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病 中医治人
“西医明明白白告我死期,中医糊糊涂涂救我生机”
—一个肺癌患者的玩笑话,兼谈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 一 〕
本人无意对中医、西医评头论足,只就从医50余年临床所见、所治、所思,如实敍述,与大家交流、分享,也为中医正名。
来美9次,接触了较多的人群,深感在国外生活也不易。撇开其他的不说,就身体而言,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各种退行性病证困扰着很多人,如头昏、神倦、失眠、焦虑,莫名其妙的疼痛,如狼似虎的年纪而性生活却味同嚼蜡,经、带、胎、产诸多疾病以及潮热、汗出、心烦、焦虑等更年期症状给女性带来的痛苦,西药疗效不显,又苦于不知如何选择其它良方良药,只好硬撑着,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本文试图用较浅显易懂的语言,来阐释深厚精邃的中医理论,以冀在养生保健方面能多有个选择,在却病强身方面能多一个利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唯愿每位同胞身体吉祥!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其余都是过眼浮云。
本题内容预告:中西医学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两个医学知识体系。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西医理论以解剖学为基石并贯穿各个层面的始终,以“形态决定功能”为基本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检测作出诊断;中医从系统论的观点认识人体、疾病,通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最后得到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也就是诊断),医生的精细全面思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西医着眼从微观上看问题,小到细胞、分子;中医着眼从宏观上看问题,大到天地、人的整个机体。西药讲药理;中药讲药性。
本文试图以肺癌、咽癌放疗后疑转移、晕厥尿泄〔痰饮〕、腹痛〔肝气郁结〕、不明原因低热、肠痈、肠癌术后胃瘫等病例加以阐释。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在哪里?来美后无数人曾经询问我。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两个医学知识体系。
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植根于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西医理论以解剖学为基石并贯穿各个层面的始终,认为人体内脏及细微的结构都是完全可以直视的,以“形态决定功能”为基本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检测作出诊断;中医以系统论的观点认识人体、疾病,通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最后得到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也就是诊断),医生的精细全面思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西医着眼从微观上看问题,小到细胞、分子;中医着眼从宏观上看问题,大到天地、人的整个机体。西医检测手段众多,现代科技发展到那,它紧跟到那,B超、X光、核磁共振……,全武行齐上阵,日新月异;中医诊察手段原始,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两只耳朵、十个指头,充其量也不过十五件利器,虽数千年如一,且饱受嘲讽奚落,但历经岁月磨练,件件利器精良,足以洞察病魔,使其无藏匿遁隐之处。西药讲药理;中药讲药性。
中医从系统论的观点认识人体、疾病,从整体来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优势。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辨证、诊法、治疗的方方面面都重视、强调人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辨证论治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融汇了民族文化内涵,贯穿着博大精深的哲学原理,难以为现代科学社会理解,而被歧视,被非难,甚至要求予以取缔。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防治疾病又确有显著的疗效,彰显其无限茁壮的生命力。中医独创性的治疗思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剖析一个个病例,请大家领略中医独创性的治疗思路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从而体会中医治病的奥妙。
