曦
旗袍
我只爱你这一季
他乡
流星经过的夜
科学,伟大的美
熊熊燃烧的篝火
永绿的百草园
季节的信使
几段对白
关于自然
关于爱情
关于时光
梦想的行走
加缪,不一样的灯火
爱的终局
曾经沧海难为水
拯救的话语
永志不忘
雨中山果落
空巢渐冷
一个既说“不”更说“是”的人
谁不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