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楠楠

一届草根 留学美帝 胡说八道
正文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2016-01-28 19:14:55) 下一个

默默的看了你这么多年,当我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难言,总是全心全意出现在电视机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爱我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至今仍为剧迷称道。OPEN开腔特邀大拿共同探讨这部中国第一情景喜剧的前世今生。

 

本场大拿

凉油锅:@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主页君凉油锅;

nk丢丢:《我爱我家》骨灰级粉丝,写了二十万字的解读,书稿将在今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飛戈:纪录片导演;

P孩怪怪:新媒体广告人;

小路啊:机关任职,学而不精,曾表演相声,曾创作漫画;

知不具:中文专业学生。

 

 

《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喜剧高山仰止之作

在导演英达看来,剧中有没有笑声是判别情景喜剧的重要标准,《编辑部的故事》里并无现场笑声,所以《我爱我家》才是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而作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我爱我家》一上来就是高山仰止,可以毫无争议称之为中国第一情景喜剧。@飛戈 评价说:《我爱我家》参与感很强、时代感很强,后来者无法超越,也就《东北一家人》能够得到其尾巴。而后来的《武林外传》,在很多桥段和一些喜剧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被@P孩怪怪 视为有《我爱我家》的影子。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在《我爱我家》之前,同一帮人马创作的《编辑部的故事》,更像是轻喜剧,整体上已经是情景喜剧的架构,但喜剧元素和力道都小于我家。” @小路啊 说;因为喜欢《我爱我家》建立微博账号 @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的@凉油锅 认为:我个人觉得,编辑部还是偏文了一些,知识分子气质浓,讽刺性更明显,《我爱我家》相对含蓄,而且更接地气

 

更近一步说,《我爱我家》的历史地位也有特殊时代的因素。《我爱我家》如同日本的大河剧一样,从一个家庭里发生的故事,反映大时代的变迁。而拍摄当时相对宽松的审查环境也让这部内涵剧有了被广为人知的客观条件,虽然最终播出的电视台版本有所删减,但专注于研究《我爱我家》的 @凉油锅 说:这片子能在电视台放,简直是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了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英达、梁左以及王朔,精英阶层创作的通俗作品

《我爱我家》的成功,是编剧,导演,表演和那个时代综合的功劳,缺一不可@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的主页君 @凉油锅 说:后来所有的喜剧,或者影视剧,都凑不齐这四大因素。但即便如此,编剧梁左还是成为了本剧的灵魂人物。最初,英达本是找王朔编剧,王朔忙得没空,向英达推荐了梁左。正如 @小路啊 所说:梁左憋了这么多年的机灵,在《我爱我家》里完全释放。梁左甚至自称把原本要拿诺贝尔奖的创意给了《我爱我家》。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我爱我家》和《老友记》这样的工业化产品不同,其个人情怀分量更大。英家父子、梁家兄弟……《我爱我家》的整个主创团队,完全就是朋友间的合作,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创作调性得以统一完整。王朔,梁左,英达,这帮人都是当年的显贵之家,用现在话说就是红二代、官二代,他们是知识贫瘠的年代的文化人,有闲有钱有思想,也有视野@小路啊 说,仓廪实知礼节,精英阶层的情怀和视角使作品更有深意和内涵,而梁左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资深的相声创作经验让故事内容和包袱设置更接地气。而梁左更是堪称王朔的灵魂伴侣,王朔在小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就把自己和梁左合并成一个人了。

 

梁左丰富的相声创作经验,也形成了《我爱我家》鲜明的台词风格。@我自横店向天笑 认为,梁左相声创作中的包袱设置方式、讽刺的基调,受马三立的影响非常大。经常在@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微博上分享《我爱我家》与相声帖子的 @凉油锅 表示赞同:剧本里是有一段直接根据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改编的台词,但不止于马三立,《我爱我家》中那句非常著名的这么大岁数儿还能抓着坏人吗,也在姜昆的相声里用过。

 

在 @小路啊看来,《我爱我家》本身就是一超级大相声:两个人对话的时候,基本就是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凉油锅 说:我整理过我爱我家里提过的相声、小品、歌曲,随随便便总结了一下,超过一百条。引用样板戏也有几十处,伟人语录那就没数儿了。这是那个时代过来人的烙印;如果是小孩子,根本听不懂。但听不懂也完全不影响笑果,听懂了,则笑过之后还可以多一层回味。”@小路啊 说:前一段时间微博上一度很火的社会主义梗,我觉着跟这种喜剧效果原理是一致的——是对官方话语的消解,将本来严肃的、无趣的八股文和接地气的生活放在一起,产生笑料。”@凉油锅 表示赞同:就是对主旋律内容的庸俗化,以达到反差笑果。

 

 

《红楼梦》情节和老干部形象

梁左非常尊崇《红楼梦》,他曾是红学会会员,想创作一部自己的《红楼梦》的私心便不足为奇。《我爱我家》和《红楼梦》对的上的场景不胜枚举。

 