某君在2012年患左肾癌而手术治疗,又于15年2月上旬先后被省内2家医院CT诊断为肺癌并广泛转移〔见附件1,2,3〕,已不能手术。其分别在此二院工作的两个近亲深知化疗的厉害,坚拒后未作化疗而出院。彼时我适在美,2月10日,他通过朋友打越洋电话给我求治,通过他在家视频,多次在不同时间段细察其面部、舌部情况,详细询问其不适感觉。症状记录如下:头昏,有二次突昏厥倒地,约3,4分钟始醒,小便失禁,医生疑为脑转移〔其一个近亲就在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工作,会诊后,认为2年前曾患肾癌,又嗜烟,现CT又有肺癌诊断,再搞个脑转移诊断无任何意义,只会击溃已脆弱的心里。且CT扫描辐射对身体的伤害也大,故未再作CT扫描,也不作活检。看来,过度医疗还是内外有别的〕。目光呆滞,目时欲闭,形容憔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喜曲膝腰而侧卧。言语时断时续,声低气弱。纳谷不馨,食极少。咳嗽,时呛咳,痰清稀,痰中有时带血,血色暗淡,未有血块。少气不足以息。身痠痛,四肢不凉,手足心烦热,口渴不欲多饮,小便清且次数多,大便二日一解,量少。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搏每分钟57次。因病情严重,其儿在电话中恳请我速用中药治癌,以防病情恶化。我沉思片刻,答曰:不可。令尊气阴已微,攸关生命,当务之急,当留人治病。勉以桂枝人参新加汤:桂枝10克 白芍15克 炙草6克 红参10克 煨姜10克 大枣15克 茅根10克 百合10克。一剂
是脉可推定为迟脉,是浮是沉,有力无力无法判定。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患者神衰,难以回天,又未亲见其人,本不欲处方,奈何朋友再三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病家也申明,不管好歹,决不找任何麻烦。无法推脱,只好据以往经验:形悴神萎,头昏而厥,面色苍白,目光呆滞,少气,声怯,舌淡红及推定为迟脉,显为元气衰微;身痠痛,手足心烦热,口渴不欲多饮,苔薄白少津,乃营血已虚。诊为气阴虚弱,勉拟桂枝人参新加汤,先试服一剂。
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不拘时少量多次频服。
一剂已,自我感觉还可以,脉搏每分钟57次。又服4剂,精神稍好转,胃口略开,食亦少思。家人兴奋,连服10余剂〔虑其气阴亏虚已久,不能骤复,又恐不胜药力,每剂药量減少三分之一〕。手足心烦热和身痛已除,能缓缓散步十余米,发过一次昏厥。
桂枝人参新加汤乃仲师方。《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新加汤主之。”本为发汗过多损伤气血而筋脉失养致身疼痛而设。但本病例推诊为气阴亏虚,病机与该方不谋而合,故用该方以和营补气阴,加茅根止血,加百合养阴润肺。原方用生姜,不用生姜而用煨姜,是虑其味辛散恐发汗再伤阴津,故以湿面粉裹之而煨以减少其辛味。
2月28日,视频再诊:病在转机,惟口味仍不佳,食量也不多,面色萎黄带白,精神疲惫。呼吸气少,声低气微,咳声低怯,咳痰清稀有白沫,量多,痰中时带血,从22日起咯血,咯血量不多,血色暗淡挟小块,2,3日一次。腹痛绕脐,隐痛阵发。渴不多饮。遗尿。舌苔白润中厚有黑刺,脉搏每分钟59次。此为土不生金,治宜温化,用培土生金法,用四君子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味:上党参15克 麦麸炒白术10克 云茯苓10克 炙甘草10克 炙黄芪15克 炮姜4克〔后下〕广木香5克 〔后下〕春砂仁6克 广陈皮6克 姜半夏10克 。同时,每日用云南三七4克磨童便40毫升,另用药液兑服。
服药方法;不拘时少量多次频服。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虚弱,不能消化食物,则气血无化生之源。 脾属土为母,肺属金为子,培土〔母〕生金〔子〕,运脾阳补中气以滋生肺气。故用参芪草补气,术苓健脾,合甘草干姜汤,一以温脾阳而复肺阳。甘草甘平,干姜辛温,辛与甘和,则从阳化;干姜炮黑,其味即苦,苦与甘和,则从阴化。今取其辛甘以化热,守中而复阳,则脾阳升而扶肺阳。取其苦甘以化阴,则阴血得养。此燮理阴阳也。二以治咳血,引血归经。木香、砂仁开胃化食,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白术麦麸炒,强其健脾;半夏姜制,强其祛痰。三七磨童便,祛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简言之,此即从药性来概括中药的功效。
某君在在职时是某局的一把手,该单位某主任说他爱民如子,见治病有点起色,很多关心的人相劝:你是……的宝贵财富,你的健康是大家的福气,听说靶向药很好,还是住院治疗吧。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情真意切,不由他不动心,在犹豫中又住进了医院。
由于近亲的警示和劝告,他一直在是否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中犹豫,徘徊,打不定主意。但我开的中药每天都在服用。同病室的一个病友,先用其它化疗药,后又正在服用第2个月的靶向药,已骨瘦如柴,靠输氧输液度日。一天晚上,他劝某君趁着还有几口气,能走动,赶快回家,别在这遭受这份罪了。第二天,他知晓病友在当晚悄悄地永远走了。他震惊,恐怖中,下定决心回家,过一天是一天,不徒增痛苦。
4月初,我回国了。4月5日复诊,患者饮食稍增,食量仍不多,口淡,食后腹胀,有时腹痛,脐周隐痛,吐痰清稀虽较前减少,但量仍多还有白沫,痰血每日2,3口,痰清不稠,活动则气喘,虽能缓慢行走,但头昏,未发过昏厥,神疲乏力,目光暗淡,面色惨白而不荣,大便一日二行,稀溏。小便频数,有时遗尿。舌淡红,苔白腻挟灰而润,舌体稍胖,脉沉迟而微。诊为脾阳不运,肺气不足,肾不纳气。仍用培土生金法,温运脾阳而补益肺气为主。前方炙芪加至30克,党参加至25克,其余药量维持不变。且加服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以温运脾阳。每次服8丸,早晚各服一次,米汤送服。加服七味都气丸(浓缩丸),以补肾纳气,早晚各服8丸。用砂仁4克、南沙参15克煎水送服。用丸剂缓缓图治。
