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正文

刘正教授论文《民国名人张璧评传》16

(2016-05-18 13:09:32) 下一个
十四、张璧和他的红色家庭
 
 
 
张璧家族中有许多革命者,本章主要介绍张璧的妹妹,早期中共党员张秀岩,和张璧大哥张律生的子女,即张璧的红色侄子、侄女们。
首先,要从张璧妹妹张秀岩开始说起。张秀岩在《我的回忆》中曾说:“毛主席在七大期间曾对我说:‘你改造了一个家庭。’这是我引以为很大的光荣。”
张秀岩,张璧的妹妹。生于1895年。原名张峥漪。参考张洁珣在《中央人民政府检查委员张秀岩》一文中的介绍,加以缩写如下:
1919年初,她考入了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就读期间,她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并担任了京、津两地学生联合会的联络员。在和北洋军阀反动军警的冲突中,许多学生被捕了,张秀岩日夜奔走在京津之间,奋不顾身的参加营救被捕学生的斗争。1922年,她毕业后来到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当教师。1925年,她任香山慈幼院教师。192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得到了李大钊热情接待和谈话。他对张秀岩说:“我早就听隆真同志谈到你的情况,你的为人和献身革命的精神我们是了解的,党组织对你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后,现在决定吸收你入党。郭隆真同志介绍你入党,我很高兴,在女高师我的学生中加入共产党的你还是第一个,希望你入党后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党组织决定你担任香山慈幼院党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张秀岩在慈幼院的男女师范中都发展了许多党、团员,建起了党、团支部,在教育阵地上播下了又一批革命火种。张秀岩非常善于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她虽然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但表面却像个守规矩的大家闺秀,获得学校创办人熊希龄的好感。在一次警方搜捕之前,张秀岩从熊希龄那里得到了消息,赶快通知党团员转移和销毁了文件,让所有不安全的同志都躲到香山的密林深处。结果,军警什么也没有查出来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秀岩担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的党团书记。后来北平的左翼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北平“左联”、“社联”、“剧联”、“语联”、“教联”、“乐联”、“美联”等团体相继成立。1932年5月召开北平各左翼文化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北平文化总联盟”。张秀岩担任了该组织负责人。她为了扩大革命力量,开展左翼文艺、出版、绘画、戏剧等革命活动,组织了青年读书会,团结喜好文学和美术的青年作家和艺术家,出版了一个进步文学刊物《地球》。在她的支持和影响下,办起了“星云堂”进步书店,传播革命进步书籍。这些活动对教育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壮大了党的力量。
这个时期,她不但教育社会上的青年,还教育自己的家属,她经常抽空给侄儿女们讲革命道理。最早追随张秀岩参加革命工作的是二姐张洁清,从一九三〇年起她就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新兴剧社”、“师大生活社”等团体,从事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动,演出进步话剧,组织读书会等。二哥杜文敏、三哥张文松和二姐张洁清一起夜里出去散发和寄送宣传抗日救国的传单、宣传品,贴标语或写标语,还经常帮助姑母用米汤抄写秘密文件。当时我只有十岁左右,也曾跟着哥哥姐姐们出去散发传单,他们写标语时,我给他们在胡同口放哨。当时我的主要作用是当姑母在白色恐怖下同地下党的同志们接头联系时,带着我作掩护,有时到别人家里去,有时到某某会馆、公园或图书馆里,带着小孩就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就连比姑母大二十岁的我们的母亲,也时常帮助照顾来到家里的同志,并且为秘密接头的同志们看风放哨。在大搜捕的日子里,我们大家一起悄悄的在夜里挖开后院的土地,帮助她埋藏文件和书刊。
1934年,张秀岩被组织上调到天津工作,担任天津左翼文化总同盟的党团书记。同年,他和李铁夫结婚。
案:李铁夫原名韩伟健,又名金元镐,是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来到中国参加革命后,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和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是中共早期白区领导人之一。1937年赴延安开会时不幸染上伤寒去世。
 
