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正文

《AHLS通讯》第8期:学术会长徐良高教授:考古学理论、夏商周三代都城考古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征

(2017-05-09 19:21:03) 下一个
2017-05-06 本刊编辑部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商周历史  金文甲骨  文史考证  易学研究

 
 

 

考古暨历史语言学会学术副会长徐良高教授

 

徐良高教授:1966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
  2004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职务。曾被聘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遗址考古队队长,主持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自1999年开始,兼顾主持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主持的云塘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发掘工地曾获国家文物局优秀田野考古三等奖。
  2009年开始,主持苏州东周古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2011年,苏州木渎古城考古成果获评国家文物局“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等荣誉。
  1996年~1998年,承担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机制”课题,完成《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专著一本,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00年获第二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1997年~2001年,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丰镐遗址的分期与断代”课题,在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对“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关键年代——武王克商年范围的限定和先周文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本人因这一成果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2002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学术进修和访问。

2017年4月当选为考古暨历史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考古学)。

 

  此外,还参加了社科院多项重点课题的写作和研究。多篇论文和成果获所、院和国家级奖励与表彰。   

        

      代表性著作


  1995年开始发表第一篇论文,迄今为止,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科普著作一本——《死城之谜》,发表论文、学术报告7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商周青铜器“人兽母题”纹饰考释》、《文化因素定性分析与“商代青铜礼器文化圈”研究》、《从商周人形造像看中国的无偶像崇拜传统》、《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夏商周三代聚落研究》、《陕西扶风云塘西周建筑基址的初步认识》、《一元抑或多元: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再考察》、《文明崩溃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衰变现象研究》,《京当类型商文化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再检讨》,《以考古学重构中国古代史——新中国考古60年脉络管窥》,《周公庙遗址性质杂弹》,《江苏苏州市木渎春秋城址》,等。与他人合编学术论文集多本,如《一剑集》、《三代考古》第2—4辑,等。

 

主要发表成果

 

 

学术专著

 
 


  《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专著,30万,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1月1版,2002年2月2版,获第二届胡绳青年学术

 

 

论 文

 
 


  《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论文,20000,合著,《考古学报》2000年第3期,获考古所优秀论文奖。

  《周文化演进模式的考古学考察》,论文,13000,独著,《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夏商周三代城市聚落研究》,论文,25000,独著,《远望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陕西扶风云塘西周建筑基址的初步认识》,论文,8000,合著,《考古》2002年第9期,获考古研究所优秀论文奖。

  《邢·郑井·丰井刍议》,论文,10000,独著,《三代文明研究(一)》,科学出版社1999年。

  《丰镐考古成果及其意义》,论文,3000,独著,《光明日报》1998年2月20日7版。

  《〈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辨难》,论文,6000,独著,《中国文物报》2002年9月6日7版。

  《关于文明起源研究的几点思考》,论文,2000,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8月23日3版。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先周文化研究》,论文,3000,独著,《中原文物》2001年第2期。

  《商周灭亡原因辨析》,论文,10000,独著,考古研究所编《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社会考古学》,论文,2000,合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月1日3版。

  《周·崇·断代·文献——〈《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难辨〉》读后,论文7000,独著,《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2期。

  《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认同问题》,论文,4000,独著,《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

  《从商周人像艺术看中国古代无偶像崇拜传统》,论文,20000,独著,《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文化因素定性分析与商代“青铜礼器文化圈”研究》,论文,12000,独著,《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商周青铜器“人兽母题”纹饰考释》,论文,7000,独著,《考古》1991年第5期。

  《略论中国古代骨牙角蚌器》,论文,15000,独著,《文博》1994年第1期。

  《夏商周关系的考古学探索的几点思考》,论文,5000字,独著,《先秦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2期。

  《关于中国城市考古的几点看法》,论文,3000字,独著,《中国文物报》1989年11月10日。

  《从新干商墓的青铜双面人神器谈起》,论文,2000字,独著,《中国文物报》1991年4月28日。

  《中国早期文字与原始宗教关系初探》,论文,10000字,独著,《一剑集》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

  《七星河流域区域调查结果的初步认识》,论文,独著,《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一元抑或多元: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再考察》,论文,独著,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二十二期,2004年9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美学术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及其启示》,《古代文明研究》第一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

  《周•崇•断代•文献-《<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难辨》读后》,《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2期。

  《新世纪周原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文物报》2004年10月22日7版。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东周城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祖先崇拜:古代中国的主要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原始宗教与萨满教卷》,民族出版社,2008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史学实践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2月28日。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2006年第2期。

  《祖先崇拜与中国早期国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沣西地区的先周文化考察》,《三代考古》(二),科学出版社,2006年。

  《“殷材周用”与周原凤雏甲骨性质初识》,独著,论文,30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期,2009年1月。

