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是非常个人的东西,能成为大众消费的佳肴是一种缘分。唐诗宋词适应了当时的流行口味,以至于极盛且千古流传。

(2017-03-23 13:42:18) 下一个

诗是非常个人的东西,能成为大众消费的佳肴是一种缘分。唐诗宋词适应了当时的流行口味,以至于极盛且千古流传。但是其中能被人耳熟能详并真正成为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好作品,只是当时作品的沧海一粟。

从口音变化的角度上讲,虽然很多当时合律的诗歌现在已然出律,仍为人们广泛津津乐道,没有人去深究其平仄押韵。由此可见,真正打动人心的并不主要是格律和形式,而是其内容之具体、意境之悠长,的确触碰到了人性深处的某些共性。

学写古诗词,我赞成尽可能有章可依则依,这是对传统的敬意也是对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的“工匠精神”。如果一句话因为要保证平仄而必须去换上些别扭的词藻、甚至把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词汇的两个字生生拆剩下一半放在句子里,让人们自己去联想另一半,我觉得实在是于读者于己都非常尴尬的事情。那些也不管自己是否真有话说,先拿来一个N言绝句、律诗或者词谱,对着硬填进去的“作品”,可想而知,后果很难理想。还有例子就是一些词谱的音律特别适合写悲歌,如果硬是往里面塞进去明丽的春天,虽然可能带来惊喜,但更多可能是平庸。当然,我自己有时也不免如是,但我尽量告诫自己“如果无话要说就不说,如果一时说不好就多憋会儿再说”。

时至今日,指望一个作品、一种风格被众人普遍认可是非常渺茫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对诗歌风格、诗人好坏的争论都不会有真正的“共识”。为非常个人的东西去找定式在我看来是极其不靠谱的事情。所以就应了那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当百花齐放之时,才会有其中几朵是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