1936年春,刘少奇到天津任中共中央驻北方局代表,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任命李铁夫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秀岩为天津市委委员兼妇女运动工作部部长。
1937年底,党中央派张秀岩到西安,任陕西省委常委兼妇女部长、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在陕西,张秀岩根据自己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成立了陕西省妇女慰劳会,利用该会组织了姊妹团、慰问团、宣传队、救护队、夜校、妇女识字班,创办了刊物《西安妇女》。还在西安等地开展募捐支援前线,还举办了三期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派往陕西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她去延安向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时,被留在中央组织部工作。
1946年,周恩来回到延安,组建了中央城市工作部并亲自兼任部长,张秀岩被任命为第四室主任,主管平、津、保各城市的工作。
北平解放前夕,张秀岩兼任中央派驻晋察冀城工部的代表,她与城工部部长刘仁并肩作战,不辞辛苦的指导平、津等大城市地下党的工作,为解放平津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8年末,党中央任命她为中共北平市委常委兼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她出席了中国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一九四九年九月,她作为全国妇联的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月一日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张秀岩担任政务院监察委员会委员、监察部部长助理、全国妇联常委、党组成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文革”浩劫初期,张秀岩被非法抓捕,投入了秦城监狱。1968年12月25日被迫害含冤惨死在狱中。1979年11月25日,党中央为张秀岩召开了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对她光荣和革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张洁琪,张璧的大侄女。
    青年时代接受革命思想影响,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在姑母张秀岩影响下,参加秘密革命活动。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做收听、复写、散发新华社广播,掩护地下党、转接地下交通员等工作。1946年经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党派她到北京司法部街小学、北京顺城街小学任校长兼支部书记。1960年,她在北京市人委筹办少年儿童读物编委会工作。
张洁琪的丈夫梁以俅,也是中共地下党员,长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曾发起创建了“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是当时北平地区卓有成效的著名青年画家,1943年他参加了中共晋察冀边区首届参议会,当选为参议员。
 
