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成绩优秀,文章虽写得不及书仁和青松那样豪放,但也大部分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读,和十五班是一个语文老师,青松自恃熟读兵书战策,通古博今,史记,资治通鉴,诗经,楚词都念过多少遍,能写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对妹妹写得故事评头论足:”小家碧玉,说小家子气你不爱听,内容太空洞,写什么莫愁女,几百年前的事,捕风捉影不切中时弊,你好呆也喜欢毛主席的<<泌园春。雪>>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涛尽,数千古风流人物… 可你写的作文怎么没有江河, 只有小溪, 格局展示的是人的情怀, 你写的东西太琐碎…”
小秋说:”我写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还写了。。。”
青松:”什么鱼儿,鸟儿的。。。”
小秋:”喜欢美文有什么不妥?你有偏见。”
青松:”语文老师文革时下过乡,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情有独钟,要么没法解释他选你的文章当范文。把我写的赫鲁晓夫扔一边不预理彩。”
小秋的字秀丽隽永,书仁的字龙飞凤舞,青松的字刚劲有力,小秋非常喜欢书仁和青松的字,虽然书仁还未曾写信给她,但她见过光荣搒旁的布告栏里展示的优秀作文,有一篇是书仁的:知足常乐,不知足者亦常乐。他的论点清晰,论据确凿,洋洋洒洒写了六,七页,举的例子涉及中外古今,小秋自知阅读面太窄,问书仁最近读什么书,书仁说正在读<<雾都孤儿>>。小秋说: “我从没读过这部小说, 但振西读过, 作者狄更斯把人性的善恶描述得淋漓尽致, 我完全不理解怎么会有塞克斯和邦布尔那么自私狠毒的人, 也不会读这样的书, 太伤感。” 书仁问: ”振西是谁?”
小秋说:”小学同学, 小学三年级时去了省城。”
他第一次听到振西的名字, 还不知道这个人在小秋生命中的意义。
俗话说一场秋风一场凉,刚入11月份, 早晨开始下霜,跑步时,呼出的哈气已清晰可见。书仁穿得单薄,不时地搓着手。高三的功课开始忙起来了,毎个月都有考试,大批的考试题要做,作为文科班的尖子生和语文课代表,他每周三下午都要牺牲课外活动时间参加小组活动。小秋和小梅趁机读小说,有时青松来催小秋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有时他被同学叫去打篮球就顾不上妹妹了。
花儿在墓前思索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五,早操取消了,外面气温太低,天空灰蒙蒙的,随时都有下雪的可能,小秋第一个到教室,不,准确地说班长陈迪是第一个,小秋是第二个,班长尽职尽责,他每天一大早儿,第一个到教室把门窗打开。黄吉广也正好路过,他热情地和小秋,陈迪打招呼: “早上好,要下雪了”
自从读了卡尔马克思的故事,一直被他学习外语的精神感动着,小秋从早到晚都在记单词,背课文,早自习本来是自由选择朗读材料。教语文的陈老师见小秋从周一到周五都在读英语忍不住说:”中国人读什么外语。”
这句话青松也说过。无奈小秋周二、周四开始念语文,陈老师是河北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他自称当年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二名,虽然无从考证,但他口才很好,文笔流畅,讲课颇能引人入胜,只有字写得不太尽人意,倒也不太影响他的教学能力。他见小秋一周只有两天读中文很失望,有时在小秋桌旁停步,紧张得小秋把英语课本收起来,拿出语文课本来读才肯罢休。
有一个叫周同的男生理科很棒,对文科没什么兴趣,语文老师三天两头拿他当反面典型:”你这名字起得完全没有道理,宋代名将岳飞的恩师周同那是多大的学问,你说你,这薄薄的语文书就吃不透,听说你数理化都不错,早自习都在做数学题,背化学反应式吧?哪天你肯赏脸多认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 幸好英语老师比较和善,否则周同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元旦前夕有联欢晚会,小秋唱了张海迪的<<花儿在墓前思索>>,她那么投入,那样深情,晓梅说小秋应该写信给张海迪,因为自己对这首歌并不太有同感, 而小秋却非常理解歌的含义,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