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韵之家

枫韵朗诵及演唱歌曲
正文

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2016-06-06 18:36:39) 下一个

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作者:枫韵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二泉映月》了,只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逢戏匣子里播放这首曲子的时候,那哀婉悲凉的曲调总是会让我呆在那里,母亲就会无可奈何的摇头感叹,说我真是个痴呆子,没有文化的母亲在那个音乐匮乏的年代,是怎么也理解不了儿子那颗渴求音乐的多愁善感的心,可是母亲也总是忘不了在戏匣子里播放这首曲子的时候喊我来听,当我伫立在戏匣子前全神聆听的时候,母亲又总是习惯的用充满爱意的眼神冲我摇着头,重复着那句痴呆子的话悄然走开。后来母亲居然也会哼唱这首曲子了,离世前几年已经老年痴呆了的母亲,尽管已经不认识我这个儿子了,但每当听到这首《二泉映月》,竟还是会摇着头喃喃地说你真是个痴呆子,你真是个痴呆子2001年母亲走了,每逢扫墓除了祭祀供品外我总是会在她的墓碑前播放这段《二泉映月》,耳边就又会想起你真是个痴呆子的亲切话语,《二泉映月》成了我跟阴阳两隔的母亲沟通的桥梁。

2000年我别妻离子到澳洲留学,在众多的随身听曲目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首《二泉映月》,孤寂清幽的留学生活让我对这首二胡曲情有独钟,学习之余、临睡之前、跑步健身、凭海临风的时候都会听它,深夜离开图书馆回家的时候,经常诺大的停车场只有我一辆车停在那里,我就会把汽车的音量开到最大,自己坐在空旷的停车场反复聆听,也经常会在风景秀丽迷人的黄金海岸的沙滩上边享受日光浴、边复习功课、边用随身听播放这首《二泉映月》。

最早知道华彦钧的故事,是通过79的电影《二泉映月》,电影中的华彦钧为帮卖唱艺人钟师傅女儿琴妹还债而被恶霸逼走他乡,后来返乡偶遇琴妹,两人相依为命,却被升做警察局长的恶霸打瞎眼睛,琴妹不堪局长侮辱投河自尽,华彦钧从此成为瞎子沿街卖唱,创作出《二泉映月》。电影的结尾是:解放后,华彦钧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心,成为了著名音乐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琴妹的坟前拉起了《二泉映月》。那部电影对我的影响极深,影片中的音乐及插曲至今记忆犹新。可是前几年偶然看到黑陶的《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一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阿炳既有的一切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对《二泉映月》的宣传,也总是强调华彦钧是通过这首曲子在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新政权的歌颂。对于这种解读,黑陶的评价是:绝对简单、庸俗、强加

阿炳是无锡洞虚宫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与一个寡妇的私生子,母亲在生下他一年后就去世了,华清和精通道教乐器,吹拉弹拨样样精通,从小耳濡目染的阿炳在父亲的严格教习下,很快就因长相俊俏,琴术高超,被无锡人称作小天师了。21岁继承亡父雷尊殿当家道士职位,但随即染上鸦片和嫖妓恶习,生活无着,入不敷出,穿着邋遢,真是吃尽当光,行迹猥琐wěi suǒ30多岁时,因梅毒发作导致双目失明,无力参与法师工作,遂以街头卖艺为生。46岁与董催弟结婚,平时他身背琵琶,一手搭在妻子肩上,一手拉胡琴,学鸡鸣狗叫、编新闻,骂邪恶,淋漓尽致;在街头演奏收入不满意时,他就会发脾气、骂人,声音高得很,一定要周围的人再凑钱给他,甚至会用二胡拉出丧乐诅咒大家,一幅火爆草根脾性。有钱就吃茶吃酒吃鸦片,落得家徒四壁,跟当年电影中的苦大仇深、一身正气的华彦钧有着天壤之别。

19508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为阿炳录制了《二泉映月》等3二胡曲和《大浪淘沙》等3琵琶曲。官方记载1950124日,华彦钧病逝,终年57岁。不过当年作为记者的陆文夫听董催弟说:阿炳给天津客人(应该是音乐家)录了好几首曲子,一个铜钱也没拿到。后来想弹三弦,蒙皮被老鼠咬破,阿炳认为不吉利、是老天爷要断他活路,再加上家中断粮,烟瘾发作,借催弟出门乞讨,抽出道袍腰带,上吊死了!