此次开药,因患者胃纳已开,已能小胜药力,乃加芪参之量补气悦脾扶正,附子理中丸以振奋阳气,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乃金〔肺〕水〔肾〕相生之意。
药服至9月25日。患者食量增加,食后饱胀感及腹痛已除,咳嗽有痰,量不多,偶尔痰中带血,大约3、4日一次。大便一日2次,畅行溏软,能一次行走半小时亦不觉很累,体重有所增加,苔白润,脉寸浮细,关、尺沉弱。此乃正气渐复之佳象。处方:
浙贝母10克,研末药水冲服。
(2)每日三七磨童便20毫升续服
(3)仙鹤草400克,石上柏250克,洗净,入砂锅,加水6000毫升,煮沸后小火再煮30分钟,取滤液约4000毫升,冷却后浸泡苡仁300克30分钟,再煮成稀粥,早晚空腹各服一碗。
〔4〕附子理中丸(浓缩丸),每次服10丸,晨空腹米汤送服;七味都气丸(浓缩丸),每次服10丸,晚睡前用砂仁4克、南沙参15克煎水送服。
开药又增加了芪参之量以扶正,加用别甲、牡蛎以软坚散结,石上柏、半支莲、黄药子解毒消肿,浙贝母化痰散结,仙鹤草、苡仁抗癌,共收抑制癌症之效 。
因其口味重,劝诫他改变饮食习惯,以世卫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最佳水果、最佳肉食为主要食材,外加多种菇类(香菇,花菇,猴头菇,银耳等)。每天食物要丰富多彩:种类够"杂",品类多样,颜色搭配,色彩艳丽。蔬菜或生吃,或放入沸水中焯一下。肉类则选小弃大:以两条腿的和没有腿的为主。禁吃油炸,腌制,烧烤,方便食品,加工肉食,饼干,碳酸饮料,罐头,果脯,冷冻甜品等垃圾食品。以此助力改善体质,助力治疗。
11月8日立冬,原方黄芪加至60克,并于方中加百合10克,当归15克,砂仁拌熟地20克,枸杞15克。12月22日冬至,原方黄芪加至80克。元月底,痰血已止,减去童尿,三七4克研末,与浙贝粉一起药水冲服。
11月8 日立冬,冬令主藏。方中加当归、熟地、枸杞,一则“秋冬养阴”,二乃“保少阴(肾)救太阴(肺)”,使人和于天道,顺应天地运行之规律,随四时不同而立不同治法,即所谓顺应天时,天人相应。“因时制宜”,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运用。用五行学说分析,肺病即金气虚,虚则补其母,实其子,故补脾胃之土(金之母)、益肾之精气(实其子),补土伏火,亦即是“保少阴救太阴”。
12月22日冬至,冬至代表着一年之始,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虽气温继续降低,但阴阳二气由此自然转化。在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日照多而白昼长是为阳,冬至是阴消阳长转化的关键节气,乃阳气开始逐渐旺盛之始。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曹植《冬至献袜颂表》记载:“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甦”。冬至日后重用黄芪至80克之因有三: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在这“一阳嘉节”之际,助阳气的渐生渐长,“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此是其一;其二,黄芪是固表之要药。冬至数九寒天,天寒地冻。临床多见,癌肿病人,抵抗力弱,易伤风感冒,咳嗽发热,致病情恶化。黄芪固表实卫气,扶正攘外;其三,黄芪又是抗癌的圣药。
有人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邪学,是由于他缺乏民族文化的底蕴。
今年三月我赴美前,他体重已增加近5斤,面色润明,声音平和,谈吐清晰。在座的都调侃他活得潇洒。他苦笑了一下,说:你们有所不知,医生当初明明白白告诉我家人,原患肾癌,现又转移至肺,身体状况差,又不做化疗,活不过一个月,捱不过三个月。我听说后,每日活在恐怖中,不知啥时嚥下这口气,尤其是晚上,担心像那个病友一样,早晨醒来已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日子啊,担惊受怕,真是生不如死。后服中药,也没说什么抗癌,只告诉我要培土生金,留人治病,给我一线生机。有时晚上睡在床上,痴痴地想,不知今天脾土又敦培了多少,肺金又滋生了多少,没有具体标准,心里糊糊涂涂,不知培土生金何日是尽头。随着病情的逐渐缓解,虽不知还要治多久,但我至今还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阎王并没有召我去,我高兴啊,这正是,西医明明白白告我死期,中医糊糊涂涂救我生机。听到最后一句,我们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和我同时住院的患者有6个,已经走了4个,只有一个还在痛苦中挣扎,最近也转中医治疗。而我还活得好好的,还是糊涂好啊。
3月20日,处方:
北黄芪50克 上党参30克 炒白术12克 云苓12克 甘草6克 苡仁20克 (后下)木香6克 (后下)砂仁10克 法夏12克 石上柏15克 半支莲15克 黄药子12克 (先煎)别甲20克 (先煎)牡蛎30克 百合12克,当归15克,砂仁拌熟地20克
浙贝母10克,三七4克,研末药水冲服。
丸剂稀粥依照去年9月25日方法继续服用。
回顾一年多的治疗过程:
(1)从2015年2月11日至28日,患者正虚突出,身体极度虚弱。正虚者,阳气极虚阴血亦亏也。此时救阳,即是救命。养阴,即是养生。用中医的行话来说,谓之“留人治病”。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注重体质。若不顾身体羸弱,一味以峻药猛攻癌症,势必完全摧毁人体仅留的一丝正气,而绝人生命。此时不用峻猛抗癌药,专注扶助人体正气,留下人的生命,改善人的体质。用桂支人参新加汤补益阳气滋和营血,以提高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
2)2月28日到4月5日,气营初复,然口味差,饮食少。《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饮食太少,生命尚不能维持,侈谈什么治病,还有何意义?脾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损,则不能正常吸收消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疾病演变到这一阶段,正气亏虚已成为发病的主要矛盾。而肺部肿块,反而退化为次要地位。如果不及时解决正气亏虚这个主要矛盾,就会危及生命。我的师傅曾谆谆告诫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时注重脾胃就成了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脾胃之气的盛衰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此时之治,非补中健脾、温阳和胃不可。故用四君子汤合甘草干姜汤加黄芪等药,健脾补气,开胃化食,一则培土可以生金,二则顾护胃气,强固脾胃运化功能,为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强健身体,为发挥人体自然疗能作用打下基础,为抗癌逐邪创造条件。
(3)4月5日至9月25日的治疗,仍着力于提高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因患者正气虽有所恢复,但仍微弱,不足以与病邪(癌肿)抗衡格斗,以其证候分析:面白,少气,神乏,口淡,食少,腹胀,脐周隐痛,便溏,痰清不稠,动则气喘,苔白腻挟灰而润,脉沉迟而微,仍系脾阳虚衰,肺气亏损。“久病不已,穷则归肾”,致肾不纳气。故加重参芪之量以补气,用四君甘草干姜理中辈以温补中焦,振奋阳气,加七味都气丸以养肾纳气。此时胃气虽已有所恢复,但仍虚弱,药量过重,加重脾胃负担,反有碍吸收,(金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论述颇详,给后人启发良多)。投少量的丸药,缓以治之。且七味都气丸滋肾养阴,恐药凝滞有碍消化,以开胃化食之砂仁、益气养肺之南沙参煎水送服,则可克服这一弊端。治疗仍然不离顾护胃气这一根本宗旨。
医学是人学,医学的本质是人学,中医以人为本,时时处处考虑人的因素。以人为本,这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有很具体翔实的内容,体现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以人为本,调动、维护人体正气,发挥人体自然疗能的重要性,前贤论述颇多。《伤寒论》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以前,对条文不理解,认为无甚深义。学医日久,临症愈多,方明白仲师是在告诫后学者,疾病痊愈的关键,在于阴阳自和。仲师语重心长,说得非常明白:一、在人体自身能力的一定范围内,人体具有平衡自身阴阳的功能,疾病可以不治自愈。二、若邪气亢盛,病程时长,人体正气与之斗争过程中损耗过多,超过了人体自身平衡阴阳的能力,则须借助于外来的扶持。此时医生施治扶助正气,使人体自身阴阳逐渐地得到平衡,达到“阴平阳秘”,增强人体自然抗御病邪的能力,则病可向愈。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被消耗的正气逐步恢复、加强,改善、增强体质,改变邪正双方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由此推而广之,医生之治,药物之用,无非是因势利导而已,人若无正气,则无任何药物可发挥作用。疾病的痊愈,基本上取决于人体正气所发挥出来的平衡阴阳的作用。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气血平正,长有天命”。深谙此义,指导临床,驾驭复杂多变的病证,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病例的治疗法则,就是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发挥人体的自然疗能作用。概括而言,从2月11日至9月25日的治疗,先补营阴而益卫阳,初调阴阳;继而温脾运,开胃纳,饮食入胃肠化生精微、营养,培育人体自身所生之阳气精血,以温煦濡养五脏六腑、周身经脉,以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保护人体正气不受损耗,改变正邪力量对比,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使之不利于癌细胞的分化生长,为下阶段的攻伐病邪抗癌治疗打下基础。如此分析,中医讲的阴阳就不玄奥晦冥,不空洞无物,明白易懂了。