张洁清,张璧的二侄女。参考樊文稷、牛占敏在《女革命家张洁清》一文中的介绍,加以缩写如下:
1920年,张洁清在北平师范大学附小读书,后在北师大附中上中学。1930年,她考取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在姑母张秀岩的影响下,张洁清很早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0年,张秀岩指导张洁清在北师大组织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读书会”和“新兴剧社”。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张洁清开始做党的秘密交通工作,为姑姑张秀岩联络各大学的地下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传送党的指示。1932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京分盟。
1934年,有一天张洁清正组织北师大生活社的同学开会,宪兵三团突然闯进屋内把张洁清逮捕。当时,张洁清并未加入党组织,但国民党特务并不知谁人真是或不真是共产党,只是凭张洁清在北师大的活动判断,张洁清不但是共产党,而且是北师大党的负责人,因此不但把她抓捕,还作为“共党要犯”解往南京宪兵司令部关押审讯。与张洁清关押在一起的有帅孟奇、夏之栩、何宝珍等老资格的共产党妇女领袖,由于张洁清年龄最小,被这些女革命家称为“幺妹”。在南京宪兵监狱经几次审讯,张洁清始终说自己就是普通学生,组织读书会,生活社是学生的正常活动,没有暴露一点与党组织的联系,也没有交代任何一个她联系过的共产党员。再经过其家属通过关系积极营救,一个多月后被释放出狱。
1935年,张洁清在北师大英语专业毕业。在天津培才小学、天津扶轮小学教英语。时常往来于天津、北京之间,传送党的秘密刊物《火线》及党的指示、文件,掩护、接送往来于天津、北京之间的共产党领导干部。
    1936年,张洁清在张秀岩、李铁夫、姚依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张洁清根据党的指示,转移到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1939年5月,张洁清被调到中共晋察冀分局即中共北方分局党校学习。1939年11月24日张洁清和彭真在根据地结婚,并出任彭真同志秘书。1943年8月,张洁清调到延安,任彭真同志机要秘书。张洁清于1946年调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任彭真同志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张洁清任彭真政治秘书。1956年开始,任彭真办公室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彭真同志最先受到冲击,张洁清也被剥夺了自由,受到无数次“批斗”。夫妇二人分别被非法关秦城监狱达八年之久。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年,张洁清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顾问,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洁清的丈夫彭真,文革前任北京市市委书记,文革后曾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革命事迹,已经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张骐,张璧的二侄子,又名杜文敏。参考陈志钧、张冀霞在《杜文敏革命生涯》一文中的介绍,加以缩写如下:
1931年,他小学毕业后考进了北京师大附中。1934年底,在附中加入了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2月1日,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二九”运动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杜文敏开始把共青团员社联成员和爱国学生组织起来,在滴水成冰的深夜和大家一起写标语,刻蜡版印刷传单。129日上午他带领同学们巧妙的躲过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进行请愿,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一二九”游行之后,杜文敏被同学们推举为师大附中学生自治会主席。
193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上旬,他身藏党组织介绍信绕道济南,顺陇海路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然后又从西安出发,徒步走到延安宝塔山下。10月,他在延安陕北公学任陕公民先党团书记。
1938年2月,他跟随彭真同志奔赴抗日第一线,创建晋察冀抗日敌后根据地。当年任晋察冀机关所在地阜平县委书记,二分区地委组织部长,那时杜文敏才18岁。
1940年日本调集110师团五万余人,步骑,炮队空军和机械化部队配合。分兵二十五路向我边区根据地大举进攻。当时杜文敏协助刘仁保护根据地领导机关及家属转移躲避日军的追击。但日军穷追不舍,一条大河挡住了退路。那时已经是秋冬交接之季,水凉,水深,水流急。数百人被日军压缩在一个狭小地带。掩护部队几乎就和日军接上火。当时,晋察冀的领导人的夫人,孩子都在其中。为了保护好这些人,刘仁,杜文敏亲自背他们过河,等日军赶到河边时,我方全部人员都爬上了山,翻过了山梁安全的跳出了包围圈。
1945年8月15日,受聂荣臻指示,晋察冀中央局代理书记程子华亲自命令并通知张骐到北平办理接管日军受降事。而后,他又作为共产党代表参加了北平军调部工作。
1946年赴东北,先后任长春市市委常委、民运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后,调鞍钢任鞍山钢铁公司秘书长。原子弹上马时,调入二机部工作。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被非法关秦城监狱八年。文革结束后,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当选为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骁,张璧的三侄子。又名张文松,曾用名张骁、李析哲。参考张岱霞在《教育部原副部长张文松》一文中的介绍,加以缩写如下:
    1935年,他在北平师大附中读书,加入左翼作家联盟组织。作为左翼文学青年,担任交通,从事油印和分送文件、传单等工作,也写文章在左翼报刊发表。同年,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他在北平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唤起民众团结抗日。1938年,经姚依林同志介绍,张文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文松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奔赴抗日根据地。他先后担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干事、垂阳县委书记,冀南区四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动员广大群众参军参战,率领群众英勇地与日伪反动派展开反扫荡斗争。
    1939年初,在随冀南区党委南下行动过程中,张文松等几位同志被派回冀南中心区视察,途经曲周县桃园村时,被土匪绑架,土匪挖好了坑活埋他们,土都埋到了胸口,情况万分危急,幸得当地部队及时营救和百姓全力相助,方得脱险。
    1940年,张文松与一起从北平去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同学黄甘英结婚。他们的头生儿子出生在行军路上的一个小村庄,正赶上日寇扫荡,村子里火光冲天,处境危急,孩子一生下来就立即抱给当地老乡家,没有多久,这个孩子就夭折了。
    1943年,中共北方局党组织派遣张文松和黄甘英返回北平做党的秘密工作,主要任务是做上层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张文松同志担任中共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北平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在白色恐怖的艰苦环境中,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捕、牺性的危险,参与组织领导学生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主任,市委教育局局长、市委常委。文化大革命时受迫害,与夫人黄甘英分别被非法关秦城监狱八年。1979年4月,他任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1981年,他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张洁珣,张璧的三侄女。参考郝平在《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张洁珣》一文中介绍,加以缩写如下:
1934年9月,张洁珣以师大附小第三名的成绩,被保送上北京师大附中。和她同班的同学有黄甘英、王光美、叶群、李菊蘋等人。1935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爆发了北平学生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的“一二·九”运动。张洁珣当时还不到14岁,她的哥哥张骐(杜文敏)、张骁(张文松)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游行。1936年2月张洁珣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师大附中抗日救国联合会。张洁珣帮助印刷、散发抗日传单,到街头教唱救亡歌曲并讲演。1938年7月,经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同志批准,16岁成为中共党员。1939年2月张洁珣和黄甘英等一批干部被党组织派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晋冀豫区党委党校学习。1939年8月,张洁珣回到冀南,在南宫县妇女救国会二区分会工作。由于出色的完成任务,张洁珣很快就被调到县委工作,先任县妇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时年18岁。她领导区委对敌斗争,曾组织戚家庄支部的党员、民兵,配合八路军正规军,伪装修炮楼的工人,一举消灭8个日本鬼子和一部分伪军,摧毁了炮楼。南宫县的工作环境非常艰险,随时可能遇到不幸,与张洁珣同时在县委工作的组织部长,与敌人遭遇牺牲了;县委敌工部长被捕了;县政府公安局长、县游击大队长也在与敌人战斗中被俘了。被捕、牺牲是家常便饭。
1942年9月,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贾庭修不幸被捕。冀南区党委决定派张洁珣和黄甘英回北京,找她的二叔张璧,设法营救贾庭修。在张璧帮助下,当地党组织设法营救,终于使贾庭修被取保释放。当时张洁珣住在家里,父亲(张律生)和二叔(张璧)及三叔明明知道她是代表共产党回来的,但当她完成任务要回冀南抗日根据地时,他们从没有阻拦,还给予经济资助,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政治态度。
1943年底,党组织决定让她和张文松(三哥)、黄甘英(三嫂)回北京做地下工作,为抗战胜利到来做准备。张洁珣在地下做过上层统战工作,也做过领导大、中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曾任北京地下学委分区委员会委员。她做地下工作也经历了很多艰险,但都被她巧妙勇敢地躲过了。
1949年,北平解放后,张洁珣被分配到北京市妇委,筹备成立北京市妇联。曾任组织联络部副部长等职。1961年5月,她调到全国妇联国际部任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时受迫害,被非法关押在机关牛棚达八年之久。文革后恢复工作,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等职。是第二至第八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洁珣的丈夫郝贻谋,也是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抗战时期,曾任燕京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张洁璇,张璧的四侄女。又名杜璇:
抗战期间,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时的她就和妹妹张洁琳一起参加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创办北平中学的“沙龙剧社”,参演了许多进步话剧,如:《北京人》、《沉渊》、《日出》、《雷雨》、《家》、《茶花女》等。并参与主编了学校中的革命刊物《海燕》。她学生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北大医学院二年级时奔赴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联大政治班、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48年参加晋察冀边区中央局土改工作组。1948年10月在行军途中腿部严重烧伤致残。
全国解放后,她先后任重工部办公厅和二机部办公厅干部、技术处工程师,北京化工局科研处处长。文革中受迫害被关机关牛棚,文革后于1978年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院长,1982年任北京粘接学会理事长。
张洁璇的丈夫冷林,也是当时北平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是刘仁领导下的北平城工部成员,并是学生革命刊物《海燕》的主要创建人。
 
