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个人资料
斯人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4 欧洲13城-巴黎法国大餐的"爱与恨”

(2025-11-13 14:08:15) 下一个

离开凡尔赛宫回到巴黎,我的心开始惦记起当晚的法国大餐。在此之前我们先去了相距不远的先贤祠和卢森堡公园。

 

从卢森堡公园去我们今晚的餐 Bouillon Chartier 只有短短5分钟步行距离。我今晚的目标是法国蜗牛。说起法国蜗牛,我脑海里又不由浮现出过去那段难以忘怀的经历。37年前来巴黎受训时,我们银行系统聘请了国家XX总局的一位C先生做我们学习期间的技术性翻译兼生活顾问,因为那家总局一年前也购制了同型号法国计算机。C先生比我们早一个月到达巴黎,为我们租房子和安排到达接应。C先生非常感谢这一美差,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还向我们表示将会请我们全体吃法国蜗牛。也是从C先生口中,我们了解到,法国蜗牛算是法国大菜,价格不菲。我们一行十余人都非常感动也十分期待这一天。终于等到了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周末,C先生兴致冲冲地告诉我们今晚就请大家吃法国蜗牛。

 

那天下午,我们都为当晚的大餐作准备。大伙都穿上自己的”礼服”,以便能符合正规餐厅的着衣要求(address code)。我甚至想像着白色餐布的桌上点着蜡烛,银色的刀叉在烛光下熠熠生辉的场面。关键时刻终于到来。天快黑之前,C先生手提一个塑料购物袋匆匆来到我们居住的公寓。他边将袋中的一提带壳生蜗牛拿出来,一边向我们讲述他如何找到这么好的蜗牛的故事。然后便是C先生水烫蜗牛和如何从売中取出蜗牛肉的教学示范。我们在懵懵懂懂之中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法国蜗牛大餐”。

 

这件事在我们中间自然引起些许失望。与我而言,被吊起了味口后的失望在时间的催化作用下却演变成极度的渴望,渴望能在巴黎享受真正法国蜗牛大餐的机会。如我前文所述,这次旅行我们每到一城,必去一家当地餐厅品尝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在众多的法餐名菜中,今年之行我们当然首选法国蜗牛。

 

蜗牛既是法国大餐中一道传统美食,也是法国家庭逢年过节款待宾客的一道菜。法国被认为是世界上食用蜗牛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法国历史上,蜗牛最早是穷人的食品。19世纪进入皇家菜谱,最后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菜肴。法国蜗牛的传统做法是香菜焗蜗牛。我们选择的Bouillon Chartier 餐厅是一家主打法国经典菜肴的平价百年百姓老字号,也被人称为”20元能吃饱的法国大餐”。其中,它的香菜焗蜗牛(Escargots)和油封鸭腿(Duck Confit) 均有很好的口碑。

①Bouillon Chartier六区店大门外(装修中)

 

Bouillon Chartier 于1896年由Chartier 兄弟创办,始终坚持”价格适中、有尊严的美食"的方略。它的平实价位,便装环境,服务快捷,和不预约定位的风格非常吸引人。全年无休地从中午到次日凌晨营业,200~300人的规模仍是座无虚席,常年门外排有等位长队。该店在巴黎九区和六区各开有一家。去年该店在法国的一部电视剧中露脸,使得它的名字被更为广知,也更加繁忙,被食客抱怨”一座难求”。早就听说正宗的法国晚餐强调一个”晚”字,通常晚上8时之后才开始,甚至有人是半夜开始,凌晨结束。我们当然无法效仿。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还不到下午6点我们就到六区的那家分店排队等座。

 

幸运的我们等了十来分钟就得以入席。六区的这家店是两家店中较小的一间,只能容纳180人。虽然是平民百姓店,店内装饰仍保留1896年创建时的风格,不泛古朴和优雅。浅蓝色的玻璃天窗,浅黄镶金的墙面,雕饰的壁镜和门框,还有多得数不清的灯盏。环顾四周,全是高鼻蓝眼的西方面孔。由于事先我已做了攻略,我们很快就决定蜗牛作前菜,油封鸭腿做正餐,外加面包和水。蜗牛的常用食法是以6只,或12只作为前菜,也可以用24只做正餐。我自己果断地点12只蜗牛的大份作前菜,并成功的说服了先生向我看齐。小儿子是好吃不嫌多的傢伙,12只蜗牛自然不在话下。早就听说这家餐馆的点菜记录是写在纸桌布上。这次算是真正亲眼见识了。

②Bouillon Chartier室内

 

油封鸭腿是我新近才知晓的法餐中另一道名菜。油封技术起源于法国西南部的加斯科涅地区。Confit字意是将食物封存在油中保存。油封并非腌制,这种技术并不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或食味过咸。传统的油封鸭,是将一整只鸭子的所有部位都油封保存。而后,鸭子不同的部位会被分别制作成不同的传统法国菜肴。例如,油封鸭脖制作的法式炖汤,油封鸭块制作的法式红烩炖锅。