阿炳上吊有他的理由,或叫厌世,或叫对这个人世,已没有眷恋。令人感叹的是赶去录音的专家,他们刨到二胡金矿,却没给盲人家一个铜板!无锡百姓,春夏秋冬,长年累月,聆听漫街而来的琴曲,爷爷奶奶大叔大娘,或许还有学童,会端些残粥剩饭,摸索几个铜板,让阿炳夫妇在这世上留口气。他们是最忠实的听众,比什么狗屁音乐家,高贵一万倍!民间回忆《二泉映月》,阿炳每拉一回都有变化,还用一种特别的老弦,仿佛锉刀,深深浅浅,在挫痛你的内心。这样的评论,当代任何大师、评论家,说不出来,也没资格说出来!

自暴自弃,历尽磨难的瞎子阿炳在新社会伊始选择上吊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这是对那些标榜自己为什么伯乐、专家的一个巨大的讽刺,不知道此后当他们夸夸其谈的面对天下人炫耀:幸亏是他们发现了瞎子阿炳的时候,有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内疚与忏悔。不过转念一想阿炳的选择应该也算是睿智的、幸运的,不然若干年后的文革浪潮也不会让他这样曾经行为不端、恶习满身的民间艺人得以善终的。哦!苦难的阿炳、苦难的祖国呀!

二泉映月,并非百分百原创,而是内含妓院淫曲知心客的原始素材。阿炳拉着二胡,面对的是他自己和最普通、最下层的百姓。那弦上流淌着的琴音,富有民间通俗的音素,这是阿炳在西风簌簌、长街夕照、孤月冷夜、昏暗陋室中,引自心灵深处的依心曲 它诉说着阿炳自身的遭际与痛苦、身世与不幸、不可逆转的个人命运的悲哀,吞饮着无尽忧伤的干涸之泪,体验着真正的人生况味。这就是一种超越,正是这种超越,使《二泉映月》高于世俗之上,显得超凡脱俗。它那迤逦的琴音,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能很快将每位听者导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的境地。《二泉映月》所深藏的悲凉凄清的意蕴,不仅为阿炳的同乡和国人所懂得,也为外国人所感悟和理解,显示了一种震动心灵的审美价值。乐曲中不断重复的音段,既是作者自身凄苦的生存体验,又像是一次次对命运的叩问。这是他更高层次上的超凡脱俗,显示了对于人的生存的深刻理解。以至于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后,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这就是动人心魄的伟大艺术的价值所在。

我喜欢阿炳,喜欢真实的阿炳,喜欢那个沿街卖艺、恶习满身、脾气暴躁的瞎子阿炳,那个被什么人捧为民间文艺神明供奉于庙堂之上的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华彦钧是政治的产物,是被人杜撰出来的。相信历史会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有血有肉的瞎子阿炳,那些曾经有过的短暂辉煌,那些荒诞不羁的放浪生活,那些沿街卖艺尝尽人情冷暖的日子,那些饱受鸦片折磨的痛苦时光,以及后来的种种不堪与不幸,才使瞎子阿炳把《二泉映月》演绎的那么挫痛人心、那么揪人肝肠、那么魂牵梦绕、那么绵延不绝,相信《二泉映月》一定会在世界音乐史上刻下一道重重的色彩亮丽的划痕,永不磨灭、永放异彩。

备注:部分文字、史料节选自下列文章并作了适当的更改。

  1. 逼近真实的阿炳:因一无所有而无所畏惧 作者:谢培
  2. 托遗响于悲风:阿炳与他的《二泉映月》- 作者:钱中文
  3. 瞎子阿炳的真相 作者:老愚 
  4. 作家陆文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瞎子阿炳 来源:共识网
  5. 真实的二泉映月与阿炳 -作者:杨丹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