张洁琳,张璧的六侄女:
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期间,与四姐张洁璇一同是“沙龙剧社”的主要成员,积极参演进步话剧。尤其在《雷雨》中饰繁漪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在19453月,《沉渊》演出时受寒住院,查出患肺结核于同年5月不幸去世,年仅18岁。同学们无不十分惊讶和无比叹惜,北平学生办的《沙龙半月刊》特别印出纪念张洁琳的专刊。在纪念专刊上,有蓝天野同学精心制作的木刻版画的张洁琳遗像,有苏民等同学深情哀悼的诗文。摘录: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你,没有一个人不期待你,然而……
你有清洁的诞生,你又清洁地死去。值得骄傲呢!你不曾染上一点混世的污浊和尘垢。
……。
 
张騄,张璧的四侄子,又名杜汶渌:
毕业于北京“四存中学”。1945年,他15岁时就参加了中共北平城工部的革命工作。后赴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政治学院、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并在华北解放区兵工局研究所工作。1949年任太原市军管会接管员,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曾先后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员、系党总支副书记和军工科研部负责人,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第15研究所情报室主任。文革中受迫害,之后调清华大学任机械系党委常委,清华大学财务处处长等职。
 
张洁玲,张璧的七侄女,又名杜玲:
1945年,仅14岁的她奔赴晋察冀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她被派去苏联基辅工学院学习。后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编著《激光全息照相》《光学精密测量》等教材,发表多篇科学论文。她的科研成果“双波长全息术研究”“陈列透镜全息术”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洁珉,张璧的八侄女:
少年时期即帮助中共地下党工作的兄姐们做秘密联络工作。1949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即参军在总参谋部某部工作,在部队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文革中被复员转业。文革后,调北京科技情报所任国外情报室主任,并参加建立“大城市数据库”工作,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曾任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领导和实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项目。1994年,她被评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张洁瑜,张璧的九侄女: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北京师大女附中。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留校任年级主任。1965年借调到中央党校工作,任青训班辅导员。文革中被下放农场。1971年9月后在清华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之后兢兢业业从事党的干部组织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另外,张家还有一侄子武烈,又名张军:
他是张璧大嫂的妹妹之遗腹子,出生在霸州大高各庄张家,也成长在张家。从小受姑母张秀岩革命思想影响,16岁就去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而后又于延安抗大毕业,随即奔赴到冀中的抗日前线。1940年担任八路军团队指挥员的他,身先士卒,英勇抗敌,在与日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时年仅20岁。他的抗日英雄事迹已永久记载在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中。而他的母亲一直不知道她唯一的儿子牺牲的事情。全国解放后,张家子侄们陆续回到家中,而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问她的儿子为什么没回来。从此,张家的子侄们负起了照顾和看望这位烈士母亲的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