 

这家餐厅服务果真快捷。大约十多分钟我们的焗蜗牛就上桌了。顿时眼前热气腾腾,香味扑鼻!12只如乒乓球大小的蜗牛整齐的安放在有凹槽的专用圆托盘中,被青绿色香料封口的开口处还溢着黄油,ー看就知道是刚刚出炉。蜗牛个大圆润饱满,肉味鲜香略带韧劲。真不愧是百年老店的法国名菜。很庆幸我们都订的是12只的大份,才让这种美味享受得以倍增。食过的蜗牛壳内残留有不少佐料和黄油。用它们沾面包,也很美味可口。不知不觉中已吃了个半饱。

③法式香菜焗蜗牛-大份(12只)

 

据说,法国餐馆通常使用毛重8-12克的勃艮第蜗牛(Helix pomatia)。清洁处理后一只蜗牛可食用部分只剩2-3克。12只蜗牛正好起到开胃作用。

④油封鸭腿

 

正餐油封鸭腿带有几种配菜供选。我们分别选了小土豆和蘑菇片。送上来时足足的一大盘,鸭腿和配菜各占一半。我顿时后悔刚才面包吃过量了。油封鸭腿带皮,但没有油膩感,一向不吃皮的我这次没有除皮。鸭腿肉质紧致而不柴,入味且不咸,吃在口里有一种独特的香味。配菜味道偏淡,正合我的味口。我当然吃不下这一整盘,分了一部分给小儿子。结账时,服务生直接将算术运算竖式写在纸桌布上:

 

大份(12只)蜗牛每份15欧,油封鸭腿每份12.5欧,加上面包和水,人均28欧。如果我们和其他多数人一样点小份蜗牛(6只),还真能做到20元吃大餐!

 

通常,法国餐馆的大小和等级直接决定了其价位。就在我写这篇游记时,以小份(6只)蜗牛为例,从网上搜集的资料表明了当前巴黎餐馆价位如下。

 

在传统小酒馆,6只蜗牛的价格约7至10欧元。

 

在中档餐馆/经典巴黎小酒馆,6只蜗牛的价格通常为9至15 欧元。

 

在更高档 / 历史悠久的名家餐馆,例如 Lapérouse (巴黎老餐厅之一,米其林店),菜单中六只大蜗牛列价为32欧元。

 

Bouillon Chartier作为一家中等容量(200 - 300人) 的百年老店,定价只在小酒店价位低端,不得不让人信服它是一家真正难得的好选择!

 

仅用一个半小时,我们便完成了这个让我了却旷世旧愿的法国大餐。离开时,门外是乌泱泱的一片,全是等座的人。

 

此时天已全黑,在其后半小时散步回酒店的路上,我们经过了”花神”和”双叟”两家咖啡店,最后是”莎士比亚书店”。这三家小店都是巴黎与世界文化名人交集所留下的历史”印章”,不仅为巴黎表面的灯红酒绿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也让巴黎的光荣为天下所记忆。这时我想起下午造访的先贤祠和卢森堡公园。

⑤莎士比亚书店(正在打烊)

 

先贤祠是法国政府用来安葬对法国有卓越贡献名人的圣殿。祠中安息着大众熟悉的名人,雨果、伏尔泰、卢梭、大仲马、左拉和居里夫妇。而令我毕生崇敬的雨果和居里夫人则是我谒拜先贤祠的主要原因。这两位伟人曾强化了我儿时志向的追求: 文学和科学。其中,雨果还将卢森堡公园带入了我的视野。

⑥1 先贤祠外观

 

⑥2 先贤祠内

 

⑥3 先贤祠-居里夫妇陵寝(夫下.妻上)

 

⑥4 先贤祠-雨果陵寝

 

卢森堡公园是由主导和资助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佛罗伦萨显赫世家-美第奇家庭后裔,玛丽·德·美第奇建造。它因处于文人出没的拉丁区,和浓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气息,而常常出现在法国文人作品中。但只有大文豪雨果有能力将卢森堡公园从法国推向世界。他在小说《悲惨世界》中以卢森堡公园作故事发生地,让无数后世的读者从世界各地来此寻找和回味世纪前的身影。现如今,雨果安息在不远处的先贤祠中,身前和身后都没有离开卢森堡公园美丽和恬静。

⑦卢森堡公园一角

 

法国大餐是法国经典文化的结晶,先贤祠和卢森堡公园是法国悠久历史的缩影。如果先贤祠是国家给予伟人们的殊荣,那么卢森堡公园则是文化颁给雨果的独家奖品。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