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执法自上而下得酷吏,守法自下而上得锐士》与Drinkwater 网友商榷

(2016-06-08 00:18:37) 下一个

饮水君文引经据典,写得洋洋洒洒。恕摘斗摩霄愚钝,不太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尽管标题一目了然,仅就大作最后一段提出不同看法,就教于高明。
饮水君总结说:
秦扫六合,上下同欲,胜。然而天下一统后,书同文车同轨,人民怀德守法反而薄弱了,因为再也没有军功以定爵禄。自上而下的法治,只产生了酷吏,不产生锐士。秦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网友们都懂。希望网友们鉴之。
摘斗摩霄商榷:
首先,"秦一统天下后人民怀德守法反而薄弱了"之说是否成立。
秦以严刑峻法治国,扫六合后,治天下用的还是打天下时施行的那套暴政。酷吏当道,怎么会人民怀德守法反而薄弱了?由于暴政峻法,“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 《阿房宫赋》)。
秦为何二世而亡?不是没有锐士,是治理国家不得法,不识“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过秦论》)。换句话说,治天下和打天下不一样,单靠枪杆子是不行的,要施仁政。
那么如何施仁政以保长治久安呢?
贾谊说: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意思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小康),生怕动乱。这样,就算阶级敌人想推翻政府,他们的阴谋也不会得逞。
杜牧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一句,饮水君说“网友们都懂”,并且“希望网友们都鉴之”。哀之好理解,鉴什么摘斗摩霄则不太确定。因为根据上下文,似乎饮水君希望大家鉴之的是“自上而下的法治,只产生了酷吏,不产生锐士”,而杜牧希望后人鉴之的是秦灭亡是因为不爱其民。
秦灭足为不爱民者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