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正文

漢傳佛教中供奉和超度的概念及其儀軌

(2023-11-09 07:07:47) 下一个

大家好!這裏是KTV頻道,是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創會會長和終身高級研究員劉正教授官方認定的學術演講視頻發佈頻道。

今天是我的學術演講錄第86講。我們設定的題目是:漢傳佛教中供奉和超度的概念及其儀軌。

談到供奉和超度的問題。這就必須涉及到漢傳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及其相關信仰。大家知道,漢傳佛教中一直有四大菩薩之說。即觀世音、文殊、普賢、地藏王四個著名的菩薩,這是漢傳佛教在供奉和超度範圍上的核心信仰。地藏王菩薩成佛前他曾發誓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樣的宏大誌願,因此他就成為釋迦摩尼在地獄的代言人、代理人。

「超度」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阿含經》中超度亡靈,用來指已故之人的靈魂可以超越其他已故者,得到快速的轉世投胎或再生,或者往生到西方極樂凈土。超度是通過給已故的人做一些佛法,而讓活著的人獲益。也就是說我們超度已故的祖先而使得活著的人獲得很大的庇護和福氣。超度一般從死者死亡之日開始,到死後第49日之間,尤其是死後頭七日舉行的超度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超度儀式。

「供奉」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秦為無道,厚賦稅以自供奉」。這裏顯然是指供養的含義。供奉、供養在佛教經文中大量出現,用意相同。而供奉則是對已故的人,借助寺廟提供給其日常的飲食用度等需求。不是讓已故的人轉世或者再生,而是讓在陰間地府有生存的日常所需。同時借助其靈魂的力量保護供奉者。這就是超度。

欲知詳細內容,請觀看本期視頻節目。

在本期節目將要結束之前,如果您感到滿意,請訂閱本頻道。 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每天努力製作節目的最大支持!讓我們一起,瞭解中國古今真實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的國際演進過程。你有任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給我留言。謝謝大家觀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