4.经采用温脾滋肾扶阳滋阴的治疗,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患者体能已较前大有改观。此时加用抗癌之药,不仅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还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9月25日后,在原方温中补阳滋肾益肺的基础上,加用苡仁、石上柏、半支莲、黄药子、浙贝母等抗癌中药,以促使肿癌细胞发生逆转,进一步改良他的机体内环境,以促进机体康复。立冬后,因天时变迁调整治疗方针,称之为“天人相应”,加重黄芪的剂量,防患于未然,安然渡冬。并加百合养阴润肺,归、地、枸补肾养精,以金水相生,滋养肺肾,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这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因时制宜”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病例条分缕析的分析,中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是何等的精细,抓主要矛盾,以人为本,注重体质,改善体能,顾护正气,逐邪外出,病情逐渐缓解。谁又能说,中医不具备严格的科学性?而且,这种严格的科学性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做到和替代的。
此君还在服药治疗中。今年6月19日通话言病情稳定,体能又有所恢复。来美前我告诉他,要彻底改变他的体质,改良他的机体内环境。我打个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冒芽不冒芽,长大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决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怎么改良他的机体内环境?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他提出的中药治疗肿瘤的问题,我回答他: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大量研究,中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其机理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抗氧化作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用中药可以控制肿瘤生长、转移,并缩小病灶,这已在实践中被证实了。至于是因为药物改变了肿瘤生长的环境而不利于癌细胞的分化繁殖,还是药物直接作用到肿瘤癌细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惜少有人专注于此,只注重药理〕。我认为是二者兼有之,而前者占比更大。通过几年乃至长期的治疗,治本又治标,带瘤生存,假以时日,彻底改变体质,提升体能,从量变到质变,促使癌细胞逆转。《庄子》云:“寿则多辱”〔辱,病痛也〕,我们倡导寿则少辱,终极目的是:延长寿命,减轻痛苦,有生之日过体面快乐有尊严的生活。
忆及14年的11月,受朋友之嘱,在美为一晚期肺癌病人开药。她正在进行化疗。其家属介绍病情,言治疗很成功,癌症没有转移,还要进行最后一次化疗。但患者已卧床不起,频频呕吐,吃什么呕什么,水米不进,声音微弱,用耳凑近其嘴,方能勉强听清其所说内容,脉沉微,已是气息奄奄,生命垂危。急用参附汤合小夏汤加味治之。5剂,呕近止,能喝半碗稀粥菜汁,继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半月后,虽精神萎顿,但已能下床稍活动,其友告诉我,她要做完最后一次化疗。我沉默未语,不久,又告诉我,已进医院临终关怀病房。50多岁的生命,就此划上了句号。如果……,可惜世上没有如果。曾有一个正在化疗的淋巴癌患者,询问服用中药会否与化疗产生反作用。我果断地告诉他,不仅不会产生反作用,而且能防止、減轻、消除化疗的毒副作用。针对他白细胞降低,精神差,食欲不振,口渴厉害,要他用大剂量黄芪与另几味中药煎水代茶饮,半月后,症状有所改善,口渴大减,白细胞未再下降,且略有上升。惜其妻始终疑虑未消,终放弃使用中药。
也难怪,海外华人去国日久,自然对传统文化有所生疏,而来美留学并能站稳脚跟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子,但大部分是学理工的学文科的甚少,虽对儒家思想,如孔、孟、朱熹之书有所研读,但对《周易》、《老子》、《庄子》、《抱朴子》等道学典籍,知之不多;也不会将古代军事思想如《孙子·十三篇》与中医学联系“用药如用兵”;更因多年来唯物辩证法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刃器而对其敬而远之,很少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一传统思维来分析,明辨事理,因而对中医了解,知晓不多。又生活在西医占统治地位的现实生活中,选择西医来治疗疾病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也并不反对癌症病患选择化疗或放疗。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是每个病患的权利。只是要冷静的想一想,鉴于化疗放疗的副作用,要量体而行。不管是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采用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不外乎是:一、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二、延长寿命,減轻痛苦。当身体已不能承受某一治法之重,又有人建议你以身试法,此时却病健身已无可能,而延长寿命也不见光明,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还有意义吗?
