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的分寸

(2016-10-08 04:51:39) 下一个

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的分寸

----读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有感之五










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

有一些疾病, 在某些时候用药反而会促其恶化, 最大的明智就在于知道什么时候用药是危险的。

(原文288条)
 

【题解】
四大国粹之一的中医对我们传统思维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如何用药的问题上非常讲究。第一是用什么药, 这涉及药性,配伍,剂型等因素的考虑, 第二, 用多大的剂量,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这都是关乎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的量化考量, 第三是何时用药,这一点中医十分讲究, 不仅仅分个早午晚就行了, 要按12 个时辰来划分。 有点针灸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子午流注法。就是天人相应,因时施治的一套理论。同样的病, 何时针灸或服药,与疗效息息相关。 拉先生也拿用药的事情打比方,与中医理论是吻合的。当然西人思维十分逻辑, 他加了个前提,“有一些疾病”, 这使得他的论断无懈可击。比如有些头疼脑热蚊虫叮咬的小病, 根本用不着费那么大神通考虑用药时间,随便吃几粒人丹,涂几点红花油就极好的了。

拉先生这条语录的要点是如果把用药时间搞错了, 即使药方是对症的,也会不仅无益, 反而有害,结果可能是十分危险的。有的药要空肚子吃, 有的要饭后服, 有的要每隔两小时服一次, 有的每两天一次,如此等等。
 

【案例】
以教育为例, 老师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多学好, 及早成才,幼小时成为神童,长大了, 成为杰青,就业了,成为一个什么家……他们采用了数不清的经典秘方, 密集地, 高频率地施”药“ --- 励志教育,吃苦训练,羞辱体验,物质刺激,精神鼓励,榜样示范,孟母三迁,……结果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因噎废食, 或者是对牛弹琴, 等等。究其原因就是不善因时用药,用药太早或者太晚反而促使病情恶化,甚至出现危险,这就是最大的不明智。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的世界经济危机当然也波及到了中国。而当时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是依靠“政府集权” 的制度优势,投放四万亿来躲避危机,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这一剂猛药疗效如何?当然公婆各自都说自己有理。 因为躲过了一时的疼痛,全世界都十分嫉羡地大加赞扬,“啊呀, 中国模式不得了哇!”在一片赞扬叫好声中,中国成就了万国萧条唯我一枝独秀的经济奇迹,而且出了个“中国模式”, 着实自豪了一番。但后果却是令人吃惊,用药时机不当导致了今天严重的产能过剩,大大小小无人居住的鬼城,造型别致而闲置的商厦宾馆,利用率极其低下的高速公路,还有那堆山的钢铁, 水泥,平板玻璃, ……最终导致了经济的持续下滑, 产生了浩荡的失业大军……

【结论】
凡药三分毒。任何疗疾理政的措施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高明的医生和执政除了把握最佳下药的时机之外,一定要注意防范药剂(政策)的副作用。 为什么羸弱之体不可峻补?一个病弱之躯, 胃口也不好,消化吸收当然不行,如果每天高档营养品不离嘴, 结果会咋样? 会撑死的。 营养过剩了, 那过剩的营养就转化为毒物了。摄取补品必须细水长流, 假以时日,点滴入地,润物细无声, 才能达到真正“补”的效果。比如皇帝那种东西, 先是纵欲(不仅仅是性欲)被“掏空”真是空空荡荡, 就剩一缕臭皮囊,然后人参鹿茸当饭吃,结果早早就给 “补死” 了。袁世凯年轻时就好补,晚年,妻妾成群, 饕餮补品, 57岁就早早死了。何以至此?他就是没听拉罗什福科老先生的至理名言,不懂得什么时候用药反而会促使病情恶化,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药是危险的。

————————————

【参阅】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震惊世界
http://www.topnews9.com/article_20140728_39211.html

袁世凯短命是吃出来的
http://health.sohu.com/20160307/n439664595.shtml

微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