  《文明崩溃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衰变现象研究》,论文,12000字,《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以考古学重构中国古代史——新中国考古60年脉络管窥》,论文,4000字,《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29日。

  《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与水系》,论文,8000字,《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周公庙遗址性质杂弹》,论文,10000字,《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考古所见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的互动》,论文,3000字,《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考古六十年(1949——2009)•三代部分》,论文,12000字,《中国考古六十年(1949——2009)》,文物出版社,2009年。

  《京当类型商文化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再检讨》,论文,10000字,《考古》2010年第9期。

  《承前、创新、突破、展望——三代主要中心性城址考古30年》,论文,合著,12000字。文物出版社,2010年10月。

  《吴文化考古主要成果及其评议》,《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关于古代陶器生产与流通的推想:考古学文化研究的一个值得琢磨的假说前提》,《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绿松石之路”的价值及其探索的可行性讨论》,《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报 告


  《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报告,30000,独著,《考古学报》2000年第2期。本人因此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度发掘简报》,报告,30000,合著,《考古》,2002年第9期,国家文物局优秀田野工地三等奖,第一作者。

  《2001年度周原遗址(王家嘴、贺家)发掘简报》,报告,15000,合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等编《古代文明》(2)。

  《陕西长安县沣西新旺村西周制骨作坊遗址》,报告,10000,独著,《考古》1992年第11期。

  《1992年沣西发掘简报》,报告,13000,合著,《考古》1994年第11期。

  《陕西长安县沣西大原村西周墓葬》,报告,独著,《考古》2004年第9期。

  《2002年七星河流域区域调查报告》(合著),《考古学报》2005年第4期。

  《周原遗址发现西周铜器墓葬和铸铜遗址》(合著),《考古》2004年第1期。

  《郧县小西关遗址》,《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考古发现Ⅰ》,文物出版社,2007年。

  《陕西扶风县周原遗址庄李西周墓发掘简报》,合著,《考古》2008年第12期。

  《2004年秋季周原老堡子遗址发掘报告》,报告,合著,30000字,《考古学集刊》第17集,2010年3月。

  《2005年陕西扶风美阳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合著,20000字,《考古学报》2010年第2期。

  《中国考古学年鉴2009年•夏商周时期考古》,报告,合著,18000字。文物出版社,2010年。

  《江苏苏州市木渎春秋城址》,报告,0.6万,《考古》2011年第7期,合著者:张照根等。 

  《周原庄李西周铸铜遗址2003年与2004年春季发掘报告》,报告,3万,《考古学报》2011年第2期,合著者:宋江宁、付仲杨。 

  《江苏苏州春秋时期大型古城址》,报告,0.15万,《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1年4月。

  《木渎春秋古城考古取得重大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年3月18日7版•文物考古周刊。

 

外文与在国外发表的论著

  

  CRM and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Zhouyuan and Lasithi,论文,10000,合著,CAA2002,The Digital Heritage of Archaeology。

  The Study of RS and GIS in Zhouyuan Site,China,论文,8000,合著,《信息技术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新进展》,日本国立民俗博物馆,2003。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to Predynastic Zhou Culture,论文,Co-author,volume1。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Western Zhou Building Foundations at Yuntang in Fufeng,Shaanxi,论文,Co-author,volume3。

  《“武王伐纣”年代的推定》,独著,论文,12000字,《“弥生农耕的起源与东亚——碳14高精度编年体系的建构”平成20年度报告会资料集》,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2009年1月。

  《从二里头遗址到隋唐长安城:中国古代都城的演变》,论文,15000字,韩国庆州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编著:《韩国的都城:三国~朝鲜,发掘调查成果》,2010年。

  《苏州木渎春秋古城考古收获与吴国都城探索》,《韩国东北亚历史文化财团·东亚考古遗迹发表会·2012年》。

 

序·书评·访谈

    

《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序》,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简评<商文明的形成>》,书评,6000字,《文物》2010年第9期。

  《学者•学问•人生——俞伟超先生访谈录》,8000字,

《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科普·编著


  《死城之谜——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科普,10万,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追溯文明的源头:夏商周断代工程》,科普,6000,独著,《江苏电视教育》2001年第4期。

  合编论文集《一剑集》,20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

  合编论文集《三代考古》 (一)、(二)、(三)、(四),科学出版社。

  本人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主要集中在考古学理论、夏商周三代都城考古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征等几个方面,均发表过相关论文与著作。

  治学心得:“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创新之追求,包容之心态”是我为人、治学的准则。

 

微刊简介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报导世界各国有关华夏考古和历史语言学研究的精英观点,宣传华夏文明和传统国学。欢迎投稿。联系信箱:hyctwh@aliyun.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