无独有偶,有良知者亦坦露真言。[德] 尤格·布莱克的著作:《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书中披露了医学界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
现摘录该书《对化疗的疑虑》一节的部分内容:
几十年来,这方面的化学药物不断推陈出新。通常药厂的要价就像天文数字一样高,而他们的相对承诺是延长人们的生命。
在一块约3米见方的看板上写着:“活命的机会!”它广告的是从紫杉中提炼的紫杉醇产品。另一类同类制剂的厂商也夸下海口:“许给你的生活一个未来!”。德国首屈一指的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家和癌症登记医生们认为,上述的说法是言过其实的。慕尼黑大学癌症登记中心主任霍尔泽(Dieter Hölzel)指出:“如果就直肠、乳房、肺和前列腺的转移癌存活率而言,在最近25年来是没有进展的。”
如癌症统计数字所示,目前这类患者并没有比25年前同类病人的情况更好。直肠癌的存活率曲线是稍有改善,但乳腺癌的存活率曲线竟然还有下降。霍尔泽认为这或许只是偶然的变化,不代表未来依然如此;不过他也不排除可能有更糟情况的发生:“我担心化学疗法的系统性推广可能正是使乳腺癌存活率降低的原因。”
在《有远端转移癌的病患》一节中作者披露道:
不管怎样,这些药物都具有毒性,并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许多早期的化疗药物因在短短几周内就夺走病患的生命,而不得不下市。一些用药甚至再三强调会有严重副作用:患者会掉头发、没胃口,所以要逆来顺受、身心俱疲并饱受发炎的折磨。此外,医生们也渐生疑虑,认为这种代价高昂的细胞抑制剂只能使转移癌暂时萎缩,却谈不上延长生命,甚至还会反过来扩大病患的痛苦。
有许多肿瘤学者并不会让自己接受这种细胞抑制剂治疗。在其中的一项调查中,一些为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生接受了如下询问:万一你自己得了肺癌,你会参与这项研究吗?在79位受访医生中,就有64位表示拒绝。他们认为这种常规疗法毒性太高,而且缺乏疗效。
20世纪90年代初,亚培尔就开始揭开这方面的疮疤。这位学者费时一年,整理数千件关于化疗的出版物。他语出惊人地表示:“就大部分肿瘤而言,都不存在明显证据能说明化疗(尤其是日益普遍的高剂量治疗)可延长寿命或改变生活品质。”
知名肿瘤学者们同意以下断言:化疗的推广并不具有遏制作用。或许正因医生们不愿意明白地告诉患者,自己对他们的癌症已束手无策,所以化疗才变成医疗的信条乃至教条。
意大利米兰的药理学者加拉蒂尼(Silvio Garattini)和贝尔泰勒(Vittorio Bertel )曾查阅过伦敦的欧盟药品评估署在1995~2000年间批准的12种抗癌药物的临床研究资料。他们的分析报告指出,相较于截至当时为止通用的标准疗程,新药物既没有延长生命,也没有改善生活品质,甚至达不到应用方面的安全性,但价格却是贵了许多。
夠了,书中披露的已是触目惊心。尤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自己得了肺癌,79位受访医生中,就有64位表示拒绝接受这种细胞抑制剂治疗。理由就是“他们认为这种常规疗法毒性太高,而且缺乏疗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呀!