@凉油锅 专门做过整理:《我爱我家》里面有很多直接引用《红楼梦》原句、诗词、句式、结构;有一集叫彩云易散,这就是红楼梦判词。朝阳台词春恨秋悲皆自惹也是直接引用;老和同志要吃的那种复杂的打卤面,跟红楼里做茄子的流程描述有类似的地方。梁左是将《红楼梦》的一些情节现代化了:三代人的人物结构设置和《红楼梦》三四代人的故事相对应;贾府对应贾府;120回对应120集;和平发现方科长照片,和《红楼梦》里凤姐贾涟贾母那场的神似……@我自横店向天笑 说:所有中文创作者最后的创作野心都指向了《红楼梦》,这也是我觉得《我爱我家》最牛逼的地方——站在了最巨的巨人肩膀上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而剧中的另外一条线——“老干部傅明的提干历程和共和国历史沿革的同步,更是被梁左用草蛇灰影的创作手法揉碎在整个剧本中。@nk丢丢 对傅明这个人物形象做了深刻分析:

 

解放后,刚刚二十多岁的傅明就当上了领导独挡一面,而且是管钱管物的的实权派。更牛的是老傅获得过的奖状,随便一翻,就有173张。包括大炼钢铁积极分子1957年)、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63年至70年代末)、批林批孔冲锋在前’(1974) ,而拨乱反正以后,还能担任局里的二把手。也就是说,除了66年左右短暂被揪出来成了走资派,他几乎一直屹立不倒。可作为一个45年以前参加革命的干部,他最后的职务仅仅是一个副局级的局长。他敢保胡学范,又不太被同事喜欢,和老胡老穆老吴老陆都处不太好,家里出了事,老姜小李也都不帮忙。这都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答案,皆源于他最大的弱点,也是最大的立足之本:刚正不阿。从文怡找他要批文以及志新家中待业来看,这份正直绝不是装的。而且老傅的单位不是清水衙门,用他的话说我这一生管钱管物,现在的马局长,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在上级看来,这个人忠诚可靠,只要不犯路线错误,绝对可以放心使用,偏偏傅老又是那种发自内心拥护既定路线的人,路线错误不但不会犯,连想都不会想。但这样一个人,作为中层干部则可(局长在北京也就算个中层干部),把这样的人提上来,一来要犯众怒,让其他中层极其不满;二来,如果我犯事,这个坚持原则的人,会手下留情吗?

 

而在群众看来,他是和自己生活关系没什么直接瓜葛的大领导,只要做到了刚正不阿,基本就是一个好官了,威望绝对低不了。但越是刚直的人,道德感就越缺乏弹性,容易把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往死里整,而自己往往觉得是在替天行道。不对领导,对不上群众,那矛头指向谁呢?就无怪平级同事们,哪怕恩同再造的老胡都对他有意见了。可以想象,如果有什么去中央党校进修的机会,大伙儿宁可废掉名额,也不愿意让老傅得到机会。可就算恨得牙根痒痒,大多数人也不敢害他,这个人打骨子里信仰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一旦进入政治斗争状态,绝对是阴狠狡诈、睚眦必报,而且手腕高明。你看,抄了他的家的那个张叔叔,他甚至都不用亲自拍板,就能给发青海去。又是上级信任,群众拥护,搞倒他的可能性大,还是惹祸上身的可能性大。

 

这是《我爱我家》里最复杂而深刻的形象。他真实地体现出那个年代老干部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而且在阶级斗争式的政治生涯中阴狠狡诈,却又偏偏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浑然一体。他还染上了很多小市民习气,既有好的又有坏的,有时虚荣,有时贪婪,有时是慈爱的长辈,有时是好奇的老小孩,显得有血有肉。官僚形象,让这个角色深刻;刚正不阿,让这个角色可敬;小市民习气,让这个角色可笑又可爱。

 

这一点上,《我爱我家》就像一部推理小说,把散落在各集的线索拼接起来,成就了傅老这个完整的形象。

 

 

《我爱我家》的时代特色和全民有共同生活经验的年代

作为92年市场经历改革后第二年上映的一部讽刺喜剧,《我爱我家》很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申奥、日本天皇来华、倒买倒卖、下海经商、走穴卖艺、出国热、《霸王别姬》张国荣、世界杯、气功大师……所有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元素,在《我爱我家》中都有被提及。同时,我爱我家还十分超前地进行了广告植入:八喜冰激凌、万燕VCD、喜乐、娃哈哈果奶、大大泡泡糖、麦当劳……这些极度真实的品牌、零食的出镜、如今来看满满都是回忆。

 

开腔: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爱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对于@飛戈 来说,怀念《我爱我家》便是在怀念放学回家的黄昏里,伴着家里做饭油烟味道跟着电视里的剧情傻笑的日子:那还是个全民有共同生活经验的年代,如今已等级分化了

 

在 @nk丢丢 看来,想用活在梦里来逃避现实似乎有点不靠谱。与其竭力模仿,还不如好好把《我爱我家》的原汁原味品透。《我爱我家》骨灰级粉丝,@nk丢丢 进一步表示,比如我写了本《我爱我家》的解读,2016年上半年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着急的朋友可以先找初稿看看可以算是粉丝对于《我爱我家》,也是80后对于90年代的回忆,同时也能希望帮助9000后更深入地了解《我爱我家》的梗和时代背景,帮助他们在开心的哈哈大笑之后,对于这部内涵丰富的情景喜剧多一层回味和体会。

 

如果你想和OPEN里的各类小伙伴共同参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安装我们的APP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