此书并无意全盘否定现代医学的进步,旨在告诫广大患者〔不仅仅是肿瘤患者〕,当我们把生命交给现代医学的同时,不能盲目迷信,应防止“无效医疗” 和“过度诊疗” ,避免悲剧的发生。
简言之,在治疗晚期癌症肿瘤方面,西医主要的医疗方法:开刀、化疗、放疗,还是以“杀灭”或诱使癌细胞“凋亡”为目的,此之谓“西医治病”;而中医采用以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扶助正气为主的方法,修复、加强人体原固有的免疫保护系统,扶助、培植日久,使机体内气血和顺,增强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同步有序,提升人体的保护系统强大到足以抑制肿瘤扩散,促使癌细胞逆转,进入到“静止”或“休眠”状态。此之谓“中医治人”。
换言之,“西医是治人生的病,中医是治生病的人”。不仅癌症肿瘤的治疗如此,其它疾病的治疗也是如此。
西医治人生的病,就要知道生的是什么病,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并由此决定用抗生素还是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病人生的是同一种病,诊断一经确立,大到医学院教授,小到乡村医生,其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一致。
中医治生病的人,不管男性,女性,老者,少者,即使得的同一种疾病,也未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同一疾病,可因人〔年龄、性别、体质禀赋、职业、生活、习性、环境〕、因时〔气候、季节〕、因地〔方域〕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邪正消长的差异,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此之谓“同病异治”。如同为感冒,其治法多样。感受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法;感受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肌法;感受暑湿者,治以祛暑解表化湿法;虚人感冒者,阳虚〔气虚〕者要用助阳〔益气〕解表法,阴虚〔血虚〕者要用滋阴〔养血〕解表法。此外,气郁者又当用理气解表法,挟饮者用化饮解表法。而女性经期或产后感冒的治疗更有讲究,多以养血扶正、理气解郁、发汗解表融于一方。对女性经期或产后恶露未净又感冒的特殊证型——“热入血室”者,治疗原则又当宗仲师之治:“随其实而泻之”,若少阳邪热者和解少阳;若邪热入里,血未结者清热凉血;若瘀热在里,血已结者,又当攻其血结;若邪陷心肝营血者则以清营凉血之法。同时还当根据病情,结合扶正、调经等法,以助邪热外达。此仅举其大概,若细分之,又可列举数十种因兼证不同而治法有别的情况。
中医治生病的人,如果是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也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此之谓“异病同治”。如不管是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还是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诸如内科的感冒、流感、长期低热、下利腹痛、足肿痛痛彻腰股、关节肌肉痹痛;妇科的产后发热、妊娠初期恶阻或腹痛;只要具备恶风、自汗、舌苔薄白、脉浮缓,其病机属营卫不调者,都可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由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瘀阻之皮肤病: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冬季皮炎等,在冬季遇寒则发,得暧则减者,也可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一剂简单的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12克〕,其病证适用范围涵盖内、儿、妇、皮肤科疾病,若适当加减,其应用范围更广。本病例第一次开方以桂枝人参新加汤,即是桂枝汤加重芍药生姜之量并加人参,其功效便由调和营卫改变成和营补气阴。若以药理解释,简直不可思议。但中药讲药性: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讲究配伍,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方剂,扩大适用范围,适合复杂的病情,取得更好的疗效。此话题以后有时间再深入探讨。
由此可见,“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蕴含着把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中医治生病的人,治病时不孤立地看待病证,更注重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还注重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说明了中医从运动的观点而非从静止的观点,从相互联系而非从孤立的观点,来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注意疾病的阶段性。这与《素问. 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是一脉相承的。古代辩证法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时乃至现代都是科学的。
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本身,各种疾病都是在活动着的人体上表现出来,因此一定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人。人的生理状态及具体条件,往往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及传变,没有人这个载体,便不会有一系列的治疗演变。在医疗实践中,我们不能只“见病不见人”,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注重体质,注重机体的整体性和机体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本文病例的治疗,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疗效,就是即注重“治人”,又兼顾治病的结果。
总而言之,中医治生病的人,既重视疾病的高度普遍性,又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中医独创性的治疗思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确是